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袭咸阳围魏救赵 逼武关增灶之计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第九十二章 袭咸阳围魏救赵 逼武关增灶之计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二十几天前,赵国使者毛遂在楚国宫殿中逼迫楚王答应出兵援救赵国。因为担心楚王反悔,毛遂还当众与楚王和令尹春申君歃血为盟,向天立誓楚、赵合纵抗秦。

    从楚国王宫退出后,毛遂一连数日催促春申君尽快整军启程。怎奈楚国的军队分别由几大世族掌控,要纠集十万大军以及备齐粮草、辎重非短时间能完成。毛遂日夜掐算时日,感觉如此下去只怕楚军赶到赵国时,邯郸早已被秦军攻破。

    这一日,毛遂来到令尹府询问大军何时可以启程。春申君却一脸无奈地说:“想必贵使也知道,楚国的朝政由几大家族共治。虽说出兵救赵之事已被大王应允,但最终还得由本相与各家一一商量。再说调动十万兵马的耗费实在巨大,需要许多时日去筹措。还请贵使耐心等候!”

    毛遂想了想,说:“邯郸已被围困多时,城中军民必然士气低落。在下以为应尽早将楚国出兵相救的消息传与赵国。所以恳请令尹调拨一些人马护送毛遂归国复命。”

    “贵使欲要多少人马?”

    “三千骑兵如何?”

    春申君瞪大双眼,说:“三千骑兵?贵使仅是返赵传信,为何要如此的多兵马随扈?”

    毛遂微微一笑,答道:“眼下返回赵国的道路已被秦军封堵,入邯郸时恐怕还需闯营,非三千骑兵不可。毛遂明白令尹与各家疏通必然花费不少,这理应由赵国承担。只是在下仓促间启程,所以囊中羞涩,愿先奉上万金以备令尹不时之需。待邯郸解围之时,大王自然另有重谢。”

    毛遂所言让春申君无法拒绝,于是说道:“本相尽力而为,具体事宜就交办给李园。”

    毛遂深深一躬谢过,然后退出直接去找李园。

    由于察觉到主公对救赵十分热心,因而此时李园对毛遂的态度变得非常殷勤。二人商谈完毕后,李园将毛遂一直送到府门外,正欲回去,却被毛遂拽住袖子。

    毛遂指着一辆随行马车上的箱子,说道:“这是赵王谢令尹的,不成敬意,请李大夫代为笑纳。”

    李园瞟了一眼车上那几个大木箱,心中估算里面足有万金,立刻眉开眼笑地说道:“请贵使静候佳音,一有消息我就去驿馆登门拜访!”

    第二日毛遂吃过早饭不多时,看见李园兴冲冲地来到驿馆,见面就说:“护送贵使返赵之事我家主公已办妥。请贵使与我一起去北军大营传旨。”

    毛遂立刻招集手下跟随李园以及令尹府的大队人马出了城,来到拱卫郢都的楚军城北大营。

    由于事先已得到春申君的敕令,大营主将屈廉见到李园一行人就命校尉项燕前来议事。没过多久,一个年轻的楚国将领进到大帐。李园料想此人就是项燕,于是拿出王旨宣读,大意是楚王要求北军调拨三千兵马护送赵国使者返回邯郸。

    王旨、兵符交接完毕后,李园就回城复命去了。毛遂则紧随来到项燕的营盘,想说服他尽快启程。

    刚才一听到项燕的名字,毛遂就明白此人出身楚国公室。楚国的公族都是羋性,楚王一支为熊氏,此外还有屈、项、伍等几大家族共同把持朝政。其中项氏于楚国世代为将,在军中拥有崇高威望。

    毛遂进到项燕的军帐后,满脸带笑地说道:“多谢项将军不辞辛劳,护送在下回邯郸传信。赵国君臣、百姓必然对将军感激不尽。眼下邯郸危在旦夕,不知将军准备何时启程?”

    项燕却是很冷淡地说道:“邯郸距郢都千里之遥且秦军凶残,此去必是九死一生。营中将士怎么也要回家安顿一下,没有三五日无法启程。”

    毛遂向手下示意把几个大木箱搬进军帐,把它们全部打开,里面满是黄灿灿的金块(黄铜)。毛遂对项燕说道:“往返邯郸的确要有些时日,这里有万金赠与将军,供楚军将士们安顿家小之用。不过将军说此行九死一生,那倒未必。毛遂心中已有万全之策,只要将军肯依计而行,我保证所有随行将士都能毫发无损地回到楚国。”

    见毛遂一下拿出这么多钱财,项燕满脸涨红,面带愧色地说:“不瞒赵使!楚国饱受强秦欺凌,先怀王被秦国的宣太后骗至武关软禁起来,最终客死咸阳。凡是楚人都以此为奇耻大辱。历年来秦楚数次交锋,楚军屡战屡败,郢都被迫几经异地。被秦将白起斩杀的将士更是数以十万计。项燕身为楚国公室族人,无时无刻不想战场杀敌以雪国耻。既然贵使出手如此爽快,我没有理由不尽心效命。项燕即刻将所赠万金悉数分发给本营袍泽,明日一早就随同贵使启程开赴邯郸。”

    毛遂回到驿馆后,吩咐手下抛弃车辆,全部改为骑行。又过一日,众人出城与项燕的三千骑兵汇合,一同北上返回邯郸。

    大队人马刚刚走出三十里,毛遂策马赶上领头的项燕,说:“项将军,请下令兵马向西行进。”

    项燕不解地问道:“我们一路向北,穿过魏国就到邯郸。贵使为何要转向西行,那不是秦国方向吗?”

    毛遂笑着答道:“我意正是要西行去秦国。早几日毛遂已遣副使陈孟回邯郸报信。如今虽有将军的三千精兵,但与围困邯郸的几十万秦军硬拼无异于驱羊入虎口。眼下秦军主力都在赵地,国内必然空虚,所以我意效法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佯装奔袭秦国。到那时,白起不得不回兵救援,邯郸也就解围了。”

    项燕也笑着说道:“攻秦救赵!这就是贵使的万全之策吧?项燕领会了。”说完,项燕传令队伍改道向西疾速进发。

    毛遂与楚国骑兵向西日夜兼行数日来到秦楚边界,这时一条大河挡住前方道路。项燕指着河水北岸,对毛遂说:“此河叫洛水,对岸就是秦境。秦国东面的重镇武关距此地不足五十里,当年先怀王就是在那里被秦人设计劫持。我打算派斥候前去察看,如果把守武关的秦军人数不多,我们就悄悄潜行,然后一举拿下武关。”

    毛遂连连摇头,说道:“如此不妥。武关是与函谷关齐名的险塞,仅凭三千兵马很难将其攻克。兵法云:攻其所必救。武关再险要,毕竟只是一座边关重镇,即使侥幸攻取,也不足以调动白起立刻回师救援。我们不但不应悄然潜行,反而要大张旗鼓地显示行踪,让秦军以为我们要兵临咸阳。”

    同行几日,项燕看出毛遂精于谋略,因此对他言听计从。众人骑马渡过洛水后,毛遂又命令楚兵打出所有旌旗、仪仗,并在行进中加大每个人的前后距离。如此三千人的队伍,头尾却长达十多里。此外还在每匹战马的马尾上捆绑树枝拖到地上,骑兵纵马奔驰立刻扬起滚滚烟尘。

    武关位于秦、楚、魏三国的交界处,关城修筑在洛水北岸峡谷间一处高地上,北依巍峨的少习山、南濒险要,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合。秦之四塞。

    此时驻守武关的是秦国老将辛毅,听到手下禀报说:东面有大股兵马来袭。辛毅大惊,立刻登上城头瞭望,只见远处洛水方向升起漫天烟尘正滚滚向武关扑来。很快又有斥候来报,来袭的是楚国骑兵,队伍长得一眼看不到尾,估计在十万人之上。

    辛毅是久经沙场的宿将,明白眼下城中只有几千老弱残兵,出关与楚军野战犹如以卵击石。他先命令手下将关门紧闭、坚守不出,随后又在城上升起狼烟,向秦国腹地报警。为了尽快得到边关的军情要报,诸国都会沿着边境到都城的道路修建众多关隘和烽燧。一旦边关遇到敌国来袭,各个关隘顺次发出警报,白天时升起黑色的狼烟,夜晚则点燃烽火。如此不出一日,军情就被传递到国都。

    楚国大军越来越逼近武关,就在秦兵万分紧张之时,却见那条浩浩荡荡的长龙突然改道向北绕开关城,然后沿着武关道上了少习山。少习山高耸如云,蜿蜒曲折的武关道盘桓其中。

    看到漫漫山道上布满了楚国大军,旌旗招展在尘埃中时隐时现,辛毅不禁心生疑惑:楚军势大,为何不趁武关空虚一举攻取险要?

    此时天色渐暗,楚军就地扎营,少习山上军帐星罗棋布。入夜后,楚国军士为了取暖点燃篝火,熊熊火焰照亮了半边天际。见此情景,驻守武关的秦军无不心惊胆战、彻夜不眠。

    第二日楚军离去,少习山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辛毅在城头仔细瞭望,担心敌人有诈,不敢轻举妄动。又过了一个时辰,关城的北门被轻轻打开,辛毅带着一队骑兵悄悄使出武关,上了少习山。

    队伍一路小心前行,沿途不时看到楚军埋锅造饭留下的灶坑。辛毅命令手下清点灶坑数目,根据结果判断楚军人数的确在十万之上。

    过了正午,辛毅率领人马登上山顶,极目向西远眺,发现几十里外的楚军正向秦岭疾速挺进。

    辛毅在心中盘算,按楚人行军的方向越过秦岭就是蓝田。蓝田是关中门户,历来都有重兵把守。但此时秦军精锐已尽数调拨到武安君白起麾下,蓝田大营几乎就是一座空城。楚国大军一旦攻取蓝田,就可以一马平川地直逼都城咸阳。想到这里,辛毅被惊出一身冷汗。他立刻从囊袋中取出木简,用短剑刻字修书。然后派出信使,星夜兼程向咸阳传递警报。

    有东方敌国来袭的消息先是通过烽燧传到秦都咸阳,此后各地的加急军情接踵而来。正当秦王急召重臣商议对策时,一骑风驰电掣般向咸阳宫驰来。看到骑者身后背着一面边关信使的红色认旗,把守王宫的禁军不但没有上前拦截,反而将宫门大开。信使沿着宫中驰道一直飞奔到秦王议政的章台殿前,才滚鞍下马。由于连续昼夜赶路,信使已极度虚弱。他挣扎着从怀中掏出一个木简交给在殿前值守的秦将,随即昏倒在地。

    得知楚国的十万大军正越过秦岭向咸阳直逼而来,秦国君臣无不大为震惊。丞相范睢早就与白起有隙,立刻向秦王进谏:“上将军白起不遵王旨,擅自率军伐赵,才有今日咸阳之危。请大王即刻下旨严令白起火速回师勤王。”

    时下秦国精锐几乎全由白起掌控,秦王对此极为不安。他当即派出信使召白起回咸阳……

    秦军退回大营后,白起将秦王的诏书出示给众将。得知楚国十万大军奔袭咸阳,众人一片愕然。白起却不屑地说道:“秦楚相争,从来都是楚国大败而归。我以为楚军不敢深入秦国,奔袭咸阳其中必然有诈。本将决意继续强攻邯郸,待灭赵后再引军回咸阳。”

    听完白起所言,众将都面面相觑,没人作声。沉寂许久,王翦躬身说道:“末将以为大王诏书中措辞严厉,上将军还是依旨即刻回师勤王为好!”

    白起断然说道:“邯郸破城在即,此时退兵则前功尽弃。按大秦律,上将军领兵在外有临机处置之权。我意已决,尔等勿要罗嗦。明日王陵率后军继续堵截魏军,其它各营全力攻取邯郸。如有违令者斩!”

    众将齐声说道:“末将谨遵将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