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梦的奇点川军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川军,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的称谓。

    辖区:四川,西康省,驻防城市:成都,重庆,雅安等

    起源:清末四川第十七镇“新军”

    抗战:1937年刘湘(四川省主席)主动请缨抗战,表示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粮食若干万石(四川大后方,天府之国)。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官,下辖地22,23集团军,司令官分别为邓锡候,刘湘。蒋介石令22军由北出川至山西,归二战区阎锡山指挥,由东出川至汉口,归一战区程潜指挥,至此刘湘已完全失去川军控制权。

    装备:草鞋,绑腿,短裤,单衣,雨时斗笠蓑衣,背挎大刀,汉阳造步枪出川至黄河以北抗日。

    八年共征兵:350万,伤亡超过65万人遍布全国各个省份,守住了五分之一的国土,参加了28次大型会战。爱国精神,死字旗为全部精神面貌。

    冬天在山西打仗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加上出川抗战的川军,总计约350万四川人走上了抗战的战场。也就是说,当年大约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了抗日的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5个中就有1个是四川人。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仅有四川等少数几个省份未遭受日本人的铁蹄践踏,但四川却向全国提供了20%的兵源,和50%的钱粮。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是抗战中第一支出川抗战的川军,从淞沪会战开始,无役不从,是三次长沙会战的骨干兵团,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珠影山战斗中全歼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加藤大队。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南京保卫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145师守广德,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毅然率剩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从,身陷重围,弹尽援绝,饶国华自杀殉国。144师师长郭勋祺也在战斗中负重伤。二十二集团37年底编入李宗仁第五战区战区,参加台儿庄战役,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王师长殉国后,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一二二师五千余人几乎全部伤亡。在滕县以北的界河、龙山带布防之一叁一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122师在王铭章的领导下,在滕县全军牺牲。最后在城中的三百余重伤员,在日军破城后能行动的都冲出去与之肉搏殉国,剩下已无力行动的伤员则含笑一起拉响是剩下的两箱手榴弹,以此殉城。此役,川军将士中没有出现一个被俘虏的,为川军赢得了全国的尊重。正是川军的巨大牺牲才换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曾挥泪而言:“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战斗任务,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李家钰部第四十七军,长期在晋东南作战,后编为叁十六集团军,驻守河南,在豫中会战中,由国民党上层指挥不力,豫西各部在混乱中转移,三十六集团军因是杂牌,奉命担任掩护,在转移途中,司令部直属队不幸与日军穿插分队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成为抗战中殉国的川军最高级别将领之一。无论是部队的装备和军事素质、部队待遇,都无法与国民党中央军相提并论。但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名声,伤亡居各省之首。而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的B29飞机对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地共计投下炸弹3623吨,令日本法西斯胆寒。

    在物力财力人力均为全国抗日贡献首位。

    来自四川的元帅:朱德,聂荣臻,陈毅,刘伯承。将校尉士不计其数。

    主要战役: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藤县,台儿庄战役,豫中会战

    川军英勇无敌,致川军。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梦的奇点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梦的奇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梦的奇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梦的奇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