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左庶长出使魏国 长公主大梁招亲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第一章 左庶长出使魏国 长公主大梁招亲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人间几十载,与天地相比不过渺小一物。回首大梁往事,亦真亦幻,宛若梦中之梦……

    公元前二百七十年,中国进入战国晚期。周天子的威严已损失殆尽,各国诸侯纷纷相互合纵连横,征讨杀伐。周朝立国时几百个诸侯国,只剩下秦、楚、齐、赵、魏、韩、燕七个大国。七个国家之间时而相互联姻结盟,时而又陷入你死我活的恶战。这一年,各国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

    这日从秦国函谷关驶出一队近百人的车马,车队头一辆四马战车上竖着一杆一丈多高的大纛,黑底旗幡上有一个斗大的白色“秦”字。车上有三个秦军甲士,中间的甲士是御手,位于车左的甲士怀里抱着一杆八尺高的旌节,旌节上挂着七朵用牦尾制成的流苏。一看就知道这队车马是秦国王室出使的仪仗。车队中央是一辆王室出行的戎车,前面的四匹战马都是个头一样高大,毛色全黑的公马。车厢的四周是铜制厢板,车辕、衡木、车軾都包着金光灿灿的铜饰。车毂(车轴)很长,突出两轮一尺多,车毂两端还箍着锋利的铜车軎。威风凛凛的戎车上,是两个年轻的秦国将军。从两人头上的双鹖尾冠可以看出,他们都是秦军的高级将领。站在车左的是秦国前军主将左庶长白起,车中间的御手是白起的副将五大夫司马靳。

    这队车马是秦昭襄王应魏王邀请派出的使节。魏安釐王是魏昭王的长子,下有一妹一弟。妹妹长公主文姬,弟弟是当时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公子无忌。与大名鼎鼎的公子无忌一样,文姬公主博学多才,且文武兼修,是一个胸怀大略的奇女子,被众多魏国众多年轻贵族所仰慕、追求。只是文姬公主眼界颇高,一直没有找到中意的郎君。时光荏苒,一晃公主芳龄已有二十多岁还未婚嫁。魏王与公子无忌为文姬公主的婚事十分揪心,商议后决定向列国未婚公子、贵卿发出文武大礼的邀请,实际上是在为公主招亲。

    当时七国中,赵、魏、韩三国都是由曾经的春秋霸主晋国分出。尽管也曾相互征讨杀伐过,但毕竟三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关系最近。赵、韩两国都派出王室近支公子出使魏国,以求与魏国联姻。赵国主使是平原君赵胜,也是四公子之一,而韩国的主使则是很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的公子然。其它四国,楚国使者是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公子歇,齐国使者公子茂,燕国使者公子喜,也都是王室贵胄。

    秦王认为与魏国结亲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派远支的公子成出使魏国,但又觉得公子成的才貌都不高,怕失了秦国的威仪,于是命左庶长白起作副使协助公子成。白起不到三十岁,因战功赫赫已升到前军主将,还有左庶长的高爵。而且白起相貌英俊,风流倜傥,深受秦国宣太后以及丞相穣侯魏冉的器重,是秦军未来主帅的人选。然而让秦王意想不到是公子成性格强悍,不想作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而且他已有中意的目标—丞相魏冉的女公子。因此人马一到函谷关,公子成就把出使的旌节、戎车仪仗交给了副使白起,自己率随从去它地逍遥了。

    出使魏国的车队出函谷关后,沿着大道向东行进,很快就到了秦、韩两国边境。这时白起命令车队改道向北,前往韩国北方的上党郡。

    副将司马靳不解地问道:“白起君,我们出使魏国,为什么不一直沿大道向东走,横穿韩国直奔魏国国都大梁?向北去上党,需要兜个大圈子才能到大梁。”

    白起向司马靳意味深长地一笑,“司马君,大王派公子成出使魏国、参加文武大礼,本来就预计到公子成不可能被魏国公主看上。之所以还是派出求亲使团,一方面为合乎诸侯往来礼仪,一方面大王希望利用这次机会了解列国王室、君臣的状况。尤其希望我们能探明三晋各国的山川地理,为将来的灭国之战寻找行军路线以及合适的战场。之所以绕道上党,是因为上党郡地处赵、魏、韩三国交界,被太行山环抱,地高而势险,被誉为天下之脊,因此名曰上党,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夺取上党,就可以居高临下,向北可俯瞰赵国邯郸,向南可与西面秦军配合两路围堵韩国,向东南可控制魏国。在三晋中,赵国最强,它的骑兵精锐且数量多,是我大秦最强劲的对手。我预计将来秦、赵两国在上党必有一战。所以特意要勘察此地地形。”

    “原来如此!大王是一代明主,将来必横扫六国,一统四海。大王的深谋远虑只有白起君能心领神会,秦军将来的主帅非君莫属。”

    “只是公子成空为王室公族,胸无大志,辜负了大王的信任。”

    司马靳听完哈哈大笑,“也怪不得公子成。大王自己有好几个公子,个个都英气勃发。公子成就是再厉害,也轮不到他继位。大王让白起君作副使也是对他不抱希望。不过听说公子成对丞相的女公子追得很紧。但穣侯看不上他,心中的如意女婿应该是白起君。”

    白起连忙向司马靳摆手,“司马君莫开玩笑。侯门深似海,丞相是太后的弟弟,权倾朝野。他的女公子容貌虽然俏丽,但从小娇生惯养,脾气极坏。公子成没有被看上,是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秦国自商君变法以来,无论公室亲贵还是平民百姓,封赏一律按军功爵制。公子成虽是王室公子,至今寸功未立,在朝堂之上没有一官半职,还是一个白身。丞相怎么会看上他。这次大王让他出使魏国,也是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使团出了咸阳他就心不在焉了。看来大王本来就计划由白起君来完成他的意图。”

    车队就这样晓行夜宿,一路向北不紧不慢地行进到上党,然后折返往南奔向魏国国都大梁。一路上车队一边前行,一边勘察沿路的山川地形。遇到地势险峻的地方,白起还命令手下绘制地图以备后用。

    看着沿路雄伟的山川大河,白起不禁赞叹道,“三晋之地外有高山内有大河,以天险作为屏障,易守难攻,真是表里山河!”

    司马靳也感慨地说:“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当年晋文公重耳就是凭借这可攻可守、王气十足的表里山河,使晋国成为一代霸主。即使后来赵、魏、韩三家分晋,这三个国家仍然是诸侯大国。”

    白起摇头说道:“司马君只说对一半。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但孟子还说过:地利不如人和。晋文公的霸业的确需要凭借这虎踞龙盘的形胜之地,但更是依靠当年晋国君臣的同心协力才渡过无数艰难险阻,开创了晋国近百年的霸业。只是后来晋国国君昏聩,权臣乱政,最后被三个家臣分割。虽然赵、魏、韩三家仍然是诸侯大国。但都没有再建霸业的实力了。”

    “白起君说的极是。虽然人们都说秦晋之好,秦、晋两国曾经世代联姻,秦穆公还是晋文公的舅舅。当年穆公送公子重耳回晋国继位,一直送到渭水之北仍依依不舍,被世人称为渭阳之情,舅甥深情可见一斑。但实际上百多年来秦、晋为争夺河西之地,一直在征战。虽互有胜负,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晋强秦弱。直到三家分晋,形势才有所改变,为我大秦统一六国奠定了条件。”

    白起紧握着车厢上的軾木说道:“我大秦发源于关中的西北,原本是苦寒之地,与胡人为邻,靠为周天子放马为生。周平王迁都洛邑,秦国先祖勤王有功才有了诸侯的名分。靠几百年来的浴血奋战,从西戎夺得歧山之地,以后又夺取关中、巴蜀,才成为千里之国。这几百年,几代秦王都兢兢业业,与臣下齐心协力治理秦国。没有一个昏君,每当新君即位也没有发生动乱,这就是人和。”

    白起一向受宣太后、丞相魏冉姐弟器重,二十几岁就被提拔为前军主将,因此对秦惠文王也充满感激,此刻不禁深情地说道:“当年孝公重用商君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发展耕织,奖励军功。移风易俗,改掉了秦人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的毛病。但商君推行新法,对老世族无情打压,一时间腥风血雨。但出于对秦王的忠诚,世族豪强从来没有发生叛乱。惠文王刚即位时,为安抚老世族,将商君车裂。但商君制定的新法却完全保留。老世族虽有怨言但还是忍耐了,这也是人和。可以说秦国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先祖的血泪。现今秦国已是千乘之国,披甲百万。然仍偏处于西北一隅,要问鼎中原,必须东出函谷关夺取三晋之地,然后扫灭六国。不能完成此伟业我等就是愧对列祖列宗。”

    听到此,司马靳也激动地向白起说:“白起君,我愿追随你完成大王的伟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时头车发来询问,前方道路出现岔口,是直奔大梁方向,还是沿着当前路边河流进入山谷?白起驾车来到岔路口向前方望去,一边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一直走就应该是魏国国都大梁。另一边则通向群山环抱的山谷,一条溪涧从山谷中流出。

    白起心想:沿河必有路,进山谷正好可以察看大梁附近的藏兵之所。于是命令道“不着急去大梁,前车缓速通过山谷”。

    车队进入山谷后,两边的山势越来越陡,道路也变得越来越窄,大部分地方只够通过一辆驷马战车。拐过一道山口,发现路旁立着一个石碑,上面刻有碑文,但看得不是很清晰。白起下了戎车,走到碑前,仔细分辨上面那三个斑驳的文字……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