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山里人家第一章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请输入章节内容     一

    公元一九六三年,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后,国民经济恢复重建重要的一年。

    大力开发林区原木生产,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就成了当前国家计划经济生产中的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一次的全国性的人口大流动,瞬间涌动,万千青壮年如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向了黑龙江,涌向了这片郁郁葱葱的牡丹江老爷岭林区,涌向了这片茫茫的林海雪原......

    赵福堂就是这万千人流中的一员。

    他父母早亡,有一个哥哥后来也相继跟着死掉了,剩下他一个人形单影只的很小就开始了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

    赵福堂所在的村子叫陈庄,顾名思义,陈姓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个大家姓氏。虽然也有几个少数旁姓的,比如张,王,刘姓。同样也是小门小户人家,但他们多少要和陈家沾点亲带点故,人丁兴旺。

    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大村子里,唯独只有他一家姓赵,在众人的眼里,他们赵家显得是那么孤单弱小,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父母过的就是一种点头哈腰的日子。虽然那时他还不大。

    父母是如何来到的这个千人一姓的陈家庄,为什么要留在这里过着这种孤门小户,倍受大姓欺负的这种生活?赵家的老根又在哪里?还有没有其他的赵姓根系?这些疑问还没有等到他长大,也就随着的父母和哥哥过早的离世,让他再也无法找到答案了。在他长大成人后,也曾经问过村子里一些老人,他们给出的回答都是一致的;

    不知道。

    在这个异姓大户的村子里生活,多生孩子,壮大门户,也就成了他父母活着时候的一个最大心愿了,怎奈父母只留下他们兄弟两个就匆匆离去了,而且活到现在的只有他一个。父母亲没能实现的这个人生愿望,就这样责无旁贷的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就像基因遗传的一样,遗留在了他的骨子里了,而且是根深蒂固。

    好在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解放战争爆发了,这时,他已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他先后参加过村里组织的送粮队,支前担架队。一连好几年都跟随着部队东奔西走的。有害几次机会他都可以参军到部队里去,最后都是因为他怕在战场上死掉,让赵家的香火在他这里彻底地断了埝,有负于父母的在天之灵,加上他又是独子,部队里也不好强征他入伍,让他永远的错失了改变他农民什分的一个好机会。

    等到全国解放了,生活稳定了,可是那段跟随部队走南闯北的特殊经历,又养成了他在哪也不能长久安心呆下去的性格,更不要说现在农村种地的这种枯燥劳累,吃不饱肚子,生活又单调的日子了。他渴望着到外面的世界去,渴望着在城里去当工人老大哥,不用种地织布,穿着整齐的工作服,还有固定现成的的口粮,到月就开资的那种惬意的生活。

    早在解放初期,他在村子里组织的扫盲班里学习过,他的脑子很聪明,也很用功,他的成绩很突出,土改时,曾经在村里当过一段时间的记事员。就是这样一个短暂的经历让他过高的误判了自己的能力,误判了社会形势。他觉得,他认识的这些字完全可以让他走到外面去了,可以让他永远的离开这种靠土地刨食的生活方式,改变祖辈留给他的这个似乎低人一等的农民身份。凭他认识的这些字完全可以在外面找个好的工作,谋上个一官半职,再娶上一个大屁股女人,生出一帮孩子,这样他就可以在那些曾经欺负过他孤门小户的陈庄人面前,扬眉吐气了,谁也再不敢小看他。也可以为死去的爹娘争得一份荣耀,可以给这个人丁不旺的赵家光宗耀祖了。于是,他带着这些美好的人生梦想,全国各地几乎让他走了一个遍,煤矿,铁路,工厂,各个工种都干过。可是,他在外一晃就是十好几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十好几年的时间,就像匆匆流淌的河水,带着他那年轻的岁月,和青春的容颜在这匆忙的岁月中流逝,而他头上的这顶盲流子的帽子,却没有让时间轻易的把它带走,反而像一座大山一样死死地压在他了的头上。

    盲流子,这个当时的那个社会阶段里,这个比农民还要低一等的身份,让他的这个出人头地的的梦想和愿望,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还有外地人的那种鄙视的目光里,随着渐渐的兹长的年龄,也在慢慢的破碎了。最后,他还是满身疲惫的飘回了他的山东老家陈家庄。此时他已是三十八岁的中年人了,且还是孤身一人。曾经在心中的那些美好的梦想,也只剩下一个还没有完全的破碎,那就是趁自己现在还没有老去,在还有生育能力的时候,赶紧找一个女人成家,使劲的生上一窝小孩,完成父母亲没有完成的心愿,让这个单脉孤传的赵家血脉,在他这里根深叶茂的繁盛起来,也许,这也是他今生唯一能够到的事情了,

    然而,就是这个看着还有那么一点可能的梦想,现在看来也变得有些复杂而遥远了。不要说根繁叶茂的生上一窝小孩了,就连他今生能否找到个老婆成个家,在陈家庄的人看来都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了。

    在当时所处的那个社会阶段,农村里的三十七八的女人,也都是到了要做奶奶辈的人了。尤其是在这个孔孟思想的发源地,即使有年龄相当的寡妇,但在一女不伺二夫的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她们宁可与别的男人偷情私会,落下一个搞破鞋偷汉子的名声,也不会另外再找一个男人匹配成家的,怕被被人笑话不守妇道。

    在这样的一个民风乡俗里,让他现在找一个寡妇要比找一个黄花大姑娘还要难。可是,又有谁家的黄花姑娘愿意嫁给他这个已经一大把岁数的穷老光棍子呢?想想看,赵福堂的这个娶妻造人的梦想要想成为现实,还会有几分的可能啊!话是这样说,希望也还是有的。现在,只要是他有钱,不要多,只要几十元钱就可以让他实现这个梦想,而且是陈家庄里的姑娘他随便的挑。

    为此,他也不止一次的这样幻想过,一旦有了这一天,他一定要找陈家庄的姑娘做老婆,就让这个曾经欺负他家矮门小户的陈家庄,让他们陈姓的女人来做他的老婆,让他们大户陈姓的女人来为他生养一堆的孩子,来壮大他的赵家血脉,来为自己实现这个父母没有完成的梦想。到时,他会专门找陈家屁股大的姑娘挑。他早就听说过,屁股大的女人能生孩子,而且能多生男孩。至于女人的脸蛋长得漂不漂亮对他来说已经无所谓了,他更看重的是女人的生育能力。

    可是,就这天文般数字的几十元钱,在哪呢?还有他心中的那个大屁股女人。

    就在他对自己的这个梦想,越来越感到渺茫的时候,一个在东北跑盲流的村里人,把再次开发东北林区的消息传回到了村里,这个消息让似乎已经看不到希望的他,突然,眼前又亮起了一道光束。

    此时已是九月初秋了。

    “来吧,这边要人,来了就是正式的职工,吃穿都是公家给,有住房还有学校...”

    外地的村里人在给家里人的信里这样说。

    这消息就像当年开发北大荒时宣传的一样:学校食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听到了这个突来的消息,赵福堂没有丝毫的犹豫,甚至都没有去想这个消息来源的准确性,他只有一种感觉,确切的说是一种直觉,一个实现他心中梦想的时机终于到来了。他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一定要走在村里人的前头,他知道,要是落在一个人的后面,落下的可能就是他这一生都无法追回的一个人生机遇了。他清楚地的知道,这是他今生再也不能错过的一个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

    就在村子里的其他人还在对这个消息分析,判断,犹豫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赵福堂就在当天的下午,带上些干粮和咸菜,还有一张过去出门使用过的,已经抽抽巴巴已经有些发黄了的一张介绍信,连个招呼也不和村里打,就悄悄的,急急的踏上了那条通往村外的大路了。在他的心里,东北即将是他的人生梦醒成真的地方,是他幸福的目的地,是他和陈家大屁股女人生产一窝孩子的地方。

    从关内老家到黑龙江,赵福堂一路打听一路前行,汽车、火车、马车、牛车、驴车、两腿步行,经过了十几天的艰难行程,终于在九月末的一个下午,他的脚步踏上了他人生理想的目的地的最后一站——伊林公社【兴源镇】。[www.kanshU.com]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山里人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山里人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山里人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山里人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