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众君臣皆曰换将 马服子临危受命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第五十四章 众君臣皆曰换将 马服子临危受命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此时在邯郸城的王宫中,赵王正与重臣们廷议。在场的大臣中,除了平阳君、平原君、蔺相如等这班老臣外,赵王还特意召来自己拔擢的上大夫虞卿、娄昌以及将军赵括等这些朝中新贵。

    赵国在上党与秦国交战已有三年,上党当地少粮,大军的补给全都来自赵国内地。从邯郸到上党的道路崎岖,运送一次粮草耗时一个多月。而每向上党运一石粮食就要耗费两石粮食在运送的路上。赵国已陆续向前线投入三十万人,巨大的开销逐渐耗尽了赵国的国力。

    为此半年以来,赵王多次向廉颇传诏,要他尽快与秦军决战。但廉颇自从沁水大战后,再也没有主动出垒与秦军野战,对赵王发来的手谕也是置若罔闻。

    赵王心中明白,朝中像廉颇这样的一班老臣还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刚刚即位、没有治国经验的年轻人,而不像对待父王那样言听计从。

    其实赵王原本想任命赵括为主帅出征上党,只是老臣们以赵括太年轻、在军中威望不够为由极力反对,才最终作罢。但赵王仍派赵括到廉颇军中效力,用意就是要为赵括积攒资历。没想到廉颇很不喜欢心高气傲的赵括,没过多久就把他打发邯郸,这让赵王对廉颇很是不满。

    三年来廉颇在上党与秦军对峙,一败再败,赵王早就有意撤换廉颇,但碍于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才没有执行。直到最近一个月,邯郸城内人们对廉颇不满的情绪突然爆发,已有许多大臣主动进谏换将。尤其是得知国库中的粮食快要消耗殆尽后,赵王再也无法忍耐了。今日廷议唯一的目的就是立刻换将。

    赵王见所有重臣已齐聚朝堂,便开口说道:“上党战事已有三年,日耗千金,却未得任何胜绩。本王一再传诏主将寻机与秦军决战,可廉颇只会凭险据守,一败再败。因此本王决议换将,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上大夫虞卿立刻附和说:“大王圣明!上党之战,秦军劳师袭远,赵军以逸待劳,本是占尽优势。只因主将惧战,才有今日局面。廉颇已无当年之勇,换将势在必行。”

    赵括也说:“赵国精锐皆是骑兵、来去如风,骑射功夫强于秦军。而今却弃马步战,以己之短攻敌所长,这是主将的不明智。”

    朝堂上众多大臣也纷纷指责廉颇一味避战,应对目前战事不利负责。

    平阳君见众人的矛头皆指向廉颇,不禁忿忿地说:“以廉颇之勇,赵国有哪个将军可比。非廉颇不战,是赵军战则必败。两国交兵,胜负在于国力的比拼。论国力,秦国远胜于赵国。目前当务之急不是换将,而是派出得力使臣与秦国求和。”

    对于平阳君向秦国求和的献策,虞卿立即反驳说:“廉颇与秦军交战,从无胜绩。赵军在上党一败再败,秦国气势正盛,赵国根本没有求和的筹码。即使求和,大王也需先派一能战之将与秦军打一胜仗,方能以战促和。”

    丞相平原君当初力主接受上党的归附,他自然也反对现在向秦国求和。见赵王一心想换将,于是说:“田单、乐乘是天下名将,如今正在赵国。不如大王选其中一人为将,替代廉颇。”

    平原君的建议立刻遭到众人的一致反对,平阳君说:“此二人都是客卿,不知韩、赵地理,而且已到迟暮之年。在上党的倾国之军,岂能交予外臣统领!”

    虞卿则向赵王举荐赵括为将:“自三家分晋以来,赵军与秦军多次交手,屡败屡战。唯有马服君赵奢在阏与大破秦军。马服君之子赵括自幼随父研习兵法,行冠礼后即在军中历练,骑射布阵无不精通,被袍泽尊称为马服子。马服君在世时常与赵括言兵事,不论再困难的题目,马服子都能对答如流。臣以为马服子之勇在其父之上,以他为将天下莫能当,必能大胜秦军。”

    见朝堂上多数大臣都赞同虞卿推举自己为主将,赵括出列向赵王躬身说道:“在此国家危难之际,为主公分忧是臣下的本分。赵括不才,愿披坚执锐,为大王沙场效命。”

    赵王本来就有意以赵括为将,听到赵括的表态很是满意。他接着问道:“马服子自以为与秦将王龁相比如何?”

    “回大王,臣与王龁在沁水曾经交过手。秦军步卒的战力的确强于赵军,而我军更擅长骑射。至于王龁,此人虽勇猛有余,但谋略稍逊一筹。秦将中唯有武安君白起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攻必克战必胜。如与武安君对阵,臣自感无取胜把握,而其他人皆不足惧。”

    “好,马服子威武,有大将之风!请将克敌方略讲与本王和众位臣卿。”

    “回大王。上党道远狭险,大军深入,犹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廉颇已无当年之勇,遇王龁一味避战,自然是处处被动。不过三年来,秦军虽拔取数城颇有斩获,但赵军主力尚存。最近从秦国传来消息,秦王亦欲派猛将替换王龁,意图一战而全歼赵军。我料想近期王龁必会率军倾巢而出,力求在新帅到位之前取得全胜,以免大功落入他人之手。臣若为将会率全军出垒迎敌,寻机在王龁进攻的途中设下埋伏,然后以狂风吹秋叶之势迎头痛击来犯之敌。臣向大王保证,两个月内即使不能取得全胜,也要迫使秦国休战议和。”

    “速战速决正合本王之意。以马服子替换廉颇为将,众卿以为如何?”由于国库即将耗尽,赵王巴不得能尽快结束与秦国的大战。听赵括保证两个月内取胜,赵王迫不及待地要当场任命他为赵军主将。

    几乎所有大臣都表示同意,又是平阳君出列反对:“臣以为廉颇老成持重,守上党虽无功,却也无大过,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赵括太过年轻,在军中资历尚浅,从没有作过领军主帅。把倾国之兵交给他统领,如同让小儿持金行于闹市,必遭祸端。最近邯郸城内风传所谓秦人不惧廉颇而独畏马服子的流言,依臣看不过是秦国使出的离间计罢了,大王万万不可轻信。”

    虞卿立刻反驳说:“平原君所言差异。当年秦国攻阏与时,廉颇和朝中大臣皆曰秦军势力大,不可与之战。如果不是先王力排众议,以从未领兵挂帅的马服君为将,哪里会有阏与大捷?”

    赵王又向平原君和蔺相如问道:“丞相与上卿意下如何?”

    平原君说:“既然诸位大臣都举荐马服子为将,臣也以为可以一试。”

    此次廷议蔺相如一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见赵王追问,只好说:“换将之事太过重大,臣下不谙兵事不敢妄言。恳请大王慎重。”

    赵王沉默片刻,最终宣布:“我意已决,拜马服子赵括为上将军、赐千金,代廉颇掌上党兵事。”

    赵括叩首说:“谢大王委以重任。不过臣领命前还有两个条件,其一廉颇是两朝老臣,位高权重,赵括恐他不服将令。请大王赐赵括兵符和御剑。其二目前赵军兵力弱于秦军,不足以取胜。请大王征集邯郸以及各郡留守将士随赵括一同开赴上党,以求一战溃敌。”

    赵王说:“秦、赵生死大决在此一战。马服子所提事项一切照准,请丞相及属吏悉心办理。”说完赵王宣布退朝,重大臣按序退出王宫。

    在王宫门口,平阳君望见赵括趾高气扬地跨上战马,带着随从扬长而去,心中十分不快。他对老友蔺相如抱怨说:“大王把举国兵权交予一个未经多少战阵的小儿,如此草率,你为何不加劝阻?”

    蔺相如苦笑一下,说道:“平阳兄难道还没看出来,大王在廷议前就已决意换将,任凭谁劝都不会回心转意。廉颇不理会君命、执意坚壁不出,大王已不再信任他。大王即位多年,早就想建立自己的班底。别说廉颇,就是你我和丞相很快也会被换掉。”

    “可让小儿赵括作上将军去替换廉颇,这也太荒唐了。”

    “我倒不怎么看。秦赵两军在上党对峙三年,谁都能看出廉颇不敌王龁。坚壁据守固然不会生出大错,可用兵三年耗费巨大,已把赵国的国力消耗殆尽。当初我们都以为只要固守上党半年,秦国就会退兵。现在才发现秦国的国力远在赵国之上,廉颇守了三年,秦军的攻势有增不减。如此下去,赵军溃败只是早晚之事。廉颇老矣,在上党苦战三年,必是身心俱疲。此时被大王召回,正可顺势而退。”

    见平阳君对自己的话很不以为然,蔺相如接着说道:“而且我看赵括虽然年轻气盛,但并不是无能之辈,阵法谋略在廉颇之上。大王当太子时曾向马服君学习兵法,那时赵括陪伴左右,深得大王的信任。由赵括这样的人掌控兵权,大王才会放心。此次赵括出征上党,莫说大败秦军,哪怕能遏止住当前颓势,与秦国成功议和,就是为赵国立下了大功。”

    平阳君叹了一口气:“三年前就不该接受上党归附,如今只能一错再错。但愿赵括小儿能像他父亲那样一战成名。”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