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复王命割发代首 过漳水渡口何处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第九十章 复王命割发代首 过漳水渡口何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两日后卯时,信陵君升帐聚将,当众宣读讨伐秦军的檄文。八万将士军容威仪、士气高昂。随后几十面战鼓隆隆响起,全军即将开拔。

    正在这时,一个中军亲兵进来禀报,将军卫庆奉旨入营,他和几十个禁军甲士已到帅帐外。

    信陵君心头一沉,暗想:盗符夺军之事还是被王兄发觉了。他命手下只让卫庆进帐,随行的禁军在外面等候。

    卫庆进入帅帐,没有看见上将军晋鄙,却见信陵君端坐在主帅的位置上。此时卫庆心中明白,兵符的确被公子无忌盗取,邺城之军已在他的掌控之中。

    卫庆环视大帐中的众将,然后从胸甲中掏出装着王旨的木匣,向众人威严地说道:“卫庆奉大王之命前来邺城大营宣旨,上将军晋鄙在哪里?”

    信陵君冷冷地说道:“本将持兵符接管邺城之军,晋鄙不从,已被正法。卫将军可将王旨交予本将。”

    听到晋鄙已被信陵君处死,卫庆大惊道:“公子无忌,你好大的胆子!我日夜随扈大王左右,大王从未将兵符交予你。你竟敢盗取兵符,擅杀大将,这是谋逆的大罪。”

    不等卫庆说完,信陵君大怒道:“住口!持符节者为上将乃是军法,有谁不从可当即诛之。本将持兵符入营,合符完毕即为三军主帅。”信陵君转头对监军校尉说道:“卫庆无故闯营,扰乱军心。立刻将其乱棍打出辕门!”

    卫庆一手扶佩剑,一手高举木匣,大喝一声:“且慢!大王和丞相早已料到你会抗旨。临行前,大王特赐亲笔手谕,命我入邺城大营收回兵符。若取不到兵符,就取公子无忌的项上人头,回大梁复命。这道王旨本应交予上将军晋鄙,既然信陵君已取代上将之位,那么请当众宣读大王的手谕。”说完,卫庆欲抵近信陵君,被朱亥、张耳和唐雎挺身拦住。

    卫庆对众将大喊道:“信陵君拒不接旨,图谋叛逆。尔等还不赶快将其拿下!”

    大帐中,众人都不知如何是好,一起转头向信陵君望去。所有信陵君的门客都以手按剑,只要主公一声令下,就将卫庆连同原晋鄙手下将领全部杀死。

    副将翟豫看出信陵君家臣的意图,躬身对信陵君说道:“既然大王有手谕,请公子当众宣读。”各营将领也纷纷附和。

    卫庆还想上前逼迫信陵君宣读王旨,却见唐雎挡住去路,伸手示意要接手谕。二人怒目对视片刻,卫庆最终悻悻地将木匣交给唐雎。随即唐雎转身呈给信陵君。

    信陵君接过木匣,心中却在暗想:是否应将木匣摔在地上,然后当众宣布卫庆假传王旨,当即将其斩杀。

    信陵君以眼角余光环顾周围,确定大帐内自己的门客众多,必能掌控形势。可转念再想,大战在即先自相残杀,实在是兵家大忌……

    卫庆见信陵君手握木匣,迟迟不肯打开,又高声催促说:“请公子当众宣读大王手谕!”

    思量再三,信陵君决定先看看魏王的手谕,再作定夺。在众目睽睽下,信陵君除去木匣上的封印,缓缓将它打开。此时大帐内寂静无声,众人都紧张地死死盯住信陵君手中的木匣。

    只见信陵君向木匣里面看了一眼,突然脸色大变,浑身立刻僵住了。他抑制住胸中剧烈的心跳,抬头注视着卫庆,问道:“这木匣中有大王的手谕?”

    卫庆声音颤抖地说:“正是!公子为何不宣读王旨?”

    信陵君没有作声,慢慢地将手中的木匣翻起,展示给众人。大帐内顿时一片惊愕,原来大家清清楚楚地看到木匣里面空无一物。

    卫庆更是如木鸡般呆立着,过了许久,他才手足无措地叫道:“怎么会是这样?临行前,明明是大王当着丞相和我的面将手谕封入木匣中。”

    信陵君将木匣合上,然后平静地卫庆说道:“既然没有大王的手谕,卫将军无它事,就请回大梁复命吧。”

    卫庆垂头沉默无语,突然眼露凶光,猛地拔出佩剑。与此同时,众多信陵君家臣也拔剑在手,把卫庆团团围住。

    信陵君大喝道:“没有王旨,敢在主将面前拔剑。卫庆你要造反吗?”

    卫庆环顾四周,知道事态已无可挽回,他将佩剑架在自己的颈上,向众人说道:“木匣里没有王旨,其中必然有诈。出宫前大王亲口吩咐我,要么收回兵符,要么讨取信陵君的首级。如今两手空空,我如何回大梁复命。卫庆将以死向大王谢罪,望众将不要听从公子无忌的调遣,在营中等候王命。”

    信陵君见状还想阻拦,对面的卫庆已自刎而死。

    对着血泊中卫庆的尸首,信陵君长叹一声,痛苦地说道:“卫庆忠义,对他所言大王手谕,无忌没有丝毫存疑。然军情紧急,发兵救赵犹如离弦之箭,不可能再回头。”说着,信陵君拔下头上的玉簪,卸去束发金冠,立时长发飘散下来。信陵君用佩剑割下一缕头发,说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今日无忌暂且割发代首,以复王命。待邯郸得胜归来,本将自会当面向大王请罪、交回兵符。诸将对此可有异议?”

    因为最终没有看到卫庆所说的王旨,众将齐声回道:“我等没有异议!”

    信陵君将手中那缕头发交给唐雎,吩咐说:“你送卫庆出营,就让他携这缕头发替代无忌的项上人头,回大梁向大王复命吧!”

    唐雎躬身从命,带着几个亲兵将卫庆的尸首抬出大帐。

    在外面等候的禁军甲士发现统领卫庆已死,都不由自主地拔出佩剑,准备拼杀。随即被守卫中军大帐的几百长矛手团团围住。

    唐雎喝住两方,向禁军甲士说道:“卫将军已完成使命。恳请诸位护送他回大梁复命!”

    禁军甲士见自己人单势孤,只好收剑、从命。

    此时一辆驷马战车驶来,众人将卫庆的尸体抬到车上。唐雎走到车厢前,禀退左右。他默默地从箭袖里掏出写着王旨的绢帛,用它包住信陵君的那缕头发,一起塞入卫庆的胸甲中。

    战车随即启动,在几十个禁军骑兵的护卫下,缓缓驶出大营。

    看着战车渐渐远去,唐雎再也忍不住满眼的泪水。他站在辕门前,向着北方拱手说道:“唐雎恭送将军回大梁复命!”然后深深一拜,久久不起……

    送走卫庆,邺城大营的魏军随即拔营起寨,八万大军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地开赴邯郸。

    人马向北走了大约二十里,前方道路被一条大河拦腰截住。探路的斥候飞马回报:漳河暴涨,水深已没过马头,大军无法渡河。

    信陵君立刻带着中军众将,催马来到河岸边。但见此处河面开阔、水势凶猛。一个偏将试探着骑马下到河里,可没走几步河水已没过马肚。见水流太猛,那人急忙拨转马头回到岸上。

    随行的副将翟豫深有悔意地说:“是末将疏忽,没有事前派人探查漳河水情。”

    信陵君问道:“附近是否还有其它渡口?”

    翟豫回道:“下游百余里,还有一个渡口。”

    看着眼前河水浩浩汤汤地向东奔流而去,信陵君愁容满面,他心想:邯郸已被围困多时,秦军破城只在朝暮之间。可大军来回绕行百余里,路途要多耽搁数日。如此救赵,恐怕为时已晚。

    正在这时,岸边一阵大风吹过,信陵君抽动了一下鼻子,立时心中有了对策。

    信陵君示意肃静,随即中军校尉挥动手中红旗,号令全军禁声。魏军纪律严明,号令传递下去,几万人马很快变得鸦雀无声。

    信陵君在马上竖起耳朵聆听,同时仔细察看岸边这片茂密的树林。过了片刻,他策马向漳水的上游缓缓行进,后面只有几个心腹家臣随行。

    如此一行人向前搜寻了几里地,突然信陵君勒住马缰停了下来,然后静静地向前方的草丛中望去,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此时草丛中也有一双眼睛正机警地注视着信陵君。

    信陵君一动不动地盯住前方,突然一只獐鹿蹿了出来,它轻盈地跃出草丛,飞快地向树林中逃去。

    信陵君猛地打马向前,截住獐鹿的去路。獐鹿掉头向河岸跑去,信陵君在一旁紧紧跟随,防止獐鹿再次转向树林深处。

    如此信陵君跟着獐鹿,沿河边跑了好几里。那獐鹿突然一头跳到河中,向对岸涉水而去。

    此处河面更加开阔,但水流平缓许多。獐鹿在水中奋力前行,河水很快漫了上来,但头部还能勉强露出水面。

    直到看见獐鹿一颠一颠地上了对岸,信陵君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以马鞭指向前方河岸,向追上来的家臣们说道:“传令全军,就在此处渡河!”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