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沙场上瞬息万变 攻狼城绝水之计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第五十章 沙场上瞬息万变 攻狼城绝水之计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正当赵国的中军陷入绝境时,廉颇凝神聆听远处传来的声音,心中不禁一阵狂喜。原来廉颇听到了微弱的马蹄声,他判断远处那漫天的烟尘之下是大队的骑兵。而且廉颇根据马蹄的声音判定那必是前来救援的赵国骑兵。

    远处那股烟尘越来越近,战场上双方士兵都能清楚地听到隆隆的马蹄声,感觉到大地在颤动。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相互厮杀的节奏。

    许多秦国步卒一边与赵军对战,一边时不时地回头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张望。

    这时在滚滚烟尘之中,隐隐约约浮现出一杆红色的大旗。

    一个赵国士兵声嘶力竭地喊道:“马服子的援军到了!”

    听到这声音,众人再向烟尘方向望去,果然可以看到大队骑兵的轮廓,这些骑兵都身着红色衣甲。而那杆红色大旗的中央是一个白底黑色的“赵”字,那不正是骑兵统领马服子赵括的认旗吗。

    刹那间,赵国军阵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刚才赵军还处在崩溃的边缘,顷刻间战场形势发生了逆转。赵国士兵一下子从绝望中挣脱出来,忘记了恐惧、伤痛、饥渴与疲惫,重新抖擞精神投入与秦军的厮杀,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前来救援的人马正是赵军左翼的骑兵。当秦军开始向中军进攻时,赵括远远望去,见秦国的车兵、步阵来势凶猛,估计主帅廉颇的人马支撑不了多久,于是命令本部骑兵准备出击。

    一听到中军方向求援的鼓声,赵括立刻率队驰援。与右翼的许历一样,赵括的骑兵没跑多远,也遇到秦军步卒方阵的拦截。

    但赵括没有指挥手下与挡在路上的秦军交战,他明白当务之急是尽快赶到中央战场,一旦廉颇的中军被突破,整个赵军就会大势已去。

    赵括观察前方有数个秦军方阵,各个方阵之间有几十丈的空隙,于是率领手下骑兵在秦军各阵之间左突右奔,要从空隙之间快速通过。

    秦军发现赵军的意图后,后面的军阵迅速前移与前面的军阵连成一片。

    见前方空隙被封闭,赵国骑兵立刻转向,绕开秦国军阵。秦军再向后撤,去封堵赵军。就这样几番你堵我绕,毕竟人的两腿跑不过马的四蹄,赵括的骑兵终于冲出秦军步卒的层层围堵,在廉颇的大军行将崩溃时出现在中央战场上。

    赵括见秦军已攻到廉颇的中军帅帐,马上指挥手下骑兵从后方夹击秦军。赵国骑兵沿着阵线迅速展开,接着一阵阵遮天蔽日的箭雨轮番射向秦军。

    面对赵国中军的秦军步卒排成的是一字长蛇阵,前排的盾牌手手执大盾用于防御敌方正面攻击。后面是数排长矛手,手中的长矛有一丈多长。进攻时长矛手的长矛同时从前排大盾之间的缝隙伸出,刺向前方的敌人。密密麻麻的枪林让正面的敌人防不胜防。

    这样的阵形正面的攻击力和防御能力都非常强大,但弱点在于背面毫无遮挡,完全暴露给敌人。众多的长矛手挤在一起,手中的兵器太长,根本无法迅速掉头回撤。

    赵括的骑兵每次齐射后,都有成排的秦国士兵被射倒。尽管秦军一向以能耐苦战闻名,但眼见着周围同伴一个个中箭倒地,很多人还是禁不住丢掉兵器,转身向后溃逃。可是一旦失去阵形的保护,逃跑中的单个步卒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赵国的长矛手会快速追上去,将长矛狠狠刺进敌人没有铠甲保护的后背。

    很快秦国的长蛇阵彻底崩溃了,秦军步卒就像溃坝的洪水那样向后四散奔逃。可迎面又遇到赵国骑兵射来的箭雨,密集的弓矢让跑在最前面的秦军无处可藏,不得不再转身向回跑,与后面的秦军撞在一起。

    赵括见秦军的阵形大乱,下令停止射箭,然后所有骑兵排列成队,同时发起冲锋。一时间万马奔腾,尘土飞扬,赵括的骑兵就像滚滚而来的红色波涛冲向秦军,在人群中左突右撞。这时赵国骑兵根本不必挥剑砍杀,只需用战马的冲击力将秦军撞翻,扑倒在地的秦军瞬间就会被其它战马的铁蹄踏成肉泥。

    这时赵军主帅廉颇也率领中军的步卒对当面的秦军发起反击。因为左翼骑兵的及时赶到,廉颇在战前设想的计划终于实现了。只要再用片刻时间,眼前的秦军就会被消灭殆尽。

    廉颇正杀得兴起时,忽然看见赵国骑兵的后面又升起一股漫天的烟尘。廉颇是一员身经百战的老将,富有经验的他立刻明白秦军的骑兵也赶到了。

    已经军心涣散的秦军也发现自己的援军马上就到了,战场形势又一次发生逆转。本已放弃抵抗、四散奔逃的秦国步卒纷纷拾起丢在地上的兵器,几十人、几百人聚集在一起,肩并肩组成大大小小几十个圆阵。这些训练有素的战士从刚才的绝望中恢复过来,顽强抵抗着赵军的两面夹击。

    当秦军主将王龁远远望见见赵国军阵的两翼尘土飞扬时,立刻判断出是赵军的骑兵出动了。于是将秦国骑兵分成两路,一路由副将王陵率领前往赵军右翼,一路由王龁亲自统率,拦截赵军左翼的骑兵。

    王龁率领着骑兵一路向前狂奔,途中还不断命令遇到的步卒方阵跑步向前增援中央战场的秦军。

    按照王龁在战前的安排,前面的步卒方阵要尽可能地拖住赵军骑兵,这样赶上来的秦军主力就可以对赵军实施围歼。可不成想,赵军左翼的骑兵并没有和秦军交战,而是穿过秦国步卒之间的空隙,直奔廉颇的中军大营而去。

    王龁见前方烟尘大作,赵军骑兵已抢先突破封堵,只得引军在后面尾随、拼命追赶。当王龁的大军赶到赵国中军阵前时,立刻从后方向赵括的骑兵发起进攻。

    此时战场上秦、赵两军犬牙交错,出现双方相互包围、互相两面夹击的局面。赵括率领的骑兵原本正与廉颇的中军一起围歼当前的秦军步卒,现在反而被秦军主力夹在中间,承受着两面打击。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原先黑、红分明的两军现在混战在一起,越来越难以分清敌我。

    廉颇感觉赵括的骑兵已有所不支,于是下令让赵军步卒依次向营垒方向后撤,然后鸣金传令正在前方苦战的骑兵撤出战场。

    赵军骑兵听到收兵的锣声后,迅速脱离战斗,穿过秦国军阵的空隙,纵马向东绝尘而去。

    秦军主将王龁见赵军虽然后撤,但阵形不乱,并没有溃败的迹象,也传令秦军就地收兵扎营,不再追击。

    当夜色降临、月亮高照之时,赵军全部撤入营垒,秦、赵两军在沁水河边的大战终于结束了。这一仗,双方互有伤亡,秦军成功渡过沁水,并在河东岸建立了牢固的营盘。而赵军大部人马得以保存,退入第一道营垒固守,廉颇率领中军进驻光狼城。

    这一夜,秦军大营火把通明。王龁连夜召集众将到自己的帅帐中,商议如何攻破赵军营垒。

    王龁见众人已到齐,于是对一个亲军头目说:“把武安君绘制的上党地图挂出来。”

    有亲兵将两杆长矛倒扎在地上,中间系一根长绳做成支架。亲军头目从木箱中取出一幅巨大的布幔,挂在支架上。

    布幔上是一幅地图,详细描画出上党一带山川、河流的方位和走向,甚至还标注着一些水井的位置。这幅地图是八年前白起出使魏国时,有意绕道上党绘制的,现在派上了用场。

    众将举着火把,围拢在地图前,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大家一致以为光狼城的位置最为险要,它地处两山之间的大路上。一旦夺取了光狼城,赵军的第一道营垒就会土崩瓦解。

    校尉司马梗说:“赵国骑兵的骑射功夫了得,但骑兵只适于驰骋野战,无法攻坚守城。我看光狼城的城墙并不坚固,赵军匆匆建在山上的堡垒更是不堪一击。我们秦军应该尽快修缮攻城器具,一举拿下光狼城。”

    众人听罢纷纷表示赞同,唯有王龁摇着头说:“光狼城虽小,攻下来却未必容易。这座城池夹在两座大山中间,攻城时只有一面可以进攻。并且城墙前面的道路狭窄,容不下很多人马。我倒以为还是先攻山上的营垒更为妥当。”

    很多将领表示,光狼城两边的山势陡峭,易守难攻。赵军居高临下,占有地利,秦军还是因该先攻城。

    一直沉默不语的副将王陵这时献上一计:“我刚才仔细看过地图,发现图上光狼城内没有标注水井,城中军民的饮水应该主要来自城西金门山下的涧水。这条溪流的水势自西流向东南,从光狼城边经过。如果我们在金门山的山脚下筑坝截断溪水,使之不向东流。城中几万赵军没有饮水,用不了数日必会大乱。到那时,光狼城不攻自破。”

    听到王陵的计策,王龁顿时觉得眼前一亮。他再次详细看了一遍地图,认为此计甚妙。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