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方略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十八章 方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次日一早,王翊便整顿了装束,准备和刘备一道入城,与陶谦商议反击曹军的计划。

    王翊清楚地知道,对陶谦来说,刘备是否参加这次军议并不重要,因为以刘备现在的实力,无论如何都无法成为此次交战的主力;但这次军议,对刘备而言却不可错过,因为这决定了刘备该如何在徐州站稳脚跟。王翊身为眼下刘备的首席“智囊”,当然要在左右参谋大事。

    初冬的黎明很有些寒冷,王翊一走进帐篷里,正准备到火边暖暖手,就看见刘备眉头紧皱,在火盆边绕来绕去,而帐中关张等人则齐刷刷看向了他。

    王翊见此情形,便知道军情多半又有变化。

    如他所料,见王翊前来,刘备沉声道:“今晨糜子仲遣人送信来,报说彭城已然失守,曹军将要移兵向傅阳、武原,甚至可能绕过武原一线,进兵郯城。战局有变,如之奈何?”

    相比于众人的震惊,王翊对曹军兵锋之锐已有心里准备,知道彭城失陷,也不如何惊愕,他捋着短须想了想,道:“此前曹军久战疲惫,锋锐已损,故而翊以为若万不得已,可以一战,以求胜机。而今曹军破彭城,士气恐又复振,一旬之内,不可与战矣。为今之计,在于派兵到傅阳、武原协助守城,分兵保守襄贲、下邳两地。只要此四城不失,曹军仍不能聚敛粮草,无法久战。退而求其次,则不守傅阳、武原,但保守襄贲、下邳,而已郯城为后应。徐州若能据深池、保高城,遣游军袭扰曹军侧后,待曹军久攻不下,兵疲意沮之时,再行反击,自可退敌。此乃兵法‘以我之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之论。”

    这一番议论,其实不过纸上谈兵,但也不算离谱,刘备听完,若有所思。

    关羽看了看地图,道:“傅阳、武原乃郯城屏障,自不可失,襄贲亦屯粮重地,理应固守。然下邳临泗、沂之水,当葛峄之山,易守难攻,曹军纵然欲取,只怕也不易得手。子弼建议守下邳,可是担心曹军南窜?”

    王翊点头道:“然也,下邳之取虑、夏丘诸县乃屯田之地,粮草丰饶,曹军若得,足解其困。若下邳有重兵,则曹军不敢深入。”

    “嗯……”田豫沉吟,道:“子弼先生之计,处处陈兵,严防死守,是否过于谨慎了?若曹军不顾大兵,长驱直入,那东海诸郡只怕也要受祸。”

    王翊想了想,道:“国让所言,不无道理,故而此法之要,便在于以游军袭扰曹军之后,诸城相互联络,则曹军不敢轻易进兵。若曹军仍行险进军,则我等可稍张旗鼓,微露行迹,去攻兖州诸郡。曹操在兖州,用法严苛,不得士人欢心,我等若往,必有响应之人,那时曹军身后无主,又岂能言勇呢?”

    众人也提不出比这更好的办法了。在彭城不守之后,徐州可以说再次遭受沉重的打击。这个消息不可能一直保密,一旦为士兵所知,士气只怕会再度下降。徐州军既难以支撑战局,臧霸也不可能把命卖给陶谦,至于刘备,想要卖命还没有资本,故而除了这个笨办法之外,实无其他可行的计策了。

    众人又计议一番,刘备把营中事务暂时交给关羽,自己带了张飞、王翊、徐盛等数十骑入城,去与陶谦商议应对之策。

    不多时到了郯城西门外,糜竺已经在城楼上等候,见刘备一行前来,便令门吏开门,迎刘备等人入城。

    王翊骑在马上,紧跟在刘备马后,环顾城中情形。

    战乱早已使得城中戒严,但城中的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许多,他们是大多来自彭城等郡国的难民,甚至还有豫州、青州、兖州的流民,最远的,则来自三辅之地,距此数千里之遥。

    这些难民,运气好些的,还能与人帮佣,寻一片屋檐栖身,得一饭果腹;境况不好的,就只能沿街乞食,甚至卖儿卖女。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愿离开城市,因为在城内还有秩序可言,粮食不会被抢走,儿女不会突然失踪,离开了城市,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成路边沟渠里的无名尸。

    乱世就是这么残酷。

    王翊目睹此状,悲从中来,暗暗流泪。

    与王翊相比,刘备和张飞等人的心志就要坚定许多,只是叹息而已。王翊知道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恻隐之心,而是他们久在乱世之中,于他们而言,这样的场景可算是再常见不过了。

    刘备一行人离州府正门还有百十步时,王翊便能看到在门外迎接的众人了。

    片刻到了门首,众人飞身下马,陶谦便迎上前来,道:“刘使君不避艰险,千里而来,救徐方于水火之中,谦不胜感激——请入府相叙。”

    众人礼节性地客套一番,又简单介绍了下尚且不认识的人,还是陶谦为首,鱼贯而入。

    王翊把陶谦的举止看在眼中,知道他不是简单人物,自然也不会把他当做是一个没有主张的好好先生。陶谦以诸生为官,历任县令、刺史、议郎,又曾为皇甫嵩、张温参军,近两年在徐州,也曾联合地方官员,公推朱隽为车骑将军,以讨伐李傕等人。

    总而言之,这个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头并不好对付,幸运的是他已经命不长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熬死他。

    紧急时刻,话不多说,众人寒暄片刻,立即转入正题,陶谦忧心忡忡,道:“曹操侵夺州界,兵锋极锐,连败我军于彭城、广戚,我本意守彭城、傅阳、武原,互为犄角,则曹军不敢深入。然昨夜彭城败兵来报,彭城已失。曹军或将移兵而东,长驱直指,如之奈何?”

    他自然会不提自己几次攻击曹操的事情,只谈曹操侵夺州界,众人也无人去揭陶谦的短。王翊暗道陶谦无能,既不能治军,又不能用人,彭城孤悬在外,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他既然想要保守三城,就应该时常出兵干扰曹军,互相呼应。而陶谦却坐观曹军围攻,彭城守军伤亡殆尽,粮草不敷,如何守得住?

    现场明显有很多人没有收到这个消息,所以陶谦一说完,整个大堂就响起了乱哄哄的议论声,只有糜竺等事先就知道内情的人不动声色。为了不显得与众不同,刘备和王翊等人也小小地“惊讶”了一番。

    臧霸、刘备等人远来,臧霸还算是徐州的将领,刘备就纯粹是客将,身份特殊,陶谦见众人无一人开言,出于礼节,便望向刘备,道:“刘使君善用兵,有计略,不知可有一言以教我。”

    这便纯粹是恭维之言了,莫说刘备会不会用兵,有没有计略,就是刘备用兵如神、计谋百出,却名不见经传,陶谦在徐州又怎么可能知道?

    刘备谦逊一番,道:“些须浅见,不足称道,愿为诸公言之。用兵如治国,在道、法、势、术四者,得道者常胜,得法者不败,得势者长存,得术者不亡。陶公虽败,若得用势,可保长存。”

    陶谦就势问道:“平原以为,当如何用势?”

    刘备稍作沉吟,道:“此事不难,所谓用势,既可养势,又可借势。曹操以善用兵而为兖州刺史,然而他用法颇为严苛,不得士人欢心,陶公可遣人至兖州诸郡县,收买官吏,散布流言,以扰乱曹操根本,曹操根基不稳,自然难以用兵于外。”

    众人议论不一,陶谦倒是微微点头,道:“此计可以一试。”

    于是陶谦手下的官吏便开始计议此计该如何施行。

    陶谦又道:“玄德适才所言借势,颇有见地。养势之论,又当如何?”

    刘备笑了笑,道:“借势求诸外,养势求诸内。备虽初到徐州,也知曹军所部青州兵多为黄巾降众,流徙辗转,素无纪律。今到徐州,资财不给,所至抄掠,百姓深恨之。陶公可使人采其大略,宣言于郡县乡里,以扬其恶。然后重赏有功之人,用徐人守徐土,坚壁清野,则可以拒曹操于州域之外。”

    众人听完,若有所思,陶谦则是微不可觉地皱了皱眉,不过他终究混迹纵横在政坛多年,深有心机,很快又收敛了异色。

    刘备的这番话,宣扬曹军的暴行,以坚定民众的抗曹之心,自然陶谦等人也早就想到,因此不以为意。然而刘备所谓用徐人守徐土的方略,却与陶谦的用人方针相背离。陶谦一时间有些拿捏不定,刘备是故意装糊涂,还是真不知道这一点。

    见众人仍旧凝神,等待下文,刘备也不迟疑,侃侃道:“徐州四面受敌,少有山险,要地为彭城、襄贲、下邳等处。此三处城垣坚固,本可坚守。然而今彭城已失,曹军军心恐将大振。宜劝赏士众,使其坚守傅阳、武原,而以襄贲为后据,以重兵守卫下邳一线,不使曹军南掠江淮之间。再以有力之一部为游军,牵制曹军,兼通消息,互相联络,援应不绝,如是内外呼应,使曹军不能得其所欲。曹军求战不得,野无所掠,军资不给,不得不退。然后视其情形,或邀其前,或截其后,则游刃有余矣。”

    刘备说完,归于座上。

    此计一出,众人或窃窃私语,或不以为然,唯有陈登几人,点头称是。

    陶谦于是顾向众人,问道:“诸公以为刘使君之计如何?”

    众人或称“善”,或称“妙”,虽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倒也不是很多

    陶谦心中其实早就有了主意,之所以还向众人咨询,不过做做样子罢了。眼下既然问题基本说清楚了,陶谦也不犹豫,道:“刘使君之计所虑深远,众议以为可。既然如此,便请曹中郎将率本部军入傅阳,许中郎将入武原,坚守二城;元龙领军南下,守下邳一线之地;吾之长子商,出镇襄贲,如何?”

    他这一决策,也不提什么“反击曹军”了,而是接受了刘备坚守的建议。刘备虽然觉得这方略并不保险,但是既然陶谦已经作出让步,刘备身为客将,也就不好再多进言。若按照他和王翊的本意,根本就不没有必要救傅阳和武原,只要勉励两处守军,给他们希望,让他们坚守就可。即便傅阳和武原最终失陷,也可消耗曹军的粮食和兵力。

    陶谦终究是不愿让郯城成为战场,那样对他的声望打击太大了。

    曹豹、许耽是陶谦的丹杨同乡,陈登是下邳淮浦人,这个安排,算是将刘备“用徐人守徐土”的办法折中了一下,也可以给刘备一个答复,颇可见陶谦的权术水平。

    曹豹、许耽为难道:“府君之命,不敢有推却之辞,只是傅阳、武原皆在重围之中,如何能得入城?”

    陶谦奋然道:“吾当亲率诸将至二城,破其围守,以使二位中郎入城。”

    二人于是拜谢。

    要打败曹军,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目标仅仅是进行牵制,进而为进城防守的部队提供机会,那么成功的把握还是不小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