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使神功一击双中 心领会仁者之道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第十五章 使神功一击双中 心领会仁者之道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见东郭子问自己欲采用何种射法行射礼,白起回说:“射礼中的五射都是射不动的箭靶。与实际交战、狩猎的情景大为不同,那时的目标都是活物。白起以为不如像郊猎那样射活物更好。”

    东郭子说道:“天下无事时,君子理应定期出猎,以保持武功。礼制中也有国君射熊,大夫射豹,士子射鹿之说。但出外郊猎需要准备很长时间,今日在学宫之内如何行猎?”

    白起说:“不妨让白起到殿外,寻一飞鸟射下。”

    东郭子心想:要将空中的飞鸟射下可比射箭垛困难多了。不过既然白起能猎取神鸟金雉凤,他的箭法必定非同一般,老夫正好见识一下。想到这里,东郭子看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好像大家也都有此意。于是率领众人走出大殿,来到学宫前的校场。

    大梁学宫按照礼制修建在半岛之上,三面环水,学宫校场被大湖龙亭泽环绕。此时已是太阳西下,湖面上波光粼粼。成群的鱼鹰正在湖面上低空飞翔,有时会突然扎入水中,一口叼住湖里的鱼后迅速展翅飞走。

    白起看见正在湖面上捉鱼的鱼鹰,觉得此目标非常合适,于是持弓携箭向岸边走去。白起的弓也是一张胡弓,弓臂并不长,大约三尺左右。

    郭东子见白起手中只有一支羽箭,便对白起说:“按礼制,贵使可以射四箭。”

    白起却说:“射艺,仁者之道也。既然是射活物,只射一箭。”

    众人听了白起所言,心中盘算:湖面上飞翔的鱼鹰距离岸边超过百步。能射四箭中一箭,就可称为神箭手。白起却要求只射一箭,倒要看看白起有何神奇的箭术,对自己如此自信。

    这时白起已张弓搭箭,瞄准远处飞翔的鱼鹰。众人立时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白起,看他如何射出这一箭。可这边白起却一动不动地伫立在岸边,引弓不发。大家也屏住呼吸,盯住白起手中的弓箭。空气好像一下子被凝固住了,只有远处成群的鱼鹰还在悠闲地飞上飞下。

    这时一只鱼鹰看见湖中猎物,突然俯冲扎进水里,将鱼吞入口中后,猛拍翅膀又疾速飞向空中。只听弓弦一响,瞬间白起的箭已穿过鱼鹰的头部,鱼鹰从空中一头掉入水中。

    这一切都发生在刹那间,白起一射而中后,由于来的太突然,人们竟然都没有想起来喝彩,只是面面相觑。

    东郭子命人行舟去湖中将射中的鱼鹰捞回。很多人心中还在疑惑:刚才从空中掉下来的鱼鹰当真是白起射下来的?。

    很快鱼鹰被取了回来,只见鱼鹰的嘴中还叼着刚被抓住的鱼。白起射出的箭从鱼鹰的脖子穿过,射入鱼鹰口中。箭簇又从鱼鹰嘴中鱼的身子里钻了出来,露出锋利的三棱箭头。

    东郭子最先缓过神来,高声赞道:“一击双中!贵使好箭法。”

    大家这才明白,刚才白起张弓搭箭,保持不动,就是在等待时机,一箭将鱼鹰和鱼同时射中。随即人群中爆发出一片喝彩声

    文姬公主向白起说道:“文姬看贵使用的弓很是奇特,弓臂不大,却劲力十足,能一箭将百步之外的飞鸟射下。”

    白起双手将弓捧起,呈给公主仔细察看,说:“此弓与平原君的弓一样,是张胡弓。为了方便骑射,胡弓的弓臂很短。不过弓臂虽短,却用三层材料制成。中间以柘木为干,外侧敷以牛筋,内侧贴以牛角,这样弓臂虽短,力道却要比中原产的弓强了许多。再看这里,弓臂中间的弓把向后反曲,也可以加大弓力。”

    公主试了一下弓,说道:“此弓应有三石力。看弓臂内侧贴的牛角,足有二尺长,应该很是少见。”

    白起回道:“公主说得一点不错。在秦国,这样的一只牛角比一头牛还贵。秦人都说:牛头上顶着的不是两只牛角,而是两头牛。”

    赵使平原君附和说:“在赵国也是如此。”

    白起接着说道:“此弓除了弓臂上贴的牛角十分少见外,弓弦更是稀罕之物?”

    公主笑着问道:“平原君的弓弦是用狼筋做成,难道贵使的弓弦是用虎筋、豹筋做的?”

    白起答道:“一般的胡弓用牛筋作弓弦,但牛筋不如走兽的筋,如狼筋。走兽的筋不如飞鸟的筋。在下这张弓的弓弦是用草原上兀鹰的鹰筋做成。发箭时,弦声如疾风吹过,故此弓得名—风鸣。”

    公主说道:“唯有风鸣这样的宝弓才配得上贵使的箭法。不过这么硬的弓,恐怕很少有人能拉开。”

    白起点头说:“秦军最精锐的虎贲军中,即使长年习射的车左弓手所用的弓也不过两石力。临战征召的步卒只能用弓弩。”

    这时信陵君说:“这和魏国的情况差不多。魏军的精锐是魏武卒,所用的弓也是两石力。而一般的兵士稍加训练就会使用弓弩。”

    韩国的公子然说:“天下强弓劲弩尽出韩国。弓弩张弓时手脚并用,弓力更大。只是弩箭的份量太轻,威力不如强弓重箭。”

    白起说:“虽说天下强弓劲弩尽出韩国。但秦国弓弩的弩机更加精巧。弓弩张开后,钩牙自动钩住弓弦。射手通过望山上的标尺可以精确瞄准目标。只需轻轻扳动悬刀,钩牙就会放出弓弦,将弩箭射出。”白起一边说,一边叫司马靳将一张秦弩张开,然后白起将秦弩递给文姬公主。

    公主仔细察看这张秦弩,看到弓弩上的悬刀、钩牙、望山都用青铜制成,机关非常复杂。

    随后公主又将秦弩递给信陵君。信陵君接过弓弩,轻轻扳动悬刀,弓弦立刻松开。信陵君满意地说:“没想到秦弩的弩机如此轻巧,即使没有经过训练,也可以轻易掌握。”

    这时东郭子看见湖面上刚才被惊飞的鱼鹰又飞了回来,于是问燕使公子喜是否也以射飞鸟行射礼。

    公子喜有些迟疑,但还是从随从手中接过弓箭,来到湖边。公子喜张弓搭箭,稍做瞄准,即向空中的鱼鹰群发出一箭。这一箭非常有力,但并没有射中鱼鹰,而是穿过鱼鹰群,远远地落在湖面上。

    公子喜尴尬地摇摇头,表示这一箭没有射好。但周围观看的众人并不这么认为,射空中的飞鸟本来就比射箭靶要难得多。而公子喜射出的箭极为有力,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公子喜箭法娴熟。

    公子喜又连发三箭,可惜无一射中鱼鹰。公子喜每发一箭,见没有中的,都要摇摇头,表示没有射好。四箭射完后,公子喜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一边摇着头,一边极不自然地从湖边走回。

    东郭子连忙迎上前,为公子喜打圆场,说:“公子不必沮丧。射飞鸟本来就不容易。刚才鱼鹰被秦使射中,现在湖面上的鱼鹰自然更加警觉。老夫看公子的弓力深厚,如果射箭靶完全没有问题。”

    东郭子的话让公子喜感觉稍微好受些,公子喜向东郭子深施一礼谢过。

    东郭子再请齐国使者公子茂行射礼。公子茂连忙摆手,表示自己不擅长箭术,就不行射礼了。东郭子也觉得,如果当众四箭皆不中实在没有面子,也就不再勉强。

    至此,各国使者以及主人身份的信陵君都已行过射礼,东郭子正想要宣布大典结束。秦使白起出列说道:“在下刚才看文姬公主试弓,认定公主必然精通箭术。在下以为在场的诸国使者也都希望能一睹公主的身手。”

    白起的建议立刻引来众人的齐声附和。这让东郭子觉得有些难办,射百步之外的飞鸟实在太困难了。东郭子生怕让公主感到难堪,于是提议:不如大家回到箭廊,请公主射箭靶,一展身手。

    文姬公主笑着说道:“夫子的美意,文姬心领了。不过刚才见秦使一箭将百步之外的鱼鹰和鱼一起射落,文姬也跃跃欲试。”

    东郭子说:“既然公主有意,老夫自然照办。”随即东郭子命人为公主准备四支羽箭,被公主拦下。

    公主说:“文姬也只射一箭。”

    公子然向公主躬身施礼,提议说:“请公主试用射日弓。”

    公主回礼说:“文姬正有此意。”

    公主从身边侍女的箭囊中选了一枝羽箭,随后左手持射日弓,右手握箭,来到湖边。上箭后,公主将弓慢慢拉开,同样一动不动地引弓不发,等待发箭时机。

    这时一只鱼鹰扑入湖面,叼住水里的鱼后,正要重新飞向空中。公主的箭已带着呼啸声射向鱼鹰。这枝箭正中鱼鹰,鱼鹰卷着翅膀在空中翻了跟头,然后又展开翅膀飞走。同时被叼住的鱼也从鱼鹰嘴中掉了下来。众人清楚地看到那鱼在空中抖动着银白色的身体,然后落入水中。一条青黑色的鱼尾伸出水面,拍起一朵水花,随即那条鱼潜入水中,不见了。

    见公主同时射中鱼鹰和鱼,大家都齐声喝彩公主的好箭法。

    平原君有些惋惜地说:“公主的箭法和秦使一样精准,只是弓的劲力稍弱,没有将鱼鹰射穿。”

    公子然则说:“刚才如果公主能将弓拉得再满一些就更好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评论着,只有东郭子、信陵君还有白起笑而不语。东郭子命人将公主射出的箭从湖中取回。

    见大家都没有看出公主这一射的玄妙,白起对众人说道:“公主箭法之精妙远在白起之上。”见众人迷惑的样子,白起接着解释说:“在下注意到,刚才公主在选箭时,有意选了一枝没有箭簇的羽箭。公主发箭时,弓力拿捏得分毫不差。既同时射中了鱼鹰和鱼,又不伤及它们的性命。所以说公主的这一射比白起的一击双中要高明得多。”

    经白起一说,大家恍然大悟。这时公主射出的箭已被捞起送回。东郭子高举此箭,向大家展示,果然羽箭的箭杆上光秃秃的,没有箭簇。

    白起向公主躬身施礼,说:“公主的箭法是真正的仁者之道。白起佩服得五体投地。”其他使臣也纷纷称赞、附和。

    公主微笑回礼,说:“白起君过奖了,你不但箭法精妙,还是一个有心人。”

    公主直接称呼白起为白起君,而不是尊称贵使,说明公主有意与白起亲近。特别是公主意味深长说白色是个有心人,这让白起听得心里暖洋洋的。

    公主和白起的亲密互动都被站在一旁的信陵君看在眼里,他的眉头不经意间微微地皱了一下。信陵君很快平静了一下心情,然后向众人说道:“为感谢诸国使臣不辞路途辛苦,来大梁参加此次魏国举办的文武大典。三天之后,无忌在寒舍略备薄酒,宴请各国使团。请各位一定光临,届时无忌将与诸君一醉方休。”

    众人兴致勃勃地谢过。东郭子宣布大典结束,请各国使团三天后到信陵君的府上再会。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