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山里人家第二章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二

    还是伪满洲康德四年修建的一座四米宽的混凝土大桥横跨穆棱河两岸,它就像一条纽带将散落在穆棱河两岸的这些星罗棋布般的村屯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一个由地方人民公社,火车站,还有八面通林业局刚刚建立的储木段,和汽车队,在加上周边东西南北村屯,混合在一起的一个面积几平方公里的小镇,也是伊林人民公社的所在地。

    火车站还是苏联时期留下的建筑,颇具俄式风格,下了车便会让人有一种异国他乡的感觉。

    在火车站对面,储木段空旷的场地上,新安装的十几台归楞装车专用的轨式的材油动力架杆机,像坦克车一般的并排的坐卧在道轨上。

    宽阔汹涌的穆棱河水昼夜的轰鸣着从桥下涌过,旺水季节走在桥面上,脚下就会感到阵阵的颤动,望着波涛滚滚的河水,感觉整座桥面如同一艘轮船在向水流上方游动。在它的上游,一座刀削斧劈般的石砬子山。一分为二的东西分为两处,分立在穆棱河岸边,一道宽大的河提将一弯河水阻拦在石砬子山跟下,形成了一个水面很宽阔的人工湖泊,山顶上有一栋石头房子,据说这是满清时期的一个储存粮食的建筑,还有一块一人高的石碑坐落在东面石砬子平缓的山顶上,上面镌刻着一个叫郝志英烈士的生平事迹,庄严肃穆。几棵歪脖子老柞树历经岁月的风雨,依旧顽强的生长在它们的周边,如同几个远古留下来的老人,还在执着的守护在这里,在为后人守护着一个久远而古老的故事和传说。

    在西面陡峭山体半山腰的崖壁上,一个直径近两米粗大的山洞口,就像石砬子山张开的一张大嘴,几分恐怖,几分壮观。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粮台山。

    小镇的中心就分布在它的山脚下,这个小镇也是链接乡下农村社屯的一个必经之地,也是这个周边十里八村的文化政治中心。一条南北向四米宽的泥土路不足一公里长,算是一条主要街道,在这条主道上国营人民旅社,人民饭店、供销社、粮店、俱乐部、国营理发店...依次排列在大街的两侧,都是砖瓦平房,只是形状有所不同,门窗宽敞明亮,多边形的外墙与街道路口相对应,别具风格。在沟里人的眼里这就是一座大城市了。多少年以来,它一直是周边山沟里的人们心中向往的一个好去处,尤其是那些年轻人。能在这里下一顿馆子;逛一下商店;看上一场电影;对所有的山沟里的人来说,就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了。

    就像事先约好了的一样,赵福堂的双脚刚一踏上伊林的这块土地,六三年的第一场雪也随伴而来,棉絮般的雪,绒绒的像雪球一般的在空中翻滚,远处的群山和就近处的民房都瞬间的消失在忙忙的雪海里,九月末的北方虽然还不是晚秋的季节,但枝头上的树叶早已凋零的看不到一点绿色了,穿着一身单衣的赵福堂走在风雪里浑身瑟瑟发抖....

    赵福堂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地是郝家沟经营所,从伊林公社步行还要走四个小时的山路,如果不是这随伴而来的一场大雪,说什么他也要在半夜前赶到的。因为只有到了郝家沟子,他才会知道,他的此次东北之行是否会如其所愿,改变他祖辈留他的这个农民的身份。还是会因为这个消息的本身就是一个传言,也或者是,在他得知这个讯息的时候,这里已经招满人了人,一切都就已经晚了,让他这千里迢迢的东北之行的梦想,最后又变成了一个破碎的泡影呢。这一切也只有到了郝家沟子才会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这种担心和不安也伴陪着他走了这一路。

    雪还在下,天色也渐渐的暗了,摸摸绑在裤腰里的几元钱,犹豫了一下的赵福堂,还是决定住下来再说。他踌躇的走进了一个路边的国营人民旅社。登记室里一个三十岁左右,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女工作人员面带着微笑,热情的接待着:

    “准备住宿吗?同志。”

    声音好听,相貌也是那么端庄。

    赵福堂进来时还是冰冷的身子,现在突然的感觉到暖和了,头上开始渗出细细的汗珠,在外漂走的这些年里,这还是第一次遇到的这样真诚的的笑容,心里免不了要有些紧张,一个劲地点着头。

    “把您的介绍信给我看看好吗?”女工作人员又问。

    “好的、好的,俺有,俺有,你看看这个中吗?”费了好大的时间,他才把和钱捆在一起的布包从腰里拿出来,从里面找到那张很抽吧的外出用的介绍信。

    工作人员接过仔细的看了看说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介绍信啊”接着又问道;

    “你要去哪里啊?”

    “俺是经营所的工人,去上班的。”他把经营所的几个字咬得很重。

    看过了介绍信,女工作人员平静的目光里似乎带着几分怜悯,望了一眼赵福堂说道;

    “哦,两角钱,去三号那个房间吧,那里还有几个也是刚过来的,也是和你一起的吧?”她用手向里面一指,说道。

    她这一眼看得赵福堂的心有不免些发虚,就像自己刚才的这个慌话被她看破了一样,让他浑身都感到有些不自在,就好像这个女人在说你人还没有到郝家沟子,先吹起了自己是林业工人了。同时心里也在纳闷,女人说的那几个一起来的会是谁呢。

    听过女人的话,赵福堂有些慌乱又充满感激地点着头,眼睛还是不自禁的瞄了一下女同志没有明显上翘突起的屁股,心想这屁股下不了几个小嘎子,多好的女人白瞎了这漂亮的脸蛋了。

    这个旅社是这个镇上的唯一一家旅社,也是乡下山里人外回来必须的一个落脚点,由于交通不便利,上来下去的山里人几乎都要在这里过夜。由于它的这种特有的功能性,让这个条件简陋的旅社,成了住在大山里的人们来去过往的一个中转站,一个临时的家,也是人们来到镇里办事买东西时的一个临时歇息的驻足地,这也就注定了这个旅社和大山里的人家要有着一种撕扯不断的关系和渊源。这里的工作人员有的和山沟里的人家相处得就像亲戚一样的近便。

    尤其是这半年来,八面通林业局成立之后,在小镇的周边的大山里,同时也设立了几个经营所和林场,一时间关里关外的来找工作的人蜂拥而至,给这个小镇带来了许多的热闹和繁华。也让这个旅社的生意红火起来,只要这些人从她们工作人员的身边一过,旅社里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从他们的装束表情上判断出他们的来路和的身份了。像赵福堂他的这身打扮,还有那种故作镇静,眼睛里又掩饰不住内心的那种慌乱,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从关里刚刚过来的。但对他们的这份热情却是真诚的,也都是发自心里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一样会走动的向亲戚一般。

    但是今天,让她这个漂亮的女人万万想不到的,就在去往郝家沟子的这几个盲流子中间,有一个男人竟然会和她有着一段奇妙的姻缘蕴藏在这里面。尽管现在他们还不认识,一个是当地的城里漂亮的女人,一个是千里迢迢跑盲流来的山东汉子。

    赵福堂来到三号房间,果然在大炕上坐着三个和他一样装束打扮的人,他们也都是三、四十岁左右的样子,彼此做了自我介绍,他们也都是来自关内的,也都是坐着同一趟火车来的,彼此间离得并不远,而且去往的又都是一个目的地——郝家沟子。

    这三个人分别是:黄大下巴黄宪明、张大胡子张锦贵、刘大烟刘永汉。这些外号也都是后来在郝家沟子混上的。

    别看在外乡人面前他们都带有一种怯生的目光,一但都是自己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眼神里透出的就是天老大他老二,谁也不服谁的那一股倔强,说话时抻着脖子瞪着一双一条道走到黑,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眼睛,两根青筋粗壮的暴露在颈部两侧。无论走到哪里,这个明显的特点让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这就是梁山好汉那块土地上走出来的后代。

    与赵福堂不同的是人家几个都有了妻小,有的都是几个孩子的爹了,这让赵福堂的心里感到有些自惭形愧了。

    他乡遇故人,这意外地相遇,让几个人的心里由衷感到几分的亲切,同时又有些不安和担忧了,因为多了一个人,也就多了一个竞争者,也多了一份更加不确定的因素了。因为郝家沟子能留下几个人,留下谁,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所以,对于明天,他们的心里也就多添了一份忐忑和不安了。

    虽然他们都是怀揣着各自不同的梦想和目的,但对明天的结果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期待和忧虑,是被留下,还是白跑一趟,谁也不想过早地去猜测它。加之旅途的劳顿,所以大家也没有什么兴致说太多的话,各怀心事的,随便的吃过了晚饭就各自的躺下休息了。

    第二天一大早,几个人不约而同的早早起床,相同的一个动作,熟练地就像是在一起经过训练的一般,每个人都是狠狠地用布条子在肚子的位置使劲的勒住,然后系死。

    起早并不是为了着急赶路,而是为了省下早上的那顿一毛钱和那几两粮票的早饭。因为郝假沟子是否是他们的安身落脚之地,现在还难以确定,兜里的这点钱还要做长远的打算。如果走得晚,就会被人家看破,会笑话他们连几分钱的早饭都不舍得吃,那样就会在众人面前很没面子。

    在昨天夜里,他们就打听好了去郝家沟的路怎么走了,四个人谁也没有吭声,都是胸有成足的样子,趁着旅社里的人们还在熟睡中的时候,就着朦胧的月色,匆匆的踏上了去往郝家沟子的这条泥泞而崎岖的山路...[www.kanShu.com]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山里人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山里人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山里人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山里人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