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出兵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二十章 出兵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方略既定,事不宜迟,陶谦让众人各自准备,三日后出兵,至于第一个目标,则是离郯城较近的武原。

    只有三天时间准备,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当然,众人也不是要一举击败曹军,只想暂时解围,让救兵能够进入二城而已,这一点,还不算太过困难。

    而两天之后,田楷率军赶到郯城,则令徐州军的士气有所振作。田楷本来安排好青州的防务,命令部将们据城防守之后,便整顿人马出发。但他在路上分析徐州的局势,认为徐州目前还不算危急,若救得早了,显不出自己的功劳,便故意放慢了行进的速度。

    然后他先后接到了刘备的书信和彭城失陷的消息,震惊于曹军战力的同时,也觉得刘备所言很有道理,便催促士兵行军,很快就赶到了郯城。田楷此番带来步卒一万,骑兵二千,虽然数量不多,却是与冀州交战近两年的精锐,战斗力并非久战疲惫的徐州军和少经战事的刘备所部新兵可以相比。

    理所当然地,田楷得到了陶谦更多的礼遇,但在王翊看来,不可避免地,陶谦对田楷的防备之心也就更多。

    三日转瞬即过,各路人马整军待发,陶谦很是慷慨地打开徐州的府库,为各部再次补充了兵器、甲胄,并给予了丰厚的犒赏,还许诺在战役结束之后,发下更多的赏赐。当然,给予臧霸等各路人马的赏赐,必须要经过他们自己之手,以表明陶谦陶谦没有干涉他们事务的意图。

    如此又迁延了半日,不过鉴于此举再次提升了军队的士气,便也无人提出异议。

    第四日,大军整顿完成,开拔前往武原。这支军队包括了陶谦属下各部的二万六千人,臧霸、孙观的一万二千人,田楷的一万二千人,在加上刘备所部五千人,以及随军的辅兵,数量达到了近七万之众。单论人数,已经超过了久战之后的曹军。

    而在临行之前,陶谦已派自己的长子陶商前往襄贲镇守,襄贲守军足有八九千人,粮草足备,水源充足,固若金汤。

    刘备留下假司马张延、从事简雍率兵一千余人,留守旧寨,并看护迁至徐州的流民。陶谦已经许诺,等到击退曹军,就为这些流民分拨土地,帮助他们在徐州定居。这对刘备能否在徐豫之间站稳脚跟非常重要,所以刘备很是上心。

    陶谦知道众人想要什么,而在此危急时刻,他不会吝于付出代价收买这些可以利用的人,这也是他能牢牢把握徐州军政大权的原因。

    大军行军的速度虽然不可能很快,但武原离郯城实在太近了,徐州方面的联军很快过了沂水,逼近了武原。一开始,曹军的小股骑兵还在大军周围徘徊,想要试探虚实,不过在田楷和臧霸派出骑兵驱逐了几次之后,这些小股骑兵就离开了,只有侦骑还不时出现。对于这些侦骑,只要他们不过于接近,徐州联军也懒得动手。倒是刘备把这个任务接过来,派出他手下的汉骑驱赶这些曹军的侦骑,权当训练骑兵的骑术。

    王翊骑马行进在刘备的队伍中,只落后刘备一马头的距离。关羽、张飞、田豫等部各依次序行军。王翊所部千人,则暂由假司马陈禄统摄。刘备的军队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由于较为充分的训练,行进间行列井然有序,队伍旗号分明,整齐有法,倒也让陶谦、臧霸等人高看一眼。

    刘备看着自己的骑兵驰骋在大军周围,不断驱逐曹军的侦骑,对王翊道:“子弼,如今陶府君只求破围,不求破敌,小心谨慎。依你之见,曹军将会如何应对?”

    王翊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刘备发问,他也不须多想,道:“曹军虽然士气振作,然而缺粮少衣,利在急战。以翊之浅见,曹军多半会放弃围城,与我军决战。如今我军必须救援武原,是以战与不战,在敌不在我。徐州诸军虽然已经统一了指挥和号令,然而终究来源混杂,难以推心置腹,曹操人杰,一定会利用这一破绽,不可不防。”

    旋即,王翊压低了声音,道:“如果曹军有决战之势,而徐州诸军与战不利,那么还请使君注意保存实力。”

    刘备不答,片刻肃声道:“惟愿诸君勠力同心,勿使奸雄乘隙。”

    徐州一方的联军正向武原进军的时候,曹操也早已得到了消息。自发兵攻徐以来,曹操先破陶谦军于广戚,再破陶谦于彭城,使得陶谦只敢据城而守。如今又克彭城,后顾无忧,一旦再破武原或者傅阳,那么便可长驱而进,直抵郯城,然后把刀子架在陶谦咽喉之上,分兵略地。即使停战讲和,至少也能逼迫陶谦让出两个郡。

    这段时间,曹操一方唯一军事上的失利,就是曹纯在袭击刘备军的一支辎重部队的时候交战不利,损失二百多骑兵。这对于现在骑兵总数不过三四千的曹操来说,是个极大的损失。不过看在曹仁的面子上,曹操也就没有重罚曹纯,只是撤了他的骑司马职位而已。

    曹操听闻陶谦召集军队数万,已经离开郯城,准备救援武原,心中也有些没底,召集诸将议事。

    折冲校尉、东郡太守夏侯惇进言道:“我军已围武原数月,城中兵少而疲,势已极危,不可使其得喘息之机。为今之计,宜催军急攻之,一鼓可下,然后可与贼决战。”

    厉锋校尉曹仁虽然与夏侯惇交厚,但大敌当前,也顾不得交情,反驳道:“不然。我军围城三面,贼众来援,城中不难知晓,必然士气大振,安能一鼓而下?武原与郯城相去不远,陶谦旦夕可至,若陶谦大军至而城不下,大可虑也。陶谦之众分属二州、令出多门,众令不协,破之不难。为今之计,当先破陶谦,摧折其锋锐,如此城中必然丧胆,然后攻之,轻易可下!”

    帐中诸将,除夏侯渊率军围傅阳之外,尚有于禁、曹洪、曹休、李乾、史涣、乐进、毛晖、徐翕等十余人,大都认为曹仁所言有理。

    曹操权衡胜败之机,采纳了曹仁的意见,只令夏侯惇率本部防御城中兵马,自己率军迎击陶谦,力争一举破之。

    中军令出,曹军的各个大营立刻忙碌起来,侦骑出入不绝,士兵整理甲胄刀枪,等待调令。

    从郯城出发的第二天,徐州联军便进军到郯城以北。曹操本想乘徐州联军立足未稳之际发动进攻,然而不等曹操拟定好具体的进攻计划,徐州军两翼便已经涌出数千骑兵,中军立大楯、布强弩,枪矛如林,严加防范。

    曹操在高台上见徐州军防备严密,阵形严整,知道暂时占不得便宜,便暂时改变计划,放弃了立刻进攻的打算。陶谦早已令人度了地形,令各部面西南、背东北扎下营寨,陶谦在中,田楷、刘备在右,臧霸在左,与曹军展开对峙。

    扎营的命令一下,除了防御曹军突袭的那部分军队之外,各部士兵从大车上卸下木头、工具、帐篷等物,开始动工。徐州地多平原,土质松软,立营掘堑十分容易。徐州联军立下营寨,诸军入营防守,分出一部分人士兵绕营掘堑,布置鹿角等防御工事。陶谦汇集了收集到的曹军情报,再次召集诸军主将议事。

    作为刘备都尉一级的官吏,王翊也和刘备、关张等人列席会议,陶谦令人通报了最新得到的曹军的情况,包括兵力分布、士气高低等情况。

    按照情报显示,聚集到武原的曹军人数约在四万人上下,其余部分曹军,或在保护粮道,或在围困傅阳,或在守卫攻下的几座城池,兵力有所分散。

    田楷作战经验丰富,首先发言,道:“眼下我军步骑皆多于贼,所患者在于强弱不均、号令不一。不如兵分多路而进,以分其势——以臧将军等诸将为左军,下官率本部为右军,陶府君为中军,届时本阵徐徐而进,与敌接战。若彼后退,则徐徐追击,出轻骑袭扰,不使其从容自退;若彼攻我,则坚壁自守,与之抗对。贼军围三缺一,不攻北城,刘平原可率军在北,面南列阵,待大军接战之后,挡住敌军阻挡之兵;许中郎将率军在后,乘机入城。我之部将田规率骑兵二千为游军,随时救应各部。臧将军、陶府君部下骑兵则主要应对曹军骑兵,务必使其不能随意冲击我军阵形。一旦援军入城,则我军主力可交替掩护,徐徐退回本寨,然后徐图救傅阳之策。”

    臧霸道:“我军虽众,勇猛不及敌军,故而当奖劝士卒,步步为营,徐徐而进,使贼无隙可乘,田刺史之计为是。只是此计令刘平原单独为一军,若曹军全力攻平原而不攻我等,我等当全力攻击曹军,以迫其回军,援救平原。许中郎将离平原所部最近,故而一旦平原所部被敌大众攻击,当即刻援救,不可迟疑。”

    陶谦道:“这是自然。”

    田楷又道:“若敌军先攻平原所部,许中郎将救之,则陶公本队可分一军趁机入城。如何?”

    “不可……”说话的是臧霸,“我军战力本不如贼,若临时分兵,恐为贼所乘,不可!”

    遭到臧霸的反对,田楷也就没有再坚持。徐州军中,郡兵确实多了点,战斗力远不如他的精兵,若是临时分兵,反而容易被各个击破。

    刘备想了想,田楷的方案是将他这一支部队拿出来,单独使用。在徐州联军重兵威胁之下,曹操很可能选择使用一部分人马拖住徐州联军主力,先打垮自己这一队。因此他这一队至少也要坚持到徐州联军的援兵,就目前刘备所部士兵的训练水平而言,虽然困难,但是并非做不到。而且这一仗就是刘备在徐州的投名状,只有展现出己方的能力,才能在徐豫二州拥有自己的地位。

    所以,这一仗就是再艰难,也不容刘备迟疑。

    不过王翊很快提出另一个问题:“我军利在久守,贼军利在急战。然我军欲救武原,如此则战与不战在敌,而不在我。若敌军寻机与我决战,如何?”

    这是个不得不顾虑的问题。

    田楷稍作思忖,道:“我军多于彼,是以攻守皆有余。先被攻者坚壁以自守,徐徐而退,然后飞骑请援可也,各部必精诚一心,拼死相救。”

    说是这样说,但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所以最终如何,也很难说。或许唯一有利的因素就是,眼下徐州诸军已经到了存亡关头,所谓“刀锋入骨不得不战,背水争雄不胜则亡”,也只有如此危急的形势,才能让徐州诸军稍稍团结起来了。

    帐中众人皆久在疆场,皆通军计,知道田楷的办法虽然简单被动,却是最务实的,因此无人反对。陶谦也曾为张温参军事,知晓如何以弱胜强,便采纳田楷的建议。

    定下了方案,众人各自散去,刘备回到本寨,召集一众中低级军官,传达了军议的部分方案。末了,刘备肃声道:“明日之战,不胜则败,败则军破,军破则死。诸君当戮力御敌。若贼以大众攻我军,各部务必坚守待援,不得令而退者,皆斩!”

    诸将皆答道:“唯。”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