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难得壮士心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十五章 难得壮士心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王翊在寨中走马观花一番,便往中军去见刘备。

    刘备已经得到了通报,带了一众武官在帐外迎接,见到王翊,刘备笑道:“子弼早上才派人来求援,此时便已到来,而子弼与国让皆安然无恙,想是大破敌军?”

    王翊等人击败曹军之后,还没来得及写战报给刘备,但刘备听说王翊所部损失极小,粮食、百姓都没有损伤,便知道王翊等人一定是击败了袭击他们的骑兵。

    这就令刘备对王翊刮目相看,之前王翊为功曹,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官,而他又在军事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才能,不能不让刘备喜出望外。他现在手下极度缺人,恨不能一个人掰开作两个人用。

    众人行礼拜见了刘备,王翊道:“诚如使君所言,缯山山阴一战,斩首一百七十四级,生获者九十一人,缴获战马八十匹,其余军资甚多。”他便将清单拿给刘备看,上面写着“刀二百二十口,甲二百三十四领,盔二百一十六顶,槊三十条,枪百二十条,角弓二十四张,箭矢二千,余物不及具数。”

    这也是王翊打算制定的军法,那就是一切军用物资的缴获都要上缴,由刘备的军府统一进行分配、调用,这样既能提高对物资的利用效率,更能加强军队的纪律性,使得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刘备看完,又复问道:“我军死伤如何?”

    王翊答道:“步卒死者三十三人,重伤二十六人,轻伤六十七人;骑兵死者十一人,无人不带伤。”

    刘备闻言,面色转悲,声音低沉道:“按例抚之,不得有误。”

    记室记下刘备的命令,交给从事去处理。

    众人进入帐中。

    刘备坐在上位,让众人都坐下,沉声道:“子弼、国让未至郯城,已挫敌军精锐,实乃我青州援徐之首功。子弼才能兼资文武,若只典农事,实在屈才,不如先在军中兼任军司马,掌一部人马,并参赞军机;国让实授军司马之职。其余将士功劳,我这便派功曹去核定,按例升赏,定不使将士功劳埋没。”

    王翊于是代自己的的部下称谢。

    刘备看到站在田豫身旁的徐盛,见此人姿颜雄伟,相貌不俗,心生敬意,便主动问道:“不知这位英雄姓字?”

    王翊微微笑道:“使君纵然不问,翊亦当言之。这位壮士姓徐名盛,字文嚮,乃琅琊莒人也。此次能击败曹军轻骑,全赖将士拼死厮杀;而能追亡逐北,斩俘甚多,则多亏了这位壮士阻住了曹军逃亡之路,我军方能追歼逃敌。非但如此,徐壮士之宗族勇士亦斩杀甚多,使君应该厚待他们。”

    刘备一听,立即站了起来,走到徐盛面前,向他诚心诚意行礼拜谢。

    他出身微末,饱经冷暖,故而深知,惟有礼贤下士,才是求贤之道。

    徐盛不敢生受刘备这一礼,连忙起身,道:“使君乃一郡守官,盛不过微末百姓,岂敢受使君之礼?”

    刘备伸手把徐盛按在座位上,郑重道:“理虽如此,事不为然。备这一礼,拜得的有功之士,不分官位名爵之高下。当今之乱,便在于庙堂之上少贤良有为之人,不然天下何至于此?所以要匡正世道,便要先尊崇有功、有德、有道之士。现在且不论文嚮有没有德,既然有功,便应该得到尊敬,何必分官位高低呢?”

    众人纷纷称是。

    刘备谢了徐盛,问道“文嚮的部曲、宗族可安顿好了?”

    王翊答道:“使君放心,饮食、帐篷都安排好了。”

    刘备颔首,道:“功曹核定功劳,便要一并计算文嚮宗族部曲的斩获,加倍赐给财货。”

    徐盛谦逊,再度推辞。

    刘备道:“文嚮先不要推辞,备这么做,实是有道理的,文嚮要不要听一听?”

    他这番话,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徐盛的距离,徐盛便笑了笑,道:“愿闻其详。”

    刘备笑道:“如此,备这个不学无术之人,也可与诸君讲论圣贤故事了。”

    众人皆笑,氛围便轻松了很多。

    刘备继续道:“春秋之时,诸国征战不止,百姓流落四方的,不计其数。当时孔子所在的鲁国有一条法令,但凡鲁人在外国,见到有鲁人沦为奴隶,应当出钱赎回,归国后向官府领取补偿。”

    他讲到这里,便有人小声道:“这却是一条善政,不愧是礼乐之国。”

    没想到刘备竟然听到了,点头道:“不错。孔子的学生子贡,不但是一位贤者,也是一位富甲天下的商人。他有一次赎回了沦为奴隶的鲁人,却没有向官府领取补偿。”

    又有人小声道:“这子贡也可谓是富而有道了。”

    众人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便若有所思,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便期待着刘备继续讲下去。

    于是刘备继续道:“孔子知道这件事,便说,‘子贡做得不对,从今以后,鲁人不会再赎人了’。孔子如此说,是因为他知道,子贡赎人而不取补偿,固然是树立了一个极高的道德模楷,然而并非人人都像子贡那么富而且仁,以后鲁人遇到这样的事情,接受补偿,则显得道德不如子贡,不接受补偿,则自己受到损失,如此一来,两项权衡之下,鲁人便不会再赎人了。我想要重重地感谢文嚮,就是这个原因啊。”

    刘备讲的故事,虽然浅显易懂,但其中却包含了世道人心,所以众人都有所思考。

    他继续道:“如今曹操攻打徐州,势如破竹。百姓受苦难最多,幸运的还能逃亡到他乡,不幸的就死在刀兵之下,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徐州的大族们,家里僮仆成群,却大多只想着明哲保身,只要曹军不攻打他们,他们就不与曹军为敌。正是因为这样,徐州这个户口百万、人民殷富的大州才会被久战荒残的兖州打得无还手之力。我想,保卫徐州,终究不能依靠我们这些外来的人,只有徐人守徐土,才能牢不可破。文嚮能够做到这些,比起那些只知道明哲保身的人,要高尚得多,难道不应该收到丰厚的回报吗?”

    众人纷纷称是。

    刘备感叹道:“如今世道沦亡,想要匡济世人,便要崇善抑恶,弘扬美德,徒以力服人,不是正道。”

    经刘备这么一分说,众人皆对徐盛十分敬佩,徐盛见刘备如此推诚相待,也不再那么生分,亲近了许多。

    刘备使人准备饭食,要留徐盛用晚饭,道:“左右饮食尚未完备,我等不如先去慰劳将士,然后再用膳不迟。”

    众人皆称善,于是刘备为首,跟着一群无事的文武将吏,一同往王翊部的所在的营区而去。

    本来王翊率领的千人是辎重部队,虽然现在证明战斗力不俗,但依然驻扎在后寨,更容易保证安全。王翊预计,由于连续得到增援,陶谦有可能会试图组织一次针对曹军的反击,以图将彭城从曹军的重围之中解救出来,那个时候,就是真正考验军队战斗力的时候了。

    虽然王翊会劝刘备竭力阻止陶谦出战,但若是陶谦一力坚持,刘备作为客将,也不可能改变陶谦的决定。而按照刘备所说,若是真的只有一场胜仗才能挽救徐州军队摇摇欲坠的士气,那么即便力量有所不足,也只能是硬着头皮打上一仗了。

    兵起连年之世,对于为将者而言,拥有一支强大而且能够为自己效力的军队就是身家性命最大的保障,也是实现任何政治、军事目标的必要手段。

    刘备出身于社会的下层,因此知道百姓、士兵想要什么样的官长;他又接受过较好的教育,所以他能够用理义来折服一些人;而长时间混迹于中下级官场,则培养了刘备收拢人心的手段——这便是刘备“能得众心”的缘故。

    王翊既对徐盛极度推崇,刘备也有不凡的眼力,自然看出徐盛乃是难得的人才,也想要收服他心,便先带着众人去慰劳徐盛的宗族部曲,赏赐下肉食,还破例为他们准备了酒。

    徐盛的宗族部曲在与曹军骑兵的交战之中也有伤亡,刘备便按照成例加倍抚恤。徐盛当然能够觉察到刘备的好意,但他心中还是没有决定留下。

    当今世道纷乱,像徐盛这样出身宗族的人,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好恶,还要考虑宗族的存亡。在徐盛看来,即便得到了田楷和刘备的援助,徐州依然难以抵挡兖州的进攻,而他又不想投奔曹操,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远避他乡。

    他没有办法挽救自己的家乡于战乱之中,便只能逃避,这是他的无奈。

    慰劳了有功的士卒,中军的便宴也已经齐备,刘备于是与众部下邀着徐盛一起入席。徐盛本来极力逊谢,但见刘备意气真诚,实在不好意思推辞,便也勉强应下来。

    席间,刘备又数度称赞徐盛的壮举,询问徐盛过往的故事,再一次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刘备眼见徐盛意动,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便道:“文嚮如此英雄,为何不留在徐州,为保乡土安定出一份力,而要远避江东之地呢?江东虽好,哪里比得上故乡?”

    徐盛叹了口气,道:“并非盛不愿为州中效力,只是……”他说到这里,便没有往下说,明白的人自然明白——徐州牧陶谦本是扬州丹杨人,靠着军功和政绩、名望当上了徐州刺史,又升为徐州牧,封安东将军,溧阳侯。陶谦用人的方针,大体是政权和本地人分享,军权则自己和心腹掌握。

    所以徐州的太守、州中的大吏,既有陶谦的同乡,也有徐州的大族、名士和朝廷委任的官吏。然而一旦涉及到军权,陶谦便极为小气,除了半独立的臧霸之外,徐州的军队主要掌握在丹杨人曹豹、笮融、许耽等人手上,这是陶谦保证自己在徐州的统治的最重要的手段。因着这个原因,徐州本地人想要掌握兵权,自然极为不易。徐盛身为武人,自然有能力,然而也是骨鲠傲气的人,自知陶谦不能用人,便也不屑于求官。

    王翊感叹道:“陶府君任人唯亲,焉得不败?”

    刘备想了想,道:“文嚮既然有此心,可现在备营中住下,这几日之间,陶府君必然请备等议事,届时备一定会将文嚮举荐给陶府君。徐州如今正在用人之际,陶府君必定不会拘泥于旧日的偏见。这样,文嚮便可以为保卫家乡出力,文嚮的宗族部曲也不用背井离乡,岂不是很好吗?”

    王翊本来打算把徐盛招揽到刘备的麾下,可没想到刘备竟然要把徐盛举荐给陶谦,心中不由得着急,但转念一想,只要徐盛留在徐州,等陶谦死了,徐盛自然也就会成为刘备的部下,同样能够达成目的。而且这个年代,人才借调什么的司空见惯,其间也不是没有操作空间。想到这里,王翊也就宽心了。

    既然如此,王翊便不再多言,只等徐盛自己决定。

    徐盛沉吟片刻,便下拜道:“若是如此,盛先多谢使君举荐之恩了。”

    刘备连忙扶住他,道:“文嚮多礼了,文嚮这样的勇士能够与备等并肩赴敌,是备等的荣幸!”

    众人见状,也纷纷附和。

    得众人的赞誉,徐盛心中自然也就很高兴,道:“尚需诸君提携。”

    如是筵席尽欢,徐盛和他的部下留宿在刘备营中。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