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危急时全身而退 定国策秦赵大决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第五十二章 危急时全身而退 定国策秦赵大决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金门山被秦军攻取后,秦将王龁在山顶瞭望,这才发现赵军没有断水的原因。原来赵军在加固光狼城时,被上党郡守冯亭派到廉颇军中效力的水工郑国早就预料到秦军会使出切断水源的计策。郑国叫人在城中开挖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再凿渠从城北十里外的河中引水注入池中。所以尽管秦军将光狼城原有的水源截断,城中数万赵军的饮水却十分充足。

    在金门山顶上的王龁居高临下地俯瞰光狼城,城中赵军的部署一览无余。他不无遗憾地说:“可惜这山势太陡峭,投石车运不上来。否则只要日夜向城中轰击,赵军必定支撑不了几日。”

    副将王陵回道:“投石车搬不上山,可以在山上架设弩机。此外我们应尽快派出一支人马越过金门山,绕到光狼城的北边,截断廉颇的退路,再扒开城北那条水渠。到那时,城中的赵军恐怕只有投降一条路了。”

    听了王陵的计策,王龁非常信兴奋:“如果真能如此,你、我就为大王立下了不世之功。都说廉颇是赵国的名将,我看徒有虚名耳。现在天色已晚,明日就依你计而行。”商议完毕后,王龁赶在天色变暗前匆匆下山,回到中军大营连夜部署人马截断光狼城中赵军的退路。

    这一夜,秦军山上山下的大营都灯火通明。白天打了一个大胜仗,让一直疲于苦战的秦军士气大涨。反观对面城中的赵军却是一片死气沉沉,城墙上面只有为数不多的火把在晃动,那是赵国士兵在巡城守夜,偶尔随风传来打更的梆子声。

    第二天王龁早早醒来,今日他并不急于下令攻城,而是带着几个亲兵策马出营观阵。王龁刚一出营就感到气氛异常,对面城墙上如同死一般的寂静。城头上插着很多赵军的旌旗,由于没有风,旗幡有气无力地耷拉着,可所有旗帜下面都看不见一个人影。

    王龁快马向前察看,城上没有任何反应。当王龁催马跑到离城墙还有一百步时,城上还是毫无反应。由于已进入赵军弓弩的射程之内,左右的亲兵不顾主将还没有下令,就冲到前面将王龁拦住。

    王龁勒住战马,派出一队亲兵继续向前查看。这队亲兵纵马直奔到城门洞下,城上还是没有出现一个赵国士兵。由于城门洞已被赵军填土封死,王龁的亲兵一时无法进城查探究竟,只好任由战马在城门前来回打转。

    正在王龁大惑不解之时,金门山上的王陵派人飞马来报,从山顶看城内已空无一人,应该是廉颇趁黑夜率全军退出了光狼城。

    闻听赵军已全部撤走,王龁不禁脱口说道:“城中几万大军,如何一夜之间就无影无踪。难道赵军长了翅膀不成!”

    随后赶来的大队秦军将城门挖开,王龁策马入城、巡视各处。光狼城本是一座关城,平时只有军队驻扎,没有居民。赵军一撤走就只剩下一座空城。可以看出赵军撤退进行得井井有条,没有留下任何惊慌、混乱的痕迹。城中所有营舍、马道都空空荡荡,静悄悄地没有一丝人气。

    王龁恍惚觉得自己如同走进了一座鬼城,初夏时节却感到阵阵寒意袭来。然而真正让王龁感到恐惧的却是,廉颇的几万步骑大军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全身而退,消失得无影无踪。廉颇不愧是一员足智多谋的老将,治下的赵军也是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此时王龁心中明白,自己大大低估了廉颇和赵军的战力,夺取上党绝不会像预想的那样容易。

    直到这天晚上,王龁派出去查探赵军去向的斥候才回到秦军大营。原来秦军攻占金门山后,廉颇马上就料到秦军会绕道光狼城后面,截断赵军的退路。于是廉颇连夜率领全部赵军撤离光狼城。

    赵军出城时,为了防止人喊马嘶惊动了秦军。廉颇下令每个士兵口中衔一枚木棍,用布条勒住马嘴、裹住马蹄,如此几万人的大军调动竟然悄无声息。

    第二天秦军斥候发现赵军踪迹时,赵军已离开光狼城好几十里地,并继续向丹水河方向行进。

    随后几日,前方的探报陆续传到秦军大营,廉颇的大军已全部进驻在长平修筑的第二道壁垒。而且赵国向上党增派了十万大军,目前在长平一带集结的赵军超过了二十万人。见敌军势大,王龁不敢再北上追击廉颇,并上奏秦王请求派兵增援。

    秦王接到王龁的奏报后,向范睢、白起咨询对策。范睢回道:“大王与臣等原先的谋划是先灭韩国,再取魏、赵。如今赵国不自量力接收了上党,还派出大军与秦军对峙,这明摆着是要与秦国决战。依臣看,秦、赵两国的大决时刻提前到来了。”

    一提到秦、赵两大决,白起心头猛地一紧,他马上向秦王请缨率军增援上党。

    然而秦王却说:“本王一直以为丞相所献远交近攻之策甚妙。而今为何要跨过韩地与赵国决战。兵法说:千里不运粮。上党与赵国相邻,与秦国腹地却相隔千里。丞相以为在那里与赵军决战是否妥当?”

    范睢回道:“韩国兵败本已把上党割让给韩国,不成想被赵国虎口夺食。如果不予以反制,必被天下诸侯耻笑,以为秦国可欺。所以说,攻伐赵国势在必行。至于通往上党的粮道漫长,倒不必多虑。如今秦军已夺取韩国野王,那里距上党仅二百余里,这段路可征调民夫修筑直道,如此粮草、辎重便可源源不断地运往上党军中。”

    “野王粮少,要支撑几十万大军的用度必须从关中的仓敖运粮,此外大型的攻城器具也只能在秦国打造。”秦王提醒范睢从关中到野王的路也不近。

    白起对关中到中原的一带的山川、河流以及道路了如指掌,他替范睢向秦王解释说:“从关中向野王运粮可走水路,粮草在咸阳渡口上船,沿渭河向东转入大河(黄河),再向下游驶出八百里在孟津上岸,野王已近在咫尺。这一路舟船顺流而下,日行百余里,不出十日,就可将关中的粮食运到野王。”

    秦王大喜,说道:“看来伐赵之事,丞相和国尉早已谋划周密。如此就请武安君辛苦一趟,作为秦军统帅出征上党。”

    白起正要躬身领命,却被范睢拦住:“武安君万万不可在此时领命挂帅。在诸侯中,赵国的军力最强。秦、赵两国大决是国力的比拼,没有两、三年的功夫不会有结果。而今秦国一个王龁就打得赵军龟缩在壁垒之中不敢迎敌,如果武安君挂帅出阵,我唯恐廉颇会放弃上党,率军逃回赵国。秦国花费如此大的代价,还让赵军全身而退,实在是得不偿失。”范睢接着说道:“大王现在的对策应是不断地给王龁增兵,赵军不堪压力,只能把主力都调到上党。然后两军长期对峙,耗尽赵国国力后,再寻机全歼赵军。上党地势高险,是进入赵国的门户。到那时秦军趁赵国空虚,直取其国都邯郸,则赵国亡矣。”

    听了范睢的策略,秦王兴奋地说:“丞相的谋略高屋建瓴,伐赵之事就由丞相全权安排。”

    见秦王将伐赵之事全权交给范睢,一旁的白起心中很是不悦。但范睢的谋划十分缜密,白起也不得不暗自赞叹:范睢的确有雄才大略,所出计谋皆从大局着眼。只可惜他是从魏国逃亡而来的客卿,为秦王效力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不可能完全与秦人一条心。

    这时范睢又向秦王提出了一个要求:“秦、赵两军对峙时,还有一事极为紧要,就是要防备其它诸侯救援赵国。因此臣下要亲自出使各国,一方面贿赂诸侯与他们的臣属与秦国交好,一方面震慑各国不敢与秦国为敌。臣这次出使花费极大,请大王多加资助。”

    “金钱与国运相比如同无物。本王这就给少府令下旨,王宫私库中的钱财任凭丞相支用。”

    随后秦王下旨,命国尉白起向上党增发十万大军,军中所需粮草、辎重均由丞相府统筹调拨。

    得到增援后,王龁率秦军北上,在丹水河与廉颇的赵军激战。此次廉颇不敢再让秦军轻易渡过丹水,秦军半渡之时,河对岸上万赵国弓弩手立即射来疾风骤雨般的弓矢。河中间的秦军纷纷中箭,尸体漂满了水面,一时间丹水河的颜色真地变成了赤红色。

    面对前军巨大的伤亡,后面的秦军毫不退却,前仆后继向丹水东岸的赵军发起一波波攻击。

    进攻前,王龁派出一支人马悄悄向北绕行几十里,避开对岸防守的赵军,在丹水上游渡河。此时这支人马也从北边掩杀过来。

    廉颇见当面的秦军已逐渐攻到岸上,他不想再让赵军与秦军正面交锋,于是下令全军回撤到壁垒后面,凭险固守与秦军相持。

    秦军主将王龁为了粮草接济方便,把自己的大营扎在丹水以西的大禹山,同时派出大部分秦军渡过丹水,从多处强攻赵军壁垒。

    就这样寒来暑往,一晃秦、赵两军在丹水河一带对峙了近两年。两国陆续增兵到三十万人以上,双方都在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

    这期间,战线虽然一直稳定在丹水河东岸,但赵军据守的西垒有两座关城被秦军夺取,一连折掉四个校尉、几万人马。目前只有孤零零几座东垒要塞还在赵军手中,赵军主力不得已退入到最后一道壁垒—丹朱岭石长城。这道石长城在上党归附赵国前就修筑了,冯亭接任郡守后又命郑国主持修葺,一旦失守赵军在上党就无险可守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军的颓势越来越明显,疲于苦战的主帅廉颇对此也是一筹莫展。赵国大臣中开始出现换将的声音,起初赵王对此不予理睬。但当治粟内使向他奏报,由于连年征战,国库中多年积蓄的粮食就要耗尽时,赵王再也坐不住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