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气度不凡的铁匠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转世寻妻记第十五章:气度不凡的铁匠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北方陇水流域,黄河与渭水之间,这里是南国与北国交界之处,层层叠叠的山峦一望无际,零星的村落散布在沟、坪之间。

    正值秋末,遍野的金色,天虽是阴沉,风却不大,轻抚着黄色的土地。

    在一处山腰的干草上,夏炎苏醒了过来,感觉像是睡了一辈子,胸闷全身乏力,冰冷发紧。

    他动弹了一下身子,微抬头,首先看到的是一地枯黄的荒草,这时他意志到自己正躺在一片山地里,想起了陈蕾和樊姑,爹娘和夏冰来,一阵凄楚。

    可是他心里明白,现在自己已经回到了一千年前,一千年后的那一世,已如南柯一梦,遥不可及。

    他大口呼吸,过了好久,觉得有些力气了,就扶着地面直起身来,又觉得眼前的山野在旋转,还是坐在了草地上……

    他低头看到自己一身泥土,紧窄的布衣,叉领,并不宽大的袖子,腰间绑了条布带,上衣前后两衩,他用手摸了一摸,是粗麻布,又摸了摸自己的脸,是个年青男子的脸,头上系了一块软绸做的头巾,像是唯一值钱的装束。

    他刚才站起来的时候,好像带眼瞥到了一处坟茔,此时感觉恢复了精力,直起身来转向边上的山坡望去,果然半山腰上有座新坟。

    他就登上山坡,爬上山到坟前,坟上的土是新的,却没有墓碑,这男子看来家境窘迫,亲人只在坟前烧了纸烛,夏炎连个名字都找不到。

    远望山川,这里是半个环形山地,现在是秋季,正午时间,灰白的天空下满山枯黄,山谷间看得到一个小村落,有五六间草屋,村子再往下的空地里,有几片麦子地。他想自己肉身的主人必然是这个小村的人。

    如果去到村子里的话还不把人家吓死,于是他又坐下来歇了片刻,便起身翻过后面的山头,站在山顶发现下方有一条土路。

    上了路,凭自己感觉一直往东走。

    虽然秋季风凉,走久了仍是湿了衣裳,一直是山路,夏炎心想不能在山里过夜,于是加快了脚步,有路必定就能通到人居住的地方,布鞋底倒是衬脚,鞋底也够厚,不至于太辛苦。

    太阳快下山的时分,终于走到了地势较低的地方来,路边不远处,有个小水塘,应该快到有人的地方了,再过了一个小山坡,看到路边一个石碑,上刻“川平治界”。

    感觉过了无数的小山坡,终于站到了一大片平原的面前,金灿灿的麦田像湖水一样在风里荡起涟漪,夏炎毫不犹豫的抬腿向麦田边上的村口走去,此时天色已经开始灰蒙。

    他转过村口一株干枯的小树,脚下的小土路弯弯绕绕,不时要跨过一些水沟,浮着些菜叶杂物,路边是一排排的泥瓦的屋子,间隔着院落和空地,看来这个村子的规模不小。

    夏炎看到路边一幢泥屋门口一个中年妇女模样的人正提了一个小木桶往屋里走。

    从她身后看去,妇人膀大腰圆的样子,头顶着一个滑稽的堕马发髻,向一边耷拉着,随着走路的动作轻轻摇晃。衣服的袖子挽到肘上,腰下是直筒的围裙,裙下露出裤管,应该是个种田的妇人。

    夏炎就叫一声:

    “这位大嫂……”

    妇女停了下来,转脸来寻人,看到他后显得有些诧异,因为夏炎一看就不是本村人,又两手空空,衣着不整,她嘴里嘟喃着:

    “这多年不打战了,这些年收成也还不赖,我们家都好些年不欠官粮了,怎么还会有这年纪轻轻的难民?怪事了!”

    夏炎连忙说到:

    “大嫂,我不是难民,我是临近的村民,路过宝地,不慎把行李丢了,此时饥渴难耐,想要讨碗水喝。”

    “你这小生,说话还文绉绉的,学古人啊。”说完尽自大笑起来。

    “过来,正好我提了水,不急用,你先喝着,给你拿瓢去,你有什么事跟我外人讲,我要去屋后了。”说着话,把门前柱子边上一个小木凳拿了到院前,又把水桶放下。夏炎就坐下来。

    一会儿,一个同样农夫打扮、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拿了一个葫芦瓢过来。

    夏炎连忙起身来,鞠躬说:

    “这位大哥,多有打扰,小弟有礼。”

    男子也弯腰行礼,打量一番夏炎,说:

    “你这一身半像庄稼人,半像书生,好生奇怪,敢问小兄弟是哪里人,要往哪里去呀?”

    夏炎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小弟家住是川平治往西……的一个村子里,是个读书人,以前从未离过家门,此次外出是要寻找离散的妹妹。走的怱忙,有些落寞,无礼之处,还望仁兄见谅。”

    “哦,你这个年轻人说话倒是一套一套的,像个读书人,可是竟然说不出自已乡里的名字,这倒是不寻常啊,找妹妹?那你是要去哪找呢?”

    夏炎这下更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赶紧岔开话题:

    “嗯,这个,我也不知道,请问大哥,去最近的都城要怎么走?”

    夏炎坐下来喝了几大口水,觉得鲜甜无比。

    “这个嘛。”这下轮到男子支支吾吾了,他眼睛转了转,说:“我带你去找一个人,他肯定知道州城怎么去。”

    夏炎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可是农夫却马上起身要带他去找人,他就没好张口要吃食,便跟着这位农夫走。

    过了几栋泥屋,来到一颗大槐树下,北边是一座四个飞檐的大砖瓦建筑,像是祠堂,南边是一排砖房,其中有一户人家门前是敞开的竹棚,棚里有一个大炉灶,两个打铁用的桩子,墙上挂着一排排的未完工的火钳,锄头,柴刀之类的铁器。

    有一个高大的男子正在棚子一侧解牛车,牛车是棕叶的顶,木制的车身,黑色的漆底,车箱看似能坐两三人,车轮却硕大,有半人高,后面还有一个放置物品的框,看来男子刚从外面赶路回来。

    农夫向那个男子喊了一声:

    “伯雍兄弟。”

    男子抬起头来,夏炎马上前行礼。

    夏炎看他,也是一副务农人的穿着,朴实无华,头上包着简单的幞头,一身宽松的灰色襦衣,长裤,脚下一双干干净净的布鞋。

    再看容貌,却是气宇不凡,一张结实红润、轮廓分明的脸,粗黑笔挺的眉毛,透亮的大眼睛下面,壮硕的大鼻子,端端正正的双唇,虽是个健壮的大汉,却彬彬然如文人,毫无井市之气。

    两人互相介绍了自己,原来此男子是村里的铁匠,原先也是个大户官宦的人家,姓郑,名锵,字伯雍。

    郑锵见是外地来的人,马上热情的招呼:

    “我今日送妻儿去他姥姥家,刚回来,家里没人,小兄弟,请进寒舍一述。”

    农夫就离开了,两人便进了里屋,一会儿,郑锵拿了一盏油灯进来,又把一张茶几边上的方形立柱灯点着,顿时屋子里似白天一样亮堂起来。

    主屋和外面完全是两个世界,光滑的石面地板干净整洁,一侧的墙上摆了香案,下面是方正的八仙桌,侧面各有一把木椅,一边墙上挂满了各种长刀短剑,另一边却是一排书柜,一张书案,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两人在八仙桌两侧落坐,郑锵爽朗的说:

    “我们这地方以前战乱不断,除了当兵的,很少有外地人来这里。”

    “哦。”

    “我从军离家十几年,也算走过了许多地方,不过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朝廷和北朝停战好多年了,天下太平,前年我就带着老婆儿子回来了,虽然家里不愁吃穿,可是我喜好摆弄兵器,多年来习惯了,于是在屋外建了一个棚子用来制铁器,满足了自己的喜好,也为同乡们干点活计。”

    郑锵说的兴起,夏炎只是点头,不应声,虽然对他讲的内容很感兴趣,但他已经饿到目眩了,实在无力交谈。

    郑锵又说道:

    “你肯定要问,为什么我们这么小的一个村子,也会成为战乱之地,哈哈,你没岀过门的后生可能不清楚,我们这里离北朝近,渭州本就与北朝接壤,历史上也算是兵家争夺之地,当年渭州知州曹玮在城南再筑一城,就是为了使得渭州与静宁之间有个缓冲,我父亲这辈由南方迁来,到了新建的县里安生,做了个吏典。”

    “后来,经略使韩琦上奏天子说陇水县为山外四寨之首,应为重中之重,便改成了军制。渭水一役我朝大胜之后,北朝再无力进犯,于是由军又改为县。”

    听他说这许多,夏炎算是清楚了自己现在的地方,是静宁州陇水县的川平治乡。

    郑锵说着说着,见夏炎毫无生气,晕晕欲睡的样子,问他:

    “小兄弟,你是怎么了,生病了吗?”

    夏炎并不是扭捏,而是这一转千年,对眼前的事物还是有些恍惚,又走了那么久的路,神游气虚,跟郑锵交谈,像是在梦里一样。

    听郑锵问起,再也忍不住了,抬脸来说:

    “郑兄,我……已经多日没进食了,精力不足,所以有些离神。”

    “啊?!这个死臊子,居然没给你让吃晚饭,太过份了,哎哟,也是我待慢了,没让兄弟安顿一下,你且等着,我去去就来。”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转世寻妻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转世寻妻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转世寻妻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转世寻妻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