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政争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十九章 政争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诸事安排已定,陶谦又问刘备,道:“玄德已到二日,而田刺史尚未有消息报来,不知何故?”

    刘备从容对答道:“今岁秋收之后,袁绍为袁谭增兵二万,并派大将朱灵、路昭等人助之,似将东犯齐地。田刺史不得不调集兵力、粮草守御,然后方可出兵。陶公不必忧虑,备已遣使报闻田刺史,不日必至。”

    陶谦颔首称“善”,便要结束议事,招待众人用饭。

    座中一人忽然起身,道:“吾有一言,欲报府君听闻。”

    众人看那人时,但见他身长七尺八寸,雄健峻拔,气度俨然,正是徐州典农校尉陈登陈元龙。

    陈登肃然道:“今曹操犯境,一州危急。府君委登以郡国之重,登不胜感激,当竭股肱之力,效犬马之劳。然今下邳有笮融为相,登至下邳,大小事务,一决于谁?若府君以为登可用,则请独用登;若以笮相可用,则请独用笮相。不然令出二门,事恐不谐,若有疏失,登罪大矣。愿府君熟思之。”

    听闻此言,刘备本来微微眯着的眼睛一下子就睁开来,整个人都来了精神。下邳陈氏,为徐州望族,刘备素有所闻。

    下邳陈氏累世高门,世出二千石高官,陈登叔祖陈蕃,灵帝之时就已历任司空、太尉,后谋划诛杀曹节等宦官,事泄被害,海内悲之。陈球子陈瑀、陈琮,侄陈珪,皆官至太守、国相。而眼下进言的陈登,就是陈珪的儿子,举孝廉为官,历任东阳长、典农校尉,主持屯田,在任期间,辟田土、兴水利、抚百姓、安流民,使徐州谷物丰产、百姓免于饥荒,声望极高。

    陈登才高于世,不同俗流,为时所忌,人多言他“湖海豪气”,认为他骄傲自大。然而刘备看人,素来不以传言为根据,此时见陈登能直言进谏,统一事权,颇可见其行事果断、顾全大局。

    陶谦本来还眉开眼笑的,可随着陈登的进言,他的眉毛就越发地挑了起来。

    笮融是谁?是陶谦的同乡、亲信,陶谦在徐州,一方面拉拢本地的大族,一方面用自己的亲信掌控军政大权,以达到大权独揽的目的。笮融虽然没什么本事,但陶谦却也没什么有能力的亲信,便不得不用他,所以就用笮融为下邳相,并负责转运彭城、下邳、广陵三郡国的粮食,委以重任。

    但陶谦也知道,眼下徐州危在旦夕,靠笮融这种人是守不住徐州的,因此他才下决心用陈登守下邳,而不纠结于陈登本人就是下邳淮浦人的事实。

    然而陈登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继续伸手向他要权,却是他所不希望看到的。

    不过眼下正是需要能人效命之事,陶谦便也隐忍不满之意,道:“此事不难,我当亲笔手书一封,命笮融归元龙节制,如此元龙可放心?”

    若是平时,陈登说不定也就罢了,然而眼下就要用兵,他也顾不得得罪丹杨派,抗声道:“笮融量小,素与登有隙。明公使国相权在登下,彼岂能心服?如此必误大事。还请明公一言以决之。”

    陈登敢于站出来要求罢免笮融,当然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陈登话音方落,广陵太守赵昱便站出来,道:“元龙之言有理。兵凶战危,令出多门,取败之道也,愿明公熟思之。”

    赵昱,字元达,清修疾恶,有识有义,然不为陶谦所喜,又不得不用其名望,于是外放为广陵太守,此番亲自募兵五千人,送来郯城,以帮助守城。

    赵昱一出,于是出身徐州本地的官吏纷纷附和,只有糜氏兄弟尚不动声色。

    陶谦无法,于是下令道:“彭城相薛礼,弃官而逃,继任彭城相汲廉殒身公事,其以下邳相笮融转任彭城相,领本部兵至郯城助战。吾子应代吾传令,融若不遵,即解其兵权,解来郯城。”

    陈登于是拜谢。

    刘备、王翊坐观陈登等人转眼间就决定来了一国之相的变更,不由得心中赞叹。

    本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差不多就该适可而止了,但赵昱显然不打算这样做,他疾步上前,道:“府君且慢,昱有事奏!”

    陶谦刚刚因为形势所逼,不得不向他们让步,此刻见赵昱还要来事,心中虽然不喜,也只得压住火气,道:“元达请讲。”

    赵昱展开一份奏书,道:“昱谨与琅琊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前沛相陈珪、典农校尉陈登等二十余人,首原下邳相笮融,在任上所为不法,侵暴百姓、刻剥士众、放纵擅杀、败坏风俗、监守自盗、荒废产业、擅自兴发等八罪,请削其官职,抄没其财产、人口入官,斩其首以安民。”便将笮融所犯罪责一一陈述,不外乎是笮融在任上,侵夺百姓财产、滥杀无辜、提倡佛教而败坏教化、负责粮食转运而损公肥私、兴建寺院而过度征发徭役以至于百姓耕种荒废等。

    完事,又道:“明公只需遣人至下邳查访,笮融罪状,轻易可知。”

    这些罪责,理论上只要有一条成立,就够笮融喝一壶的,这么多条,很明显就是要置之于死地。

    其实这些事情陶谦或多或少都有听闻,但因为种种缘故,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平时也没有人逆着陶谦的意思去揭发,所以笮融一直无事。没想到现在却被赵昱等人拿来做文章,而且言之凿凿,附和者甚众,大有一言不合就翻脸之势。

    不过到底有同乡之谊,陶谦并不想治笮融的罪,更不想杀掉他,于是陶谦看向一边的曹豹、许耽等人。不想曹豹、许耽面面相觑,皆不答话。

    陶谦于是又转向糜竺,问道:“昱等所奏,宁有事邪?”糜竺为徐州别驾从事,素来最能揣摩陶谦心思,陶谦也只有授意糜竺帮笮融说话。

    糜竺看了赵昱、陈登等人一眼,开口道:“昱等所奏,千真万确。下邳一郡,民怨颇深,乃至有归怨于府君者,不可不察。而自融监运三郡粮秣,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郯城粮仓,岁入不过此前三分之一。融私蓄兵马,至于人万众、马数千匹,所图甚大。”

    这一刀补得陶谦猝不及防,没等陶谦反应过来,糜竺又接着道:“融与曹宏朋比为奸,内外同谋,阿附者甚众,以至于府君一饭所食多少,融亦能知。竺以为,笮融所图,居心叵测,其惟使君察之。”

    这便是糜竺的最后一刀,也是糜竺和陈登等人商议好的最后一击。

    曹豹和许耽面面相觑,不敢多言。他们现在才意识到,陈登这些本地人不只是想要笮融手中的权,还想要他的命。可是他们也知道,赵昱等人揭发这些事情都是事实,稍微一查,根本遮掩不住,而笮融和曹宏内外勾结之事,更是大犯忌讳,所以他们都不敢开口为笮融辩护。

    不过陶谦到底不会轻信人言,便召来曹宏,厉声责问。曹宏以为事泄,哭拜于地,请求宽恕。

    陶谦此时才知道笮融搞出了多大的事,对笮融的态度,也由可怜,变为愤恨,再变为痛恨了。

    然而陶谦依旧不想让人说他滥杀,于是又环视一周,在刘备身上停下来,道:“玄德远来是客,不关涉其中利害,玄德以为当如何处置?”

    刘备一时沉吟,心中犹豫不能决断。

    王翊坐在刘备下首,见刘备不决,于是伸手解下腰间佩戴的玉珏,放到案上。这声音虽然不大,刘备却能够听到,他看向王翊,见王翊轻轻点头,已知王翊之意,道:“今虽大敌当前,然非安内无以攘外;若不早决,恐变生腋肘之间也。”

    这句话,虽然只是说出了一种可能性,却给笮融读了判决书。陶谦立即下令,派人捕拿笮融,槛车押至郯城听候处置;主簿曹宏,抄没家产,遣返丹杨;而以陈登为下邳相,全权负责捕拿笮融一事,至于“三互法”规定的州郡长吏不得出自本籍,就当事急从权,事后再转任他处好了。

    陈登得了命令,不等用过饭,立刻道:“今大事既决,当速行之,迟则事泄,恐又生变。”

    陶谦于是派糜竺和陈登一道,倍道兼程前往下邳,收捕笮融。

    摆平了烦人的笮融,大家并没有能开开心心地吃顿饭。

    真正开心的糜竺和陈登去下邳抓捕笮融去了,剩下的人里,不是赵昱这种以清正廉直出名的,就是和陶谦一样的丹杨人。本来陶谦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制定了应对曹操的方略,可是笮融被扳倒,却让陶谦心生悲凉——他对笮融不可谓不信任,但笮融给他的回报,实在是太让他失望了,这简直是背叛。

    正因为如此,所以陶谦在笮融的罪状被确定的时候,除了愤怒,还有痛心。

    可以说,唯一心情还算不错的,应该就只有刘备和刘备手下的几个人了。刘备一来算是在徐州的官吏面前露了脸,二来因为站在徐州士人这边帮他们扳倒笮融,结下了善缘,三来则是确定了自己在这次抗曹战争的地位,唯一的损失就是得罪了陶谦的那几个老乡。

    不过刘备不在乎,只要陶谦不讨厌他就行了。而在王翊看来,未来形势的发展,只会让陶谦越来越依赖于陈登这样的本土士人和刘备这样的外来者,这对刘备是比较有利的。

    当然,在得到陈登、糜竺等人的确切支持之前,王翊并不会掉以轻心。

    刘备见陶谦不高兴,心中迟疑还要不要在这个时候推荐徐盛。按照刘备的想法,陶谦本来就因为徐州本地人和他争权而心有不满,若是在这个时候再推举出一个徐州本地人到他手下,那么陶谦就可能会觉得此前刘备建议“安内”是受了徐州本地人的指使,这对刘备巩固自己在徐州的地位是不利的。

    陶谦此时不见得会乐于接受一个出身徐州本土的部下,但刘备既然答应过徐盛向陶谦举荐他,自然也就绝不可食言。

    他迟疑了片刻,起身向陶谦行了一礼,道:“备知府君为失笮融而不乐,然天下智勇之士何其多也!明公若能重用之,那么何必担忧他人侵犯呢?”

    陶谦听了,不明就里,但他毕竟善于应变,便道:“玄德既出此言,必有见识,可速道来。”

    刘备于是请徐盛站出来,向陶谦拱手道:“当今用人之际,宜不避亲疏,不分贵贱,举贤才而用之。”他看向徐盛,道:“此君姓徐,名盛,表字文嚮,乃琅琊莒人也,勇气绝伦,胆略过人。备冒昧,荐之于府君,望府君能善用之。”

    陶谦便问:“玄德言此君有勇略,有何事迹?”

    刘备便看向王翊,王翊会意,站出来行礼,将徐盛如何帮助他绞杀曹军骑兵之事添油加醋描述了一番,夸耀了一番徐盛的战功。

    陶谦听完,点头道:“如此而论,徐君真智勇之士也,岂可不用?以吾之意,不如先以徐君为假司马,在军中听用,待再有战功,论功擢拔,如何?”

    众人皆称善,尤其是那些徐州本地人,更是满意。

    刘备大喜,看来陶谦的襟怀还不算狭隘。

    徐盛听闻自己一来就被举荐为假司马,也十分高兴,当下行礼拜谢了陶谦和刘备。

    王翊想了想,现在司马这样的职位还不算泛滥,假司马至少也能领兵五百人,这个结果,倒也可以接受。

    发生了刘备荐才之事,这顿饭的气氛瞬间好了很多,勉强算是尽欢而散。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