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大囤中黄土充粮 调援军将计就计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第六十五章 大囤中黄土充粮 调援军将计就计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秦军营寨中储粮的大囤每个都有两丈多高,外面用厚厚的草席层层围住。由于要清点存余的粮食,所有粮囤的盖子都被掀去。有一些赵兵正站在大囤上面将粮粟向下搬运。

    赵括策马来到大囤前,命令一个手持长矛的赵卒将粮囤刺破。长矛手运足气力,将长矛深深插进粮囤,然后再把长矛拔出。随即细碎的石土从被长矛刺破的孔洞中流出。

    赵括下令在粮囤的上方再扎一下,长矛手得令后再刺一孔,从孔中流出来的仍是黄土。这时在粮囤顶上卸粮的军士也发现,秦军只在大囤顶部铺了薄薄一层粮食,粮囤下面装的全是石土。

    众将见状都大惊失色,一起望向赵括,看主将如何应对。赵括脸色铁青,长久沉默不语。

    庞援犹豫一下,还是鼓足勇气对赵括说:“看来秦军是故意在此地设置空仓,引诱我们来攻。末将担心这是秦军的圈套,请上将军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赵括还是一语不发,其实他极为聪明,一听到董忌说秦将把粮车全部烧掉却没有动粮囤,就知道大事不妙。现在赵括彻底明白,眼前的对手王龁绝不是一个等闲之辈,很快还要再来一个更有名的秦国将军司马靳。想到这里,赵括变得心烦意乱起来,对如何处置当前局面竟毫无头绪。

    正当众人不知所措时,从山下隐隐传来隆隆的战鼓声和喊杀声。一个斥候飞马来报:老马岭四周突然出现众多秦军,已和山下的赵军接战。

    众将闻听,惊愕不已。紧接着又一个斥候来报:一支秦国骑兵截断了老马岭通向长平关的道路。

    众将闻听秦军已将此地四面围住,都惊恐地看着主将赵括,希望他能尽快拿出对策。

    这时又有一个赵将指着远处丹水方向,声音有些颤抖地说:“上将军请看那里,有大队秦军在调动。”

    众人沿着手指方向望去,只见丹水方向浓尘滚滚。庞援对赵括说:“想必那是秦军主将王龁率领的骑兵正向这里杀来。”

    听说秦军主将也出动了,众人一片哗然,有人小声地说:“我们中计了!”

    大家再一次用求助的眼神向主将望去,却发现此时赵括的面色反而变得异常淡定。

    赵括冷笑一声,冲着众将高声训斥道:“你们慌什么!我们出关迎敌,不就是要寻秦军决战吗?王龁来的正好,本将自有妙计将其一举击溃。”

    见众将半信半疑样子,赵括接着说道:“本将在出关前就已料到秦军会倾巢而出,围攻老马岭。因此在长平关暗中留下五万精兵,并事先约定好如果出关的大军摇动本将的帅旗,这五万人马就会立刻从关内杀出。虽然山下的秦军截断了我们的退路,但也处于被两面夹击的境地。到时本将自会使出玄妙阵法,定能大胜秦军。”

    众人听主将说对当前发生的情况早有预料,心中的惊慌才稍有平息。

    赵括先命人在山顶摇动自己的大纛并升起狼烟,向长平关留守的赵军发出全军出击的命令。

    很快长平关方向传来战鼓声,城楼上也冒出滚滚的黑色狼烟。所有人一起凭高远望,兴奋地发现果然有大股赵军正源源不断地冲出关城,向老马岭这边杀来。

    众将转而纷纷向赵括请令,争先要率领人马夹击山下的秦军。

    此时赵括已发现老马岭上没有水源,心中明白此地不宜大军久留。于是赵括只给董忌留下三千步卒把守营寨,自己率领其他赵军全部下了山。

    眼下围攻老马岭的秦军有十多万人,秦军主将王龁一个月前就让他们悄悄埋伏在老马岭四周的崇山峻岭之中。为了不被赵军发现,这一个月来所有潜伏的秦军从不生火做饭,只吃随军携带的干粮。秦军一向军纪严明、训练有素,以至于十多万大军埋伏在老马岭周围一个多月,赵军竟然毫无察觉。

    秦军苦等多日,直到今天才看见老马岭上升起滚滚浓烟,很快又有消息传来,赵军主将赵括也出长平关了。

    秦军主将王龁终于等到赵军主力落入圈套,于是派人飞马传令,命令埋伏许久的秦军从四面八方扑向老马岭,将出关的赵军团团围住。

    最先赶到老马岭的秦军是一万骑兵,为首的统领是将军桓恕。按照事前王龁的将令,桓恕率领大队骑兵沿路并不和赵军接战。而是穿过赵军各部的间隙,直接插到长平关与老马岭的中间,截断了赵军退回石长城壁垒的通道。

    桓恕的骑兵刚刚在老马岭下的大路上列阵完毕,就看见山顶上升起滚滚黑色狼烟。不久斥候来报,有大股赵军出了长平关,正向这边杀来。

    听到斥候的通报,桓恕不禁双眉紧皱。两军交战,最忌讳就是被分割包围或者被两面夹击。秦军虽然把赵军诱到老马岭四面围住,但王龁率领的主力还在路上,不知何时能才赶到战场。而现有的秦军分守如此广阔的地域,就显得非常薄弱。

    桓恕心想,如果此时赵军集中全力对付自己,仅凭这一万人马很难守住这条通往长平关的咽喉要道。

    桓恕正在担心自己被赵军前后夹击,忽然听到前面有战鼓声传来。他急忙策马来到阵前瞭望,发现前方烟尘大作,红色的赵国军旗在尘埃中时隐时现。再往远处望去,老马岭上有大股赵军正在快速向山下袭来。

    桓恕心中一沉,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不过身为百战之将,桓恕明白不能在部属面前流露出惊慌之态。他迅速平定了自己的神情,先催马来到本阵的后方。

    桓恕在马上一边仔细瞭望远处大路的尽头,一边屏住气侧耳聆听前方的动静。

    最终桓恕断定从长平关出发的赵军离此地还很远,于是他又策马回到骑兵方阵的前面。

    此时已可以清楚地看到身着红色衣甲的赵军如同洪水一般,正沿着大道向这里滚滚而来。

    桓恕发现冲在最前面的是赵军步卒,他们行进的速度很快,以至于根本没有保持任何阵形。

    桓恕心想眼前的赵军虽多,但前面的地势平坦,正适合骑兵驰骋,那些赵卒根本经不住手下铁骑的冲击。这让桓恕心中生起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准备集中全力先打垮前面的赵国步卒,再回马对付从长平关杀来的赵军。

    震天动地的战鼓声从秦军方阵中隆隆地响起,随即秦国骑兵以上百人为一横排,前后共有几十排一起向前方的赵军发起集团冲锋。

    由于面前的道路非常开阔,战马没跑多远就进入全速状态。一时间万马奔腾,无数铁蹄同时踏击着地面,大地也在瑟瑟地颤抖。

    很快秦军前锋已冲到赵军面前。面对如狂风骤雨般袭来的秦国骑兵,赵军步卒一触即溃、毫无抵抗之力,立刻像退潮之水一样向两边散去。

    突入赵国步卒人群的秦军未遇任何阻拦,继续快速向前突进,眼看就要把赵军截为两半。突然发现前方的道路上有大队赵国骑兵掩杀过来,秦军攻击的队形来不及作任何调整就与赵国骑兵混战在一起。

    赵军的骑射功夫明显强过秦国骑兵,人人都可以在狂奔的战马上精准地射出弓矢。这些赵国骑兵与北方的胡人征战多年,对于骑战非常有经验,他们一般都将弓箭瞄向目标更大的敌方战马。

    一阵箭雨飞来,冲在最前面的秦军被整排地射中。由于冲击的速度太快,很多中了箭的战马在地上翻滚着,把马背上的秦兵甩到半空中。人刚一落到地面上,立刻被双方战马的铁蹄踏得血肉模糊。

    而刚才向大路两边逃散的赵国步卒这时已集结成密集的阵形,阵前的几排的弩兵轮番从两侧向秦军射出漫天的箭矢。

    一时间冲在前面的秦军受到三面夹攻,形势危急。更为糟糕的是,两侧的赵国步卒开始向中央逼近,意图要将进攻的秦军合围。

    在秦国军阵后面指挥的桓恕发现情况不对,急忙鸣金招呼秦军前锋退回,自己亲自率领剩下的人马前去接应。

    发现秦军要回撤,赵军阵中鼓声大作,赵国骑兵开始全线追击。溃逃中的敌人,正是骑兵弓矢绝好的靶子。赵国骑兵会催马追上跑在最后面的秦兵,近距离将弓箭射入敌人的后背。由于没有铠甲的防护,往往一箭穿心。

    但此时的秦军已顾不得这些,只有拼命地策马向前狂奔,才有一线生机。损失了大半人们后,回撤的秦军前锋终于就要逃出赵军的合围了。

    突然在秦军溃逃的路上升起几道绊马索,冲在最前面的秦国骑兵来不及勒住奔驰中的战马,被绊马索绊得人仰马翻,后面的秦军立时陷入一片混乱。

    绊马索原本是北方胡人围捕野马时用的绳索,被赵军学来专门对付骑兵。而指挥当前赵军的正是上将军赵括。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