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绝退路水火无情 暴风雨天佑何人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第六十九章 绝退路水火无情 暴风雨天佑何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终于从丹水上游方向传来奇异的声音,这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起初秦、赵两军都以为是有大队骑兵杀来,大家都向那边张望,辨认到底是哪家的援军。

    没过多久那声音已变得震耳欲聋,脚下的地面也随之颤抖起来。战场上的喊杀声寂静下来,众人停止了厮杀,惊恐地注视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山洪来了!”还在河道中的赵军最先发现如山峰般的波涛正从远处河流的尽头翻滚而来。

    原本整齐划一的军阵立时乱作一团,没有任何军令,人们就各自四散奔逃。未等河中的赵国士兵人都爬上岸,几丈高的洪峰夹带着河中的泥沙一泻而过,把所到之处的所有东西席卷一空。

    司马靳奉命从丹水上游渡河时,按照白起事前的吩咐筑堰拦水。并与留守的秦军约定,一旦下游战事危急狼烟升起就扒开堤堰、水淹赵军。

    几千同袍霎那间就被奔腾咆哮的洪水吞噬,让逃上岸的赵军都惊魂落魄、再无斗志。

    司马靳趁机率领手下冲出寨墙,与已被截断退路赵国步卒展开混战。丹水东岸的赵军没有支撑多久就几乎都被斩杀殆尽。有些零散的赵兵跳进水中想渡河逃命,但立时就被湍急的洪水卷走、消失的无影无踪。

    河对岸赵括那边原本正在围攻白起的几千骑兵,看到大水把回长平的去路截断,赵军再也无心恋战。人数虽几倍于当前的秦军,却始终不能摆脱白起部的拦堵。

    混战中赵括远远望见后方有秦军大队人马的影子,料想必是从光狼城追敢而来的敌军。而那些秦军人马的最前面,一支骑兵正快速向这里杀来。

    赵括绝望地闭上双目,心想:难道就要在此地全军覆没了?

    当再次睁开双眼时,赵括猛然发觉,跑在最前面骑着棕红色高头大马的将领正是肃毅营统领庞援。

    庞援胯下的宝马绝尘速度极快,刹那间就飞驰到赵括面前。马上的庞援高声说道:“末将庞援已掩护大队人马退回丹水,特来向上将军复命。”

    赵括大喜说:“好!庞援你来得正是时候,速随本将与秦国的白起决一死战。”

    由于肃毅营的及时赶到,赵军的士气重新振作起来。一时间,形势变得对秦军这边非常不利。但白起坚持指挥手下死死地拖住赵军,等待秦国援军的到来。

    激战多时,赵括见洪峰过去后河道中的水位已退去不少,于是下令分兵一部骑马渡过河去。白起见状还想拦截,却被庞援的肃毅营挡住。

    大批赵国骑兵下到河中,此时河水深没到马腹,但由于洪峰已过,水流并不湍急,骑在马上可以勉强渡过。对岸虽有少量秦国步卒以弩箭阻击,但没有寨墙的依托,只要赵国骑兵上了岸就可以轻易攻破秦军的防线。

    眼看大批赵军就要渡过丹水,突然对岸一排点燃的火箭射到河中。顿时火光冲天,大火在水面上迅速蔓延开来,整个河道变成一片火海。河中的赵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焦头烂额,一些挣扎着冲上岸的赵国骑兵连人带马都冒着火,燃烧着的战马就像一个个火球在河岸上到处狂奔、乱窜。

    原来据守丹水东岸的司马靳见赵括引军去下游渡河,料想自己的步卒出了壁垒无法抵挡赵国的骑兵,就下令在洪峰过后向河中倾倒火油。这些火油顺着河水流到下游,见赵军强渡丹水,对岸的秦兵立刻射出火箭点燃河面。

    此时的丹水已变成一道火墙,熊熊的烈焰燎烤着两岸,一股股令人窒息热浪从河中扑面而来。赵括见渡河无望,只得再次集中人马围攻白起所部。可面前的秦军越来越多,从光狼城追击而来的秦国主力正源源不断地的赶到战场。

    几经冲杀,赵括的骑兵终究不能冲破围堵,而后面的秦军马上就要合围过来。赵括无奈收拢全军向丹水上游退去。

    现在丹水西岸四面八方都是秦军,赵军左躲右避终于从秦军各营的缝隙中杀开一条血路,进入丹水上游的一片崇山峻岭之中。

    行进中赵括见前方一处高地十分开阔,一条小河从当中流过,于是问身旁的庞援:“你可知那是何地?”

    十多日前庞援探查秦军粮道时正好经过此处,连忙答道:“回上将军,那片山丘叫黄土岭,岭上有高台。韩国曾在那里构筑营垒,当地人都叫它高平城。流经高平城的那条河叫泫水,是丹河的支流。”

    赵括带着亲军前去查看,发现这里居高临下,而且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适于大军屯驻,就下令赵军入高平城扎营。

    赵军的营盘刚刚建好,秦国大军就尾随而来。见天色已晚,赵军占据了高险之地,秦军主将白起下令停止进攻,在两山之间的道路上扎下军阵。

    到了晚上,赵括在营中巡视。所谓高平城只是早年韩国一处屯兵的营垒,并无城墙、关楼。由于荒弃多年,甚至连营寨也已荡然无存。

    赵括骑在马上环顾四周地形,看着夜色中阴森森的远山,突然间一股极度的恐惧袭上心头。他发现高平城虽地处高阳,但四周群山环抱,前后只有几条道路通向外面。一旦被敌军封堵,此处不就成了兵法上所说的死地吗?

    想到这里,赵括不禁浑身又是一阵战栗。他心中盘算:身处死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必亡矣。明日须率领全军速速离开这凶险之处。

    第二日天色未亮,赵军就悄悄出了高平城,继续向北行进。可没走数里就发现道路越来越窄,不久有斥候回来向赵括禀报,前面隘口已被秦军占据。

    赵括闻听大惊失色,急忙命令前军猛攻隘口,为大队人马开路。怎奈此处地势险峻,任凭赵军如何轮番攻击,隘口还是被秦军牢牢控制。

    赵括见隘口久攻不下,害怕全军被后面的秦军主力压制在山谷中,连忙带着大队人马撤回高平城。

    赵军刚刚回到昨日的营地,白起的秦军就已攻到眼前。此处地势开阔,秦、赵两国好几十万大军展开激战,杀得昏天黑地。直到入夜后,双方才各自收兵宿营。

    第二日两军接着再战,但赵军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本来流经高平城的泫河水量不小,足够赵军三十万人马饮用,但今日却突然断流了。大战之际,断水比断粮更加凶险。到了午后,饥渴难耐的赵军渐渐不支,全军处于即将崩溃的危境之中。

    其实赵军被逼到黄土岭是白起事前的精心安排。十年前白起奉命出使魏国参加文武大典时,有意绕道上党,对那里的地形作过仔细的勘察。他深知从南面进入黄土岭地势开阔,而越往北走道路越狭窄。此地形如一个口袋,是设伏的绝佳场所。

    当赵括的大军被拦截在丹水西岸时,各个方向都被秦军封堵,只能向北进入黄土岭。而此时司马靳留在丹水上游的秦军已占据黄土岭北面的隘口,将口袋一端扎住。更为厉害的是,这些秦军将泫河堵住,断绝了下游赵军的饮水。

    赵军的困境被秦军看得一清二楚,各营的秦国将领都发了疯似地率领各自人马争相强攻赵军在高平城的军阵。由于自商君变法以来,秦国历代都严格执行军功爵制。秦人不论家世如何,只有在战场上获得军功才能得到官禄爵位和奖赏的田地。而今赵国几十万人被围,秦军上下都处于异常的亢奋中,谁也不想失去此次获取大功的机会。

    眼见秦军从四面八方攻上高平城所处的高地,而由于长时间缺水很多赵军已失去抵抗的能力。赵括感到大势已去,他骑上坐骑赤焰火狮,看看身后是骁骑营和肃毅营的将士。现在赵军只有这两营最精锐的骑兵还能一战,赵括准备带着这两营骑兵与白起的秦军作最后的决战。

    赵括拔出短剑高高举起,正要发出进攻的命令,一阵狂风从后面吹过直扑前面的秦军。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刹那间天色却暗了下来。紧接着空中响起一个惊雷,豆大的雨点打到赵括的脸上。

    赵括不知所措地回头向众将士望去,狂风夹带着雨水迎面而来,立刻让他睁不开眼睛。赵括紧闭双目,突然声嘶力竭地对众人高喊:“上天保佑赵国!”说完赵括回过身,将短剑插回剑鞘。然后取出弓箭,射向秦军。

    赵括身后的众将士也一起跟随主将,向秦军射出箭矢。本已杀到赵国中军跟前的秦军正要与敌人短兵相接,却被疾风骤雨吹得睁不开眼,接着又被赵军的弓箭射倒一大片。

    后面的秦军也开始用弓箭反击赵军,但由于是逆风且风势太大,箭射到赵国军阵中时已无多大力道,而赵军射来的箭借着风势却能箭箭力透重甲。

    过了许久,风渐渐平息下来,而雨却下得越来越大。两军士兵的弓弦都已被雨水浸透变得软绵绵的,激烈的对射逐渐停止了。

    眼看就要大获全胜的秦军不得不退了下来,全军在倾盆大雨中静静伫立、一声不响。秦军众将领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起惶恐地望向主将白起。

    在雨中,白起骑马来到默然无语的众人面前,突然仰面长啸:“天佑大秦!”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