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功曹王翊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一章 功曹王翊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王翊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头脑还有些昏昏沉沉地,就有一个人疾步跑进来,向他说道:“王功曹,刘使君遣人来请您过府议事。”

    “刘使君?”王翊一愣,“哪个刘使君?”

    那人吃了一惊,道:“想是功曹睡得沉了,连平原相刘使君也忘了。”

    王翊定了定神,这才看清楚那人留着长发,带着一顶式样古怪的帽子,身穿靛蓝色的深衣,腰间悬着一柄长剑,全然一副古人模样。

    王翊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

    那人见王翊痴痴傻傻地,一下子急了,不由分说,上来拉住他便往外走。王翊被人拖着,还在努力考虑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没有抗拒,就这样被那人拉到了一座大院子前面。

    那个看上去像个小吏的人这才向王翊打了个躬,道:“刘使君召集府吏议事,就在大堂之上,王功曹请快入内。”

    王翊心中有万千疑问,便随意答应了一声,就向门内走去。

    现在他已经稍稍回过味来了,要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好的办法便是多听多看多想,就是不要多问。

    这座院子占地颇大,一眼望去,估计方圆得有几十丈,不过看上去把守的士兵还不少,必然是紧要之地。几步走进二重门,王翊已经能看到大堂上坐着几个人,正在那里讨论些什么事情。他也不多想,看了一眼守门的两个披甲士兵,便一步跨了进去。

    但看清了堂上情景之后,他一下就愣在那里。

    “这是……穿越了?”王翊心中咯噔一身,背上冷汗突然就冒了出来。

    堂上坐着的人不多,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男子跪坐在上方,他穿着一身看上去有些陈旧的淡紫色、花纹十分复杂的锦衣,面目看上去很有些儒雅,但又隐隐透露出豪侠气息,还有几分铁血的意味。

    他的右手边坐着几条大汉,都穿着贴身的箭袖,一看就像是武官。为首的一个方面大口,胡须长一尺多,即使是跪坐在席上,王翊也能看出他的身形有多么高大,整个人都显得威风凛凛,令人敬畏。

    第二个看上去虽然略略矮上一些,但却更加威武雄壮,粗豪刚强,配合着那副络腮大胡子,时时倒竖着的浓眉毛,极大的浑圆的眼睛,让人不知不觉间便感受到凶狠的气息。

    第三个身高与第二个差不多,生得阔面重颐,浓眉大眼,举动间都透出刚强威武之气。

    右手边坐着的几个人,看上去相貌就要清隽儒雅得多,各个高冠广袖博服。王翊是个有些脸盲的人,觉得他们都长得差不多模样,便不多看。暗道:“之前带我来的小吏说是什么‘刘使君’请我来议事,那看来上面坐着的,多半便是那个什么‘刘使君’,且拜他一拜。”他也不管时代对不对得上,便按着自己印象中的古代的礼节拜了一拜。

    王翊也自谓颇通文史,稍知古义,所以这一拜倒也没出什么丑。

    堂上那人见王翊拜他,连忙起身避过,道:“子弼不必多礼,且请入座。”

    王翊看见边上正好空出了一个席位,便也学者众人的模样,跪坐在席上。

    “刘使君”让人把一册简书传给王翊,道:“这是昨夜田刺史抄送来的陶府君书信,信中具言为曹操侵攻,形势危急,曹军兵众数万,锐不可当,目下曹军已过彭城,所过肆虐百姓,陶府君连战皆北,已退守郯县,分兵据武原、傅阳死守。彼念与我等有同盟之义,致书求救。”

    王翊知道要多听多看,当下听到什么“田刺史”、“陶府君”,尚还不明白,一听到“曹操”,立刻就将事情搞明白了八九分——眼下正是曹操攻击徐州、大肆残戮之时,陶谦不能抵挡曹操的进攻,于是请求同一阵营的田楷、公孙瓒帮忙,而刘备此时正帮助田楷与袁谭对抗,席上坐的“刘使君”,就是日后名满天下的刘豫州!

    自己这是回到东汉初平年间了。

    这下,情况就完全清楚了,刘备此时尚是平原相。那几个武将,就是关羽、张飞、赵云之流,文官除却简雍,则多半不过籍籍无名之辈。而与自己同名的王翊王子弼,本来也不过是这些无名之辈中的一个。

    王翊此时真是哭笑不得,他胡乱展开田楷发来的书信,扫了几眼,就知道情况和刘备说的八九不离十,如果这边再不拉陶谦一把,陶谦估计就坚持不到吕布袭击兖州的时候了。

    刘备沉默片刻,问道:“故而,备召诸君前来,只为商议此事。”

    刘备刚说完,王翊上手一个文士模样的人问道:“玄德你的意思呢?”

    王翊早就注意到这个文士,他方进来时,见到人人都是正襟危坐,只有他斜踞于地,饮食自若。现在,王翊猜测他便是那个“雍容风仪”的简雍。

    刘备果断地道:“自然当去。我听说《书》之大义,救困扶危,存亡续绝,现在要救陶府君,就像当初救孔太守一样。又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如果无视当初的盟约,那么今后便无以立足了。”

    知道了刘备的打算,简雍又问道:“不知田刺史有何主意?”

    简雍问刘备田楷的态度,是因为田楷现在是刘备的名义上的顶头上司,青州刺史,刘备虽然有着半独立的地位,但受命于公孙瓒,便不得不受田楷的节制。因此,田楷的态度十分重要。

    刘备斟酌了一下词句,道:“田刺史认为,公孙将军与陶府君终究有同盟之名,虽然青州形势不容乐观,但今番陶谦为曹操攻劫,形势危急,我等若不前往救援,那么便坏了两家的盟好,日后有事,就会孤立无援。”

    闻听此言,那文士点了点头,道:“雍也是这般想的。”

    刘备笑道:“田刺史这番话,其实并没有完全说出他真正所想。”

    众人相顾,皆是了然,只剩下王翊,颇是不解。

    刘备当然注意到这一点,于是王翊下手一个年轻人恨恨道:“说到底,田刺史不过是公孙将军署任的官吏,任何决定,便要考虑公孙将军的得失。初平二年以来,我军在青州与袁军鏖战不休。田刺史与袁谭的军队不事生产,掠夺百姓,和盗寇根本没有什么区别。袁谭有冀州不断供给军需,田刺史则仰仗徐州供应粮食。徐州若是破了,那他田刺史的军队估计就要散了。”

    简雍说道:“正如国让所言。而田刺史非要拉着玄德你一起去徐州,他的心思,也昭然若揭了。”

    听到这里,刘备的眉毛就挑了起来,像是两柄倒挂着的宝剑,目光也锋利得刺眼。

    这个时候,右手边座次第三的那个武官开口道:“明公在青州,每到一处,便剿除寇匪,招谕流散,抚劝农务,青州士林,莫不与明公倾心相交。如今,明公的声望早已高过了田刺史,田刺史对明公心存忌惮,乃至疑虑,也不足为奇。”

    大胡子张飞心直口快,说话更不似赵云那般委婉,当下大声道:“田楷不过一匹夫,嫉贤妒能,排斥异己,若非如此,岂会被袁谭打得如此狼狈,连济南都丢了。当初兄长在平原苦心经营,便被这厮断送!”

    刘备也有些尴尬,他一个平原相,被人赶到了齐国,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过刘备毕竟是刘备,他呵呵一笑,道:“益德稍安勿躁,袁谭背靠冀州,兵多将广,兵力比我与田刺史相加还要多出一倍,寡不敌众,倒也不能尽怪田刺史。”

    听到这里,王翊算是大概听明白眼下的情况了。陶谦被袁绍的盟友曹操攻击,抵挡不住,便向近在青州的田楷求援。田楷衣食皆仰仗徐州,自然不能不救。而现在刘备在青州的名望非常高,如果田楷将刘备留在青州的话,等他回来的时候,很有可能青州就不再属于他了——尽管现在青州也不属于他——这是田楷所不能接受的。所以田楷不但自己要去徐州,连刘备,他也要拉到徐州去。

    想到这里,王翊心中暗笑,田楷把刘备弄到徐州去,他却根本不会想到,陶谦会把刘备留为己用,刘备更因此在陶谦之后坐领徐州,比他那个残破的青州好了不知多少。

    刘备在上位见众人各抒己见,王翊却面露古怪之色,不由得好奇道:“子弼有何见解,不妨说来听听,或许有所启发。”

    不得不说,王翊的心理素质真是好到了极点,认识了自己所处的困局之后,也不再郁郁不安,面对刘备的垂询,王翊装模作样地咳嗽一声,清清嗓子,道:“既蒙使君下问,翊也想问明公,明公的志向是什么?”

    刘备沉吟片刻,叹气道:“向日备之所愿,在于辅佐天子,以致太平,肃清万里,再造盛世。只是如今天下汹汹,四海扰攘,帝主失所,百姓流离,备一身微末,已不知何去何从了。”

    王翊一想,虽不知刘备所言到底是不是真心,反正都问出来了,便来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站起身来,慨然说道:“当今海内荡覆,群雄并起,跨州连郡,岁岁交兵,形势与当初秦末大乱、更始赤眉之时有何分别?这正是英雄建功立业的时候,所以公孙将军起于燕代,袁本初纵横河朔,曹操称牧于河济,刘景升据土于江汉,其余如刘焉、刘繇等辈不计其数。这些人都占据土地,驱使人民,明公却感到无所适从,难道明公还不如他们吗?”

    众人听王翊高谈阔论,言必称天下,论则至九州,放眼四海,纵议大事,辞气慷慨,动人心魄,不由得肃然起敬,皆端坐静听,就连简雍,也稍微坐正了身子。

    刘备当然不是没有雄心壮志,恰恰相反,他的心气比任何人都要高,志向比任何人都要远大,只是因为时局的缘故,心中感到迷茫,此刻听王翊语出惊人,于是道:“请子弼教我。”

    “不敢。”王翊虽然胆大,但还是保持几分敬重,接着说道,“明公乃是汉室支属,高祖苗裔,有救济万民的心愿,怀安定四方的器能。明公应该独立于世,做一番大事业,成就如五伯一般的功绩,把名字写在青史之上,怎么能够受制于人,碌碌无为呢?”

    这一番话颇有些惊心动魄的力量,刘备沉默了片刻,才道:“只是备根基浅薄,即使有再高远的志向,也像白日做梦一般虚无。”

    王翊断然道:“明公欲成大事,万不可再滞留青州,受制于田楷。昔年青州土广民稠,户出百万,然而焦刺史在时,不能安定州郡,以至于黄巾大起,纵横河济之间;而后袁绍遣兵来攻,曹操亦屡次进犯,与田刺史等攻战三载,州郡悉为丘墟,民户十去其九。明公纵然有安青州之愿,然而袁氏在侧,田楷掣肘,终不可能成事。为今之计,只能放弃青州,别作良图。”

    刘备听完,若有所思,众人则纷纷开始议论起来。思索了片刻,刘备颔首道:“子弼所言诚有道理。那在子弼看来,何处可作良图?”

    “这……”王翊有些迟疑,他总不能说只要刘备到徐州去,陶谦死后,他的部属就会迎接刘备做徐州牧吧?这样根本没人会相信。

    沉吟片刻,王翊道:“不论以后明公想在何处立足,总须离开青州这潭浑水。所以以某之愚见,明公不但应该去徐州,而且去了就不必再回来。淮泗、汝颖之间乃天中形胜之地,英雄用武之所,那里才是明公一展宏图的所在。”

    “去”与“留”,关系着刘备这个小集团的兴衰,刘备自己不能独断,便把难题抛出来:“诸君以为,子弼所言若何?”

    关羽、张飞受够了田楷等人的气,自然双手赞成王翊的建议;简雍想了一会,也同意了王翊的看法;田豫虽然年轻,但见识不凡,早就看出青州不是久留之所,此刻自然十分赞同离开青州。

    只有赵云道:“明公如果决定要去支援陶府君,一则路途遥远,需要事先与徐州商议粮草供给事宜;二则曹操势力强大,明公数次与他交锋,都没有占到好处,此番去徐州,万分危急,应该多加小心。”

    于是刘备终于做出决断,等秋粮收上来之后,便和田楷一道前往徐州。

    既已决议,王翊孑然一身,无所顾念,也不在意什么去留之事,姑且走一步看一步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