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赏忠义封卿拜爵 化恩怨悲歌一曲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第九十四章 赏忠义封卿拜爵 化恩怨悲歌一曲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那一日,王翦亮出飞廉令牌逼迫白起归国勤王。白起无奈只得连夜退兵,撤离邯郸。大军日夜兼程,经过二十多天的跋涉,从北面绕过秦岭抵达秦都咸阳的门户蓝田大营。

    进驻关城后,听大营守将禀报:从未见过楚军何踪影。白起立刻明白中了楚国的疑兵之计。监军王翦知道消息后,心中也是万分内疚,当即跟随白起疾驰回咸阳,欲向丞相范睢兴师问罪。

    秦王在宫中见到白起、王翦二人,面带悔意地说:“邯郸即将破城之际,本王急召大军回师勤王,现在看来的确有些不妥。劳请武安君再次拜将出阵,扫灭赵国。”

    白起长叹一声,说:“战场取胜之道,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长平大战,赵军精锐尽失,举国惶恐。而我军士气正旺,如能倾力围攻邯郸,赵国必亡。可惜大王听信范睢的谗言,先断我粮草与赵议和,再中楚国奸计急召我回师勤王。全军将士已在异乡征战多年,刚刚千里跋涉回到秦境,正望眼欲穿地要与家人团聚,哪里还有心再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今赵、楚、魏三家合纵抗秦之势已立,灭赵之机已丧。以疲惫之兵劳师袭远,实在是不智之举。”

    白起所说让秦王心中羞愧不已,但他还是平静地端坐着,脸上毫无表情。见在场的范睢垂头一声不吭,秦王向他问道:“丞相以为如何?”

    范睢虽有些心虚,但还是抖擞精神说道:“臣以为武安君所言谬也!咸阳乃秦国都城,赢氏社稷、宗庙的所在,更涉及大王的安危,不能有半点闪失。边关急报楚军来袭,所有在外的秦国将士理应回援勤王。大王本已应允赵国割地求和,可白起拥兵自重,不遵王旨,执意围攻邯郸,所以才有如今三国合纵抗秦的局面。臣以为大王应对其严加惩处,以儆效尤!”

    白起大怒道:“一派胡言!范睢为逞一己私利,屡进谗言,以致我大秦错失灭赵良机。请大王下旨将范睢斩首,向在邯郸城前阵亡的将士谢罪!”

    范睢还要争辩,秦王将二人止住,说道:“将相不和乃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两位都不要再争了!”然后接着对白起说:“本王也以为之前与赵国议和,使其有了喘息之机,实属轻率。但赵军在长平被斩杀数十万、元气大伤,经不住秦军奋力一击。魏、楚两国屡战屡败,不足为虑。请武安君不避鞍马劳顿,再次东征攻取邯郸。灭赵之后,本王将封你为司马。”

    白起起身回道:“臣已说过,伐赵之机已失,短期之内不宜再兴师用兵。白起不会为得三公之位去打毫无胜算之战,白白害了众多袍泽的性命。再说,臣身染重疾,邯郸退兵时曾吐血盈升。请大王恕臣不能从命!”

    秦王强忍心中的怒气,说:“既然武安君有恙、无法出阵,那就让王翦为将征讨赵国。”

    闻听秦王要拜自己为主将,王翦急忙惶恐地说:“臣从未作过三军统帅,恐难当大任,恳请大王收回成命。此外臣赞同武安君所见,如今秦军已是强弩之末,亟待休整,不宜再战。况且冬日用兵,粮草难以征集,为兵家所忌。请大王三思!”

    王翦的话如同火上浇油,秦王猛然以手扶剑,怒不可遏地正要发作,却见白起迎视着自己,目光中毫无惧意。秦王脸色铁青,沉默许久,终于将握剑的手又放了下来,开口说道:“王翦说的有理!本王决意休兵一载,待来年秋后再兴师灭赵。你们都退下吧。”

    冬去春来,一年后秦王欲以白起为将,再次出兵灭赵。可白起却称病不出,王翦也一再辞让,丞相范睢趁机向秦王举荐自己的心腹王稽和郑安平。秦王知道此二人虽机智多谋,但不熟识军旅,没有经历过多少战阵。最终二人被封为将军,跟随新晋主将的王陵征讨赵国。

    白起被迫从邯郸退兵不久,赵国重新占据了上党郡。秦、赵两军在此地又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长平大败后,赵国的精壮男丁损失过半,国力大减。赵军勉强与王陵的三十万秦兵鏖战两年,渐渐不支向邯郸退去。

    赵王召集众臣商议对策,大家一致以为应尽快向魏、楚请求救兵。平原君向赵王进谏,自己亲自出使楚国,而向魏国求援的使臣非信陵君莫属。

    赵王以为如此安排甚好,只是担心魏王还在怨恨信陵君,害怕无忌一旦回到魏国会有性命之忧。对此平原君再献一策,让赵王加封信陵君为上卿。公子无忌以赵国公卿的身份出使魏国,即使魏王对他还心存怨恨,但碍于礼制,必不会加害信陵君。此时信陵君客居鄗城已有三年,做梦都想返回大梁,接到赵王邀约后,他立刻带着心腹家臣赶赴邯郸。

    这一日,赵国大臣全部身着华服齐聚王宫,参加赵王册封信陵君为上卿的大典。大典伊始,先是钟鼓齐鸣、颂唱雅乐。

    礼乐完毕后,司礼官请信陵君上殿,公子无忌在礼宾官员的引导下步入殿中。司礼官奉赵王命高声宣读册封诏书,无忌叩谢赵王并接受赐予的文牒和印玺。随即鼓乐再次响起,无忌起身向众大臣称谢,众人也一起向信陵君回拜。

    赵王当即又宣布,以公子无忌为使臣出使魏国,并授予国书。

    正当众人以为大典结束,准备离去时。平原君出列说道:“诸位且慢退下,今日大典还要册封一人。三年前长平血战,马服子与数十万将士伏尸沙场,宗庙、社稷才得以留存至今。凡为国捐躯者,无论胜败都是千古功臣,理应受后人景仰。眼下秦军再次来袭,生死存亡之际,为褒扬忠臣义士的赫赫功绩,大王特命将马服君封号转赐予上将军赵括之子,以此告慰阵亡将士的英灵。”

    这时一位身着华丽翟衣的妇人携一幼童上了大殿,那妇人是赵括的妻子,幼童正是赵括之子赵平。

    由于只有三岁,远未到行冠礼的年龄,赵平头上梳着两个山羊角状的总角发髻。虽是一脸的童真稚气,赵平身上却穿着赵国贵族特有的红色深衣,背后腰带上还插着一枝翠绿色的玉笛。这是赵家族长的信物,赵母离世前依赵括的遗愿将玉笛传给了赵平。

    赵括妻子将赵平带到大殿前,就退到众臣列中观礼。赵平则在赵王面前跪倒,听司礼官宣读册封诏书,随后在宫中侍者的引导下向赵王叩头谢恩。孩子虽然年幼,但行礼却做得一板一眼。

    赵平在大殿上的一举一动都被负责监礼的平原君看在眼里,他突然觉得赵平的容貌和神态实在太像其父赵括了。当年赵括和父亲赵奢辩论兵法的情景以及赵括初任上将军时的英武之姿一一浮现在平原君的脑海中。可想到如今赵家只剩下孤儿寡母,平原君心中不由得一阵酸楚。

    “马服君向众臣致礼!”司礼官的高声宣令将平原君的思绪打断。

    只见赵平被宫中侍者搀扶起来,然后转身向在列观礼的大臣深深一拜。以平原君为首,赵国的公卿重臣们也齐刷刷地躬身回拜。

    此时大殿上所有人都已泪流满面……

    由于秦军来势迅猛,册封大典刚一结束,信陵君就带着手下启程前往魏国。这日一行人来到大梁东门外三十里处停了下来。

    虽说临行前赵王特意加封无忌为赵国公卿,但信陵君更希望以兄弟的身份面见魏王。他命唐雎先行进入宫,向魏王谢罪并请准许自己进入大梁。

    三年前正是唐雎将兵符送回大梁,因此他当即被魏王召见。唐雎身背一面七弦琴,进到王宫大殿,向魏王说:“公子无忌深知自己窃符杀将,犯有大罪。如今流亡赵国已有三年,日夜思念大王。今日公子在城外侯旨,请大王发诏书赦免他的死罪,并准许进入大梁与大王相见。”

    不等魏王开口,丞相魏其怒不可遏地说:“公子无忌放肆!明知窃符杀将罪不可赦,却要大王发诏书赦免。这哪里是在向大王谢罪,分明是逼迫大王承认自己有罪!”

    见魏王一时无语,唐雎上前躬身说:“为向大王谢罪,公子特意作歌一曲,要臣代为献上。请大王应允!”

    魏王这才明白唐雎背琴来见的用意,他示意侍者在唐雎面前摆上一条案几。

    唐雎将琴解下,端放在案几上,正是信陵君所用的“号钟”宝琴。唐雎略微屏气凝神,然后拨弦抚琴并随之吟唱道: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兄弟本同根,何必生疑患。

    唇亡齿且寒,窃符救邯郸。

    待罪居赵地,梦里望夷山。

    鸿沟水可干,骨肉情难断。

    幽怨唱一曲,抒我心悲哀。

    曲声幽怨、歌词哀婉,魏王听着不禁潸然泪下。

    唐雎吟唱完毕,在殿前垂头端坐不语,静等魏王回复。可魏王却起身掩面而去。

    过了片刻,有宦官从后宫进入殿中,将一个木匣交给唐雎,说:“大王命你将此匣交予公子无忌。”

    信陵君在城外的等候许久,终于看见唐雎策马驰来,连忙迎上去,问道:“大王可发赦免诏书。”

    唐雎滚鞍下马,将木匣呈上,说:“大王命我将木匣交给公子。说见到匣中之物,公子自会明白。”

    信陵君打开木匣,发现里面有两张绢帛和一缕头发。一张绢帛是如姬夫人写给自己的诀别信,上面还有自己用鲜血书写的“来世再见”四个字。另一张绢帛是魏王写给将军卫庆的手谕,命卫庆要么夺回兵符、要么取下无忌的项上人头。

    信陵君仔细再看那缕头发,认出是卫庆自刎后,自己割发代首与卫庆的尸体一起运回大梁向魏王复命。

    看完匣中之物,信陵君将木匣合上,小心收好。随即翻身上马,向大梁城驶去。

    此时已过初春,郊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盎然生机。行进中,信陵君忽然闻到一阵清香,原来前方有片梨树林,白色的梨花已经盛开。

    信陵君来了兴致,打马疾速向梨树林奔去。刚刚跃上一个小坡,信陵君一把勒住坐骑,被眼前白茫茫的情景惊呆了。梨树林前是一大片坟地,有上千个坟冢,每个坟冢上都插着一面白色的招魂幡。

    紧随而来的唐雎告诉信陵君,因为路途遥远,三年前在邯郸阵亡将士的尸首无法运回。亡者的家人就在此地修建衣冠冢,每当清明时节,还要为他们招魂。

    信陵君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他翻身下马仔细察看,在坟冢间缓步前行。由于封土中并无尸骨,这些坟茔大多没有墓碑,只插着招魂幡。无数旗幡一起迎风飘舞,置身其中犹如在白色的汪洋中随波起伏。

    没走多远,又发现三座封土前立有石碑的大墓。信陵君上前分辨碑文,知道这三座大墓分别埋葬着卫庆、晋鄙和翟豫。

    信陵君在三座大幕前肃立片刻,正要牵着玉骢继续前行,看见一白发老人迎面走来。信陵君立刻认出老人是王宫园吏顏恩,不由自主地说道:“顏先生,久违了。”

    对面的顏恩也认出信陵君,又惊又喜地说:“这不是公子吗?难道老夫是在梦中?”

    信陵君身后的朱亥上前躬身说道:“朱亥见过先生。您没有在做梦,正是公子率我等回魏国了。”

    顏恩上前拉住信陵君的手,说:“请公子随我来。”

    众人跟随顏恩来到梨树林边上,看见这里有两堆封土。顏恩指着前面立有石碑的封土说:“这是侯嬴的坟冢。”

    信陵君与张耳、唐雎、朱亥一起向坟冢深深一拜。

    再看另一座坟冢,既没有立碑也没有插招魂幡,但在封土上却摆放着一束白色的兰花。顏恩对信陵君说道:“里面葬着如姬夫人。”

    望着那束白色的兰花,信陵君想起三年前与如姬见最后一面时,如姬曾要求自己抚琴一曲,最终却没如愿。于是无忌吩咐唐雎将号钟琴摆在封土前,自己为如姬弹奏一曲《蒹葭》。随着琴声响起,无忌耳边仿佛又听到如姬在轻声吟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曲弹毕,信陵君从怀中掏出唐雎带回的木匣,对张耳说道:“在如姬夫人的坟旁为我立一座衣冠冢,将此匣埋在里面。”接着,无忌转头对着面前坟冢深情说道:“如姬,我们来世再见!”

    说话间,一阵大风迎面吹来,白色的梨花如漫天飞雪纷纷飘落。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战国风云之风林火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