第五十七章 成也萧何(1)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母枭第五十七章 成也萧何(1)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五十七章成也萧何(1)

    汉王行事果断,说干就干。筹划了几天之后,拜萧何为丞相,封吕泽、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并与众人制定了休养生息的国策,派出大批干将走访巴蜀各地,制订具体相关措施,预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先取得属地的民心,获得百姓的支持,再到关外跟王候争夺天下。

    汉王牢记吕雉的的话,交代部属注意招揽可用之才,尤其留意跟尉缭子有关的将佐。

    却说那尉缭原本为大梁人氏,年轻时偶得机缘,在鬼谷子门下学得一身本事。出山以后便想到魏王身边效力,以期施展平生所学达成胸中的抱负。但安嫠王昏庸无能目光短浅,贤如信陵君尚且招忌,不敢委以国政,其他身负才能之士,就更难有进身之阶了。故而魏国虽然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却大多被他国所用。当时天下七分,看似机会遍布。其实七国之中,楚王花天酒地,齐王独行其是,韩、燕、赵国势日见其微,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兼并。唯有大秦,虽然处在西北边陲,却是王星极旺,大有一统天下的气势。

    尉缭明白诸国此起彼落的道理,不想因为自己的缘故,强了它国而弱了母国。干脆收拾行囊四处游历,随缘之时又结识了王翦,并收为记名弟子,以后又趁便收了王敖、蒙毅、蒙恬等几位徒弟。王翦等人投军到秦国,不久就崭露头角得到重用。秦王乃用心敛才的君主,很快就从他们的嘴里知道了尉缭的名字,想着法子要招他来用。

    尉缭遍历天下,内心已经改变了看法,以为天下割据数百年,战争便延续了数百年。黎民百姓在数百年内,却都得遭受其苦。倒不如助大秦一战而统一天下,让百姓从此不再受战乱之苦。于是受邀来到咸阳,微用手段便已经锋芒毕露,受到了秦王的重用,从此更是一发而难以收手。

    鬼谷子门下的人都有相面占卜之术,尉缭认定秦王赢政面相刚烈,有求于人的时候虚心诚恳,受人冒犯之时则尽行残暴之事,这样的君王极难相伴。尉缭还觉得秦王缺乏仁德之心,即使大秦能够一统天下,百姓也得受到它的蹂躏之苦,况且此时天下没有战事,多谋之辈也难以立足,就打定主意在功成之日及时隐退。所以在六国灭亡之日,尉缭就逃离了赢政,带着几名随从到南山隐居。

    尉缭子辅秦十年,做的都是诡谋之事,从来就没有像几名弟那样,能够亲率大军运筹于围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内心总觉得有负平生所学,于是在闲暇时便研究兵法以自娱。他原本学究天人,各项所长已经达到了颠峰,动手即有所得,居然推演出了一种极为利害的阵法来。

    天下之人都有个共性,假如有个得意之作,就巴不得有人能够传承下去。此时尉缭子再也安不下心来在南山呆下去了。又带着两名随从四处云游,要找到资质极佳的人传授自己的心得。

    那天尉缭子一行来到淮阴,经过一座荒岗的时候,见有群孩童叫嚷着围攻一个少年。那少年倒也机灵,尽量借着身旁的地形优势,用树枝泥块作顽强抵抗,居然也拒住好一阵子。眼见得众孩童凭着人多的优势,要将少年擒住施暴了,尉缭赶紧上前制止道:“小朋友们以多欺少不是英雄所为。我老人家可要出面打抱不平了。不知内中有何缘由,可否说来听听呀?”

    众孩童见几位大人出面干涉,倒也不敢太过放肆,都停下手来怒视着敌方。

    “这里原本就是大家的游戏之所,大伙儿经常都在这儿相聚。那姓韩的因为没钱买地,就将死鬼老娘葬在这里,占了我们的地盘,大伙儿从此就少了这个玩耍之处了。你们倒是评评理看,到底该不该揍他。”为首的孩童指着前面的一方新土堆,愤恨地说道。

    “他既然死了老娘,家里又没有钱,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老夫这里有几个零钱,大伙儿拿去买点心吃。就看在老夫的面子上,姑且放过他一回吧!”尉缭子和气地说着,抓出了一大把小钱递了过去。

    “谢谢大伯!我们找其它地方玩去!”众孩童叫嚷着走了。

    “哼!以多欺少算什么本事!如果有人助我守住两翼,他们就是再来十几个也休想打赢我!”少年不服气地说道。

    尉缭子见他小小年纪,适才在攻守之间却都有模有样,知道是个学兵的好料子。再看他长得鼻重唇正,日后定当出将入相,心下认定这个孩子就是此行所要寻找的人了。当下说道:“你刚才的打法很有法度,假如有人相助,必定能够以少胜多。我看你资质不错,想收你为徒授以上等兵法,不知你可愿意?”

    少年听了,当即跪下叩头,道:“韩信自幼失父,母子二人全仗族叔资助才得苟活下来。前几天母亲又得病身亡,韩信如今是孤苦无依,如果能够得到师父垂怜相顾,自然是真心相随!”

    从此,韩信便跟着师父到南山学艺。

    尉缭子收得这个关门弟子,本想将全身本事倾囊相授,以便日后能传其衣钵。那韩信倒也不负所望,在兵法之上悟性极高,学起用兵之术有如旱地之承干露,不管教得多少,瞬间便消化殆尽。可在策论却上有如白痴,学习诡谋之术更是油盐不浸一窃不通,任凭师父如何解释,领会总有差距,还经常闹出天大的笑话来。

    此时大秦天下已现大乱的端倪,尉缭子见留他在山也难以再有进步,索性赠与一柄长剑、少许钱财,将他赶下山去任其发展。

    韩信下山时已经长成青年,他原本就没有谋生之道,从师之时学到的也只是用兵之术,回到淮阴时只能像幼时那样,到族人家里打秋风过日子。

    韩族长辈见幼小无依的韩信消失了几年,回来之后居然变成了英俊伟岸帅小伙,都觉得异常惊喜,于是出面热情招待。族人不久之后才发现,韩信每天都寄食在族中各家,酒足饭饱便佩上宝剑到街上闲荡,居然只是个绣花枕头。又过了段时间,大家便将这游手好闲之辈拒之于门外了。

    好在还有位亲叔叔,乃是在任的南昌亭亭长,家境还算宽裕,又肯照顾这个侄儿,韩信好歹无须冻馁于途中。

    可婶子却看不惯这厚颜的闲汉,决心要将他逐出到门外去。给过一段时间的脸色却不见成效之后,婶子毅然采取了更为切实的行动,半夜就起来烧火做饭,天亮之前即让全家吃过早餐并收拾干净。等韩信睡足起床,摇摇荡荡地到来的时候,大家已经在各忙各的事儿了。韩信见到这番情景,当然明白事情的原委,他也是有脾气的,一返身便出了叔父的家。

    韩信走在大街上,肚皮却不争气地咕咕乱叫,此时却也不得不开始为饭食做打算了。可用心一算,才发觉那谋食的三十六行技能,自己竟然无一能通,心里不禁也有几分气馁。

    到了集市上,却见到许多似曾相识的面孔。原来往日的同龄儿童虽然已经长大,面貌却还依稀可辨,见面时彼此还能够相识。

    大伙儿知道韩信当年跟着一外地老叟出走,此时负剑而回定然有所作为。便唿哨一声集在一处,要韩信有所表现。哪里知道韩信此时就如驴粪蛋子表面光,身上除了那柄长剑之外并无它物,自然无法如他人所愿。大伙儿都不信,动起手来搜遍全身,果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此时当年孩童首领已经长成了个彪形大汉,正在坊间杀猪卖肉。见到这种情形,就对韩信说道:“看你长得人高马大,又带背负着长剑,总以为多年不见有了出息,哪里料到连请大伙儿吃杯酒的能力都没有,当真丢了淮阴人的脸!如今老子给你个机会:要么将长剑卖掉请大伙儿喝上一杯,要么从我胯下爬过,再由我来代请。你如果真有胆量,能把我一剑刺死也行。否则你休想混过这一关。”

    韩信在南山之上习炼过几年,修为早已达到一定的境界,不再是个好勇斗狠之士。见到这种情形,心头缓缓流过师傅的教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此时焉肯同市井愚夫争强斗胜!加上无处寄食带来的虎落平阳之慨,眼见得无法从众人的手下脱身,便一言不发地盯着大屠良久,终于弯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大伙儿见了都大笑起来。等笑过之后才发现,韩信居然也在哈哈大笑,只是笑声里杂着太多的情感,令人听了极不舒服。

    众人愕然,以为韩信被老叟带出去几年,简直是越混越回头了,远比不上当年机灵勇敢。此时若非穷晕了,便是得了失心疯。当下也不再去为难他,摇着头散去了。

    韩信一大早起来便被拒绝了求食,此番又平白无故地受到羞辱,当真有些垂头丧气。可不如意之事偏喜欢接踵而来。等他走到以前栖身的破屋前,才发觉得屋子早已经塌了,看来今天是连住宿地也难以求得到了。韩信呆立了半晌,只能另作打算,准备夜晚到风雨桥过上一夜,明日再到母亲的坟边盖间茅屋,混过一段时日再说。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母枭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母枭》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母枭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母枭》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