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品香茗沁人心脾 说巴蜀奇风异俗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第二十一章 品香茗沁人心脾 说巴蜀奇风异俗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信陵君大办酒宴的两日后,白起早早穿戴整齐,然后就是焦急的等待。时间终于慢慢熬过中午,有手下通报文姬公主的侍女来驿馆求见。白起急忙起身亲自出迎,来到驿馆门口发现公主派来的侍女面熟。仔细回想,原来侍女正是在马陵道路遇公主时,公主车上的御者。

    侍女见到白起说,她是文姬公主的侍女清芷,公主有命邀秦国使者到府上小叙,公主府的马车就在驿馆门口等候。白起回说,早已准备好去拜见公主,说走就走。

    二人走出驿馆正要上车,司马靳和几个手下也衣冠整齐地跟了出来。

    白起冲司马靳呵斥道:“文姬公主请我到府上小叙,你们跟着算什么回事?”

    司马靳歪着脑袋想想是这么回事,于是笑着向白起行了一个军礼,带着手下退了回去。

    驿馆前停着二辆马车,清芷请白坐第二辆车,自己上了第一辆车。文姬公主府也在宫城里,离由信陵君府的寮舍改建的临时驿馆不远。马车没走很远,拐了一弯就来到公主府大门前的空场。马车经过正门时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往前走,在一个专供车马进出的侧门面前停了下来。前车的御者甩鞭发出一声脆响,厚重的门板随即滋滋呀呀地打开了。马车进入侧门后,沿着一条甬道走了很久,才在一个小门前停下。前车上的清芷叫开门,然后带着白起走进一个幽静的庭院。白起心想:这是应该是公主起居的所在。公主没有在会客的主殿见自己,而是让贴身侍女把自己直接领到后室见面,这说明公主对自己有意。想到这里,白起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清芷引白起进入庭院的中厅,一进厅内,白起就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奇异的香气。白起记得和公主一起跳阵舞时,公主身上就散发着这种味道。

    清芷安排白起落座后,就退了出去。白起环视厅内的布置陈设,虽然极尽奢华却也不失优雅。宽大的案几上放着一面铜镜,镜面被打磨得明亮如雪、光影照人,一看就是由宫廷作坊打造的。铜镜旁放置制造精美的砚台和漆盒,白起认出那些是楚国、燕国使者在文武大典时赠送的礼物。室内还摆放着琴具和棋枰,显示出厅室主人高雅的情趣。最让白起好奇的是,在屋内中央放着一个铜炉,炉子上吊着一个精致的铜釜。当下刚刚入秋,天气并不冷,白起一时想不明白屋内铜炉的用途。

    白起正看得入神,听到身后响起一阵悉悉簌簌还有环佩叮当的声音。回头一看,正是文姬公主被侍女请入厅内。今天公主没有穿着盛装华衣,而是选择一件适于家居的青色深衣,胸前挂着一串长长的白色玉佩。白起觉得公主今日的妆容虽然没有大典和酒宴上的装束华贵,却显得非常雅致,而且拉近了他与公主之间的距离。

    白起躬身向公主施礼,还未开口,公主已笑盈盈地对白起说道:“白起君,我们又见面了。酒宴那日,秦国使团的巴人阵舞跳得太好了。这两日清芷她们一直在不停地练习,生怕把舞步忘记了。”

    白起回说:“公主过奖,酒宴那日白起献丑了。巴蜀乃蛮荒之地,那阵舞本是武人们的娱戏。虽有些特色,但与楚姬、胡姬们的歌舞相比,还是粗陋的很。”

    公主说:“我倒不这么认为。文姬对巴蜀、义渠的异土风情很感兴趣。在大典、酒宴上不便深谈,今日有幸与白起君在府中小叙,白起君可要好好讲讲那里的奇闻趣事。”说完,公主对清芷吩咐道:“准备煮茶。”

    清芷走到屋中的铜炉前,向上面吊着的铜釜中倒入清水,然后开始生火煮水。随后清芷打开一个陶罐,用木勺从罐中取出一些看上去像是把烘培过的树叶碾压过后的碎末,放入一个陶制的水壶中。

    公主见白起不知清芷意欲何为,面呈疑惑,便解释说:“清芷正在煮茶。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但中原诸国并不产茶,自然也没有饮茶的习惯。茶实际是将茶树叶子的嫩芽烘培后制成,而茶树生于巴蜀。饮用茶叶煮成的茶汤可以安神、祛毒。白起君对蜀地非常了解,难道没有听说过巴蜀这一特产—茶吗?”

    白起说:“白起曾常驻蜀郡,但一直忙于征战,对公主所说的茶的确一无所知。”

    公主说:“武士在战场上生死只在一瞬间,为了生存和荣耀必须拼死搏杀,心中难免充满戾气。如能清心静意、细细地品茶可以让内心的狂躁得以安宁,也可以除去身上的血腥之气。白起君不妨一试。”

    此时铜釜中的水已经煮沸,清芷将沸水倒入放有茶叶的壶中。当沸水注到壶中一半时,迅速将水倒掉,沁人的清香立刻扑面而来,这是在洗茶。随后清芷再次将陶壶注满沸水,放置片刻后,将壶中茶汁倒入一对玉杯中。白起发现杯子正是秦国送给公主的那对蓝田玉杯。

    公主接过清芷献上的茶,将玉杯托起至鼻前,轻嗅杯中的芳香,然后对白起说:“饮茶的杯子可以是木杯,也可以是陶杯,用金器则茶水中金火味太重。白起君日前送的玉杯是茶具中的上品,今日正好用上。”

    白起学着公主的样子,先是托起玉杯仔细品闻茶水的色香。淡黄色的茶汤在青色的蓝田玉杯中显得十分赏心悦目,而那股幽幽的馥郁芬芳沁人心脾。白起举杯呷了一口茶,感到一阵强烈的苦涩,但是很快就觉得回味无穷,茶香慢慢从鼻端沁到咽喉,再到四肢,浑身上下都有种说不出的轻松快慰,原先心潮起伏的思绪也渐渐平静下来。

    见白起微闭双目,体味着茶水的回甘,公主轻声问道:“白起君,饮茶的感觉如何?”

    白起说:“原先一直以为巴蜀是荒蛮之地,不成想当地人却有如此雅致的享受。饮茶之后,的确觉得心绪安宁许多。”

    公主接着问道:“巴蜀虽地处偏远的荒蛮之地,但人们都说那里民风淳朴,当地人非常讲信义。白起君是否也有同感?”

    “白起在巴蜀多年,那里山高水险,道路闭塞,当地人性情有些木讷。他们崇拜鬼神,觉得一旦做了什么坏事,鬼神就会通过降临疾病和灾难来惩罚自己,所以当地的民风的确淳朴。但最让白起感动的却是巴国将军巴蔓子的故事。”

    白起饮了一口茶,接着说道:“白起曾跟随国尉司马错攻伐巴蜀,出征前丞相魏苒讲了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巴蜀人忠义,秦军在那里必会遇到顽强抵抗。丞相是太后的胞弟,原先也是楚国人。说有一年巴国发生内乱,宗室将军巴蔓子为了平叛,向楚王借兵三万并许诺事成之后向楚国献三城。于是楚王出兵巴国,叛乱很快被平息。楚王派使者向巴蔓子索要当初承诺的三座城池。巴蔓子却说当时巴国处于危难之中,我不得已答应了楚王的条件。守卫国土是将军的本分,岂有私自将三座城池割让给它国的道理。但无论如何,作出的承诺一定要信守。巴国的土地不能割让,但巴蔓子的头颅可以割下。就用我的头充当三城,以谢楚王。说完,巴蔓子一剑将自己的头割了下来。据说,巴蔓子自刎后身体仍然站立着,自以头授楚使。楚使携巴蔓子的人头向楚王复命,楚王叹息说:若楚国能得到像巴蔓子这样的忠臣,谁又会在乎那几座城池。楚王遂以上卿之礼埋葬了蔓子的头颅,巴国则以国葬之礼掩埋了蔓子的身体。说巴人忠信,此言不谬矣!”说到这时,白起和公主的眼中竟都已湿润。

    二人沉默片刻,公主感慨地说:“无论在中原还是在巴蜀,忠义之士都被天下人所敬仰。”白起点头称是。

    公主接着问道:“酒宴那日看白起君跳巴人阵舞,非常有气势。想那巴蜀之人能歌善舞,也一定特别富有情趣吧?”

    白起回说:“在巴蜀,人们的性情的确比中原人粗犷豪放。他们在交战时前歌后舞,在劳作时也是歌舞不断,甚至男女求婚时也要对歌。”

    说到对歌求偶,文姬公主来了兴趣,向白起问道:“在巴蜀男婚女嫁、婚姻之制与中原有很大不相同吗?请白起君好好讲讲。”

    白起回说:“两地的风俗略有不同。酋长、贵族之家的婚嫁往往关乎两个氏族的联盟,因此也要讲门当户对。成亲时也有送聘礼、纳彩的仪式,还要大宴两家的所有族人。宴席上堆放着小山般的山珍野味、家畜河鱼,还有数不清的木桶和陶罐,里面装满了当地人自酿的黍酒,酒宴往往要持续数日。”

    “这和中原的礼制类似。只是婚嫁并非出于男欢女爱,以后的日子未必如意。男人还可以纳妾,就苦姑娘家了。”说到这里,公主不禁叹了一口气。

    白起接着说:“家境一般的巴蜀男女,就没有这么大的排场。到了婚嫁年龄,他们会在开市之日,在集市上对歌,自述家世。男人唱歌夸奖自己如何孔武有力,善于狩猎耕作。姑娘则唱歌称赞自己容貌美丽,会织布女工。男女相互挑选,如果彼此中意就会互赠腰带、香囊之类的信物。之后男人把姑娘带回家,向父母、族长禀告后就可以成亲了。当然有条件的,也会凑些吃食宴请亲友。”

    公主问道:“以白起君看,那些在集市上靠对歌找到自己郎君的巴蜀姑娘,成亲后的日子可如意?”

    “成亲后的日子到底如何,白起也不得而知。但在秦人到巴蜀之前,那里的生活极其困苦。普通人家以地穴茅屋为家,衣食无着,饥寒交至。不同氏族之间为了争夺土地、水源经常相互仇杀。家中男人一旦被杀死,留下孤儿寡母只能凄惨度日。所以想来他们的日子并不舒心。”白起如实的回答彻底打破了公主对巴蜀男女对歌求偶、男耕女织的美好想象。

    公主接着问道:“宣太后权倾秦国朝野,白起君说过太后和义渠君是有真情,想必他们的日子应该很美满?”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