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篇 “三严三实”专题党课_四、“三严三实”与“四个全面”(板书)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领导干部讲党课正文 第二篇 “三严三实”专题党课_四、“三严三实”与“四个全面”(板书)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四、“三严三实”与“四个全面”(板书)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奏响了当代中国的最强音,绘就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四个全面”是判断作风建设的“晴雨表”,是检验领导干部工作成效的“试金石”。离开“四个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只会成为空谈,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就失去了依托。从这个层面来看,“四个全面”是践行“三严三实”的价值所系、目标所在。

    从深化作风建设来看,转作风改作风正处于一个关键点、节骨眼上,必须乘势而上;从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来看,进一步明规矩、严纪律、强约束,还要从严上入手、从实处着力;从锻造过硬队伍、推进事业发展来看,也需要大力弘扬严的精神、实的作风。“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有的放矢、指向性强,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严三实”与“四个全面”,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三严三实”是一种路径,更是一种保障,为推进“四个全面”提供坚强保证和强大支撑。“四个全面”是一项工程,更是一个目标,为践行“三严三实”提供战略指引和检验标准。只有努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戮力推进“四个全面”部署,才能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在“严”和“实”上下功夫。“严”就是要全面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科学把握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把发展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强大动力”。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既要有勇于攻坚的精气神,又要有善谋善成的方*。“三严三实”从思想和实践层面,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谋事理念、工作方法等作出了系统精辟概括,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领导干部要以“三严三实”推动改革实践,坚定改革勇气,激发改革动力,释放改革红利。要强化问题导向,推进重点改革。问题倒逼改革,改革破解难题,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就是“三严三实”的内在要求。要立足于严、着眼于实,从问题的研判和剖析中选准改革路径,从问题发生的规律上把握改革措施,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入手,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改起,放大改革的乘数效应。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全面依法治国能不能顺利推进,着力点就在“严”、“实”二字。“严”字蕴涵的是捍卫法治权威、坚定厉行法治的纲纪要求,“实”字蕴涵的是养成法治习惯、做到遵法守法的行为自觉。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遵纪守法,树立法治思维并提升法治能力,讲责任,勇担责任,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保证。“三严三实”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凝练,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保证,是深化作风建设的关键举措。2015年5月,**在浙江调研时指出,从严治党是一个永恒课题,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严格按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把执法和执纪贯通起来。对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属于能力不足的,就要加强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加强总结提高;属于担当精神缺乏的,就要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属于不作为的,就要严肃批评教育,认真执纪问责。要从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入手,使每个岗位都职责和分工清晰、每项工作都程序和目标清晰、每项奖惩都认定和执行清晰,促使广大干部勤奋敬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突出问题导向,贯彻从严要求,既巩固和扩大从严治党成果,又有效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三严三实”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立下了规矩。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三严三实”这个规矩贯彻始终,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切实发挥好推进“四个全面”组织者、推动者、引领者和实践者的作用,就要从抓好自身建设入手,忠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带头从严修身、从严自律、从严扎牢作风之根,带头求真务实、勇于担当、干事创业。只有以“三严三实”的要求来加强干部管理,才能抓住“牛鼻子”,构筑“四个全面”的保障线,激发党员干部在践行“三严三实”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延伸阅读

    扎好笼子,勒紧心中“紧箍咒”

    最近,听到不少领导干部说,自己在摇号买车。细问之下,原来随着公车改革持续发力,公车私用受到严格禁止,买车既是现实需求,也是价值回归。社会风尚往往是政治生态的表情,领导干部摇号买车这一细微变化,照见的正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制度对干部行止的规范、思想的触动。

    制度笼子越扎越紧,又何止于公车改革这一个领域?从中央层面不断*各类规章制度,到细大不捐先后制定19项禁令,可以说,反对“四风”的过程,也是构建制度体系的过程;作风好转的过程,也是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后活动时期”的到来,没有什么比制度的力量,更能维持改作风的成效,更能提振人们对改作风的信心。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18世纪晚期英国政府移民澳洲,由于船上拥挤不堪、条件极差,移民死亡率居高不下。对此,英国政府改变了支付制度:政府不按上船时的人数付费,而按下船时的人数付费。制度导向的转变,使船主自觉关心移民生存,平均死亡率直线下降。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制度是禁止更是引导,是约束更是激励。制度文明绝不仅仅是“禁令”的文明,而是改变行为方式、形塑社会风气的文明,正如教育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激发出的社会新风。

    刚性的制度约束所到之处,既是对作风的激浊扬清,更是价值观的重塑再造。公车私用被明令禁止,何尝不是在提倡清简的社会化出行?月饼腐败被精准打击,何尝不是在回归传统节日本义?公款吃喝被捆住手脚,何尝不是在塑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价值理念?很多时候,制度的生效过程,是从禁止开始、因习惯定型,最终变成自觉选择、价值规范。从被动遵守转变为主动接受,从行有所止内化为心有所畏,从“不敢腐”升华为“不愿腐”,是对作风的改进、对价值的张扬、对自我的保护,更是“制度治党”最坚固的基石。

    对领导干部而言,对待制度约束不能停留于被动遵守,更应从价值上树立制度认同。现实中,一些地方规章制度数量不可谓不多、逻辑不可谓不严,但却成为不能落实的“制度装潢”。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党员干部的“心”上。或是认为制度是“管理工具”,自己可以凌驾于制度之上;或是认为制度是“纸面文章”,热衷于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可以说,扎好外在的笼子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需要勒紧内心的“紧箍咒”,如果缺少价值认同,制度约束再严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有人说,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改变,从根本上源于各项具体制度的改变。比如,市场经济各项制度的确立,让创新的热潮涌动;政务公开种种规定的形成,让参与的热情高涨。从这个角度看,制度建设的过程,也是价值观、权力观、是非观正本清源的过程;制度治党的过程,也是党员干部形成行为习惯、重塑价值观念的过程。我们党要获得强大的战斗力、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把思想的柔性和制度的刚性结合起来,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正如**在总结大会上所言,“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回顾90多年风云激荡,如果说在革命年代,血与火的斗争是从严治党的主要动力;那么矢志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制度建设则是从严治党的根本载体。一个政党的成熟,不仅体现在思想理论上,也体现在制度建设上。而一个现代化的执政党,才能缔造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才能打拼出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6日第5版)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领导干部讲党课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领导干部讲党课》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领导干部讲党课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领导干部讲党课》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