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不得已的决定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十二章 不得已的决定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由于基本可以确定曹操的进攻很快会到来,所以刘备一直将主力放在沛县,以确保能迅速作出反应——不论曹军从任城来,还是从泰山来。

    在军议之后,王翊就开始思考刘备集团的军事部署。

    现在刘备集团掌握的地盘并不大,仅有沛国十五县和汝南、颍川部分地区,豫州其余的陈国、梁国、鲁国,都不在刘备的掌控之中。刘备控制的土地,呈现东西狭长的格局,且政治中心在沛县,极易遭到攻击,长此以往,是非常不利的。

    现在刘备南面以关羽防御袁术,西面以李通等人防御刘表,北面则是以中军主力防御曹操,未来则可以以部分力量加强给徐盛,用于监视曹操的动向,而以主力向南攻击袁术。

    尽量减少敌对的势力,结好暂时无法对付的敌人,而以名将防守边境,中军主攻战略方向,拓展战略纵深,这是多么完美的计划!一旦在豫州站稳脚跟,南攻北守,这将会成为刘备集团的最主要战略。一个集团有四只手,三只手全力防守,一只手寻机进攻,不动则已,一动必定有所斩获。

    王翊研究了不少汉末三国的战争,经过一番总结,王翊清楚地知道,在战乱导致生产力大破坏的年代,战争的相对成本变得非常高昂。

    举个例子,在东汉极盛之时,如果要出动十万人向一千里之外用兵,每经过一个郡,都能在各郡获得足够的补给;而在战乱年代,因为人口变得更加稀少,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则无法有效获得补给,或者就地征集补给的代价更大,每次出兵,要么预置补给于接近前线的地方,要么随军携带辎重,后续运输补充。这样一来,发动战争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和付出的代价就远比和平时代要高得多,战争的突然性也得不到保证。

    或许在和平时代一年能够几次出兵远征,但现在就绝对不行,劳师千里,一年一次都嫌多。所以提高出兵的效率,争取每次出兵都能有所收获,才是最重要的。由此而论,每次用兵,都要仔细规划,确定出兵的目标、规模、时间,以及战况不利之时应当如何应对。

    比如此次出兵帮助陶谦,初期最多出动步骑两万,以防御为主,准备持久作战,一旦战局不利,那么王翊便再度发动沛国的力量支援——即便不能赢,也绝对不能完败。

    次日,根据之前军议的结果,王翊和鲁肃联合向刘备提交了对曹作战的方案,预设了多种情况之下刘备军的应对方略:包括陶谦大败、势均力敌、陶谦小胜、曹操粮尽退兵、曹操因后方不稳而退兵等诸多情况。

    王翊不知道鲁肃是何等想法,但他最看重得是最后一种,这也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是刘备在兴平年间最可以利用的战略机遇。

    四月初四日,陈群回到沛县,面见刘备,带回了郭嘉拒绝征辟的消息,具言其无礼、狂悖之状,道:“如此人才,用之必为害群之马,不用为好。”

    刘备暗叹,眼下用兵,迫在眉睫,他也不可能亲自跑去请郭嘉,看来这事,只能先放一放。

    王翊也是嗟叹不已,想了想,终究没有决定自己跑一趟,一是战事即将发生,王翊必然要督豫州诸军事,豫州是刘备现在的根本之地,不容丝毫闪失;二则是王翊自己的私心——郭嘉才能如何,向来颇有争议,但自己在刘备这里,却是言无不信,计无不从,若是郭嘉来了,又会如何?

    当然,王翊还是抱了一二分希望,亲自用锦帛写了一封长信,派人送去给郭嘉。其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天下诸侯的判断——当然夹杂了一些自己的私货,又极力陈述刘备爱才尊贤德事迹,希望他能来沛县一会。

    他写好书信,叫来朱尚,道:“子元做事谨慎,你引五十精骑,持我书信,去请郭奉孝先生前来一会,我会请陈别驾派人为你向导引路。”

    临别,王翊叮嘱朱尚,道:“郭先生有大才,子元此番前去,务必请他前来。”

    朱尚问道:“如其不来,如何应对?”

    王翊头疼了片刻,下了决心,道:“你当极力延请,如其不来,则必不能为我等所用,可……伪作盗匪杀之!”

    一贯很是温和的王翊,此刻也流露出少有的杀气。

    如此而为,也是不得已。一旦郭嘉不能为刘备所用,那么多半是归于曹操。郭嘉的加入,将会相当程度上增强曹操的参谋力量,何况王翊关于平定天下的构想,不能轻易让别的势力知晓——毫无疑问,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这对刘备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若郭嘉不能为刘备所用,那么以郭嘉的智谋,无论如何对待都不安全,只能忍痛杀之,别无他法。刘备自己肯定下不了这个狠心,鲁肃多半也不会同意,如此,只有王翊自己来做这个恶人了。

    四月初七日,曹操自泰山郡出,陷缯、兰陵二城,屠之,并进围襄贲,徐州震动!

    至此,王翊等人推断的曹军出兵的方向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疑兵可做不到连下两城。

    八日,刘备接到陶谦的战报,虽然他对陶谦的大意非常不满,但在履行盟约上却毫不迟疑。一接到陶谦的报书,刘备即刻传令,军队出动,以张飞为前锋,刘备自率鲁肃、许褚、陈到、夏侯博、张延等为中军,陈群为谋士,长史梁习率兵二千为殿军,一共出兵二万人,前往徐州帮助陶谦抵御曹军。

    以文官梁习领兵,还是出自王翊的建议。

    典农校尉王翊,留守沛县,督豫州诸军事;中郎将、沛南都尉关羽,屯蕲县,御袁术;沛西都尉田豫、丰令徐盛,集结兵力,进入战备状态,准备应对可能的变化——虽然曹操已经出泰山攻克两城,但那难保不是虚招,在沛国一带进行防守是非常必要的,绝不可懈怠。

    便是王翊,也召集起自己的五百屯卫军,驻扎在沛县城外,准备应变。

    但打仗归打仗,各地的水利设施该修建还是要修建,何况这个时候大兴水利还有一个好处——可以把壮劳力集结起来,一旦有变,或武装成军队,或调运辎重,都方便得不能再方便了。对此,诸多官员无不赞同。

    水利计划立刻在沛国和汝南东部启动,动用壮年劳力过七万人——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如果武装一半,也绝对能够抵御现在可能遇到的任何进攻了,何况刘备还留下三万人驻守各地,沛国的防御绝不虚弱。

    与之相比,出兵援助陶谦的刘备实力就有些薄弱了。

    按照此前的约定,刘备每两天令人总结一次战况,写成报书,送往沛县。

    刘备并没有忘记这事,四月十日,王翊接到了九日的战报。曹操围襄贲,陶谦约刘备会击,解襄贲之围。

    王翊不在战场,所以并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但是他感觉,曹操并不是为了攻打襄贲而包围襄贲,更有可能是为了围城打援——这是先秦战史上屡次出现而屡试不爽的计策,曹操没有理由硬磕襄贲坚城而不用这个好用的计策。他立即将这个猜想写在回信里,派人兼程送给刘备,至于是不是来得及,只能听天由命了。

    四月十二日夜,王翊接到了十一日的战报,言先锋张飞已经接近襄贲,目前放缓速度,一面联系陶谦大军,一面搜索驱逐曹军的侦骑,刘备本队离前锋约有十八里。

    十四日,王翊没有接到十三日的战报,心中生出不祥的预感。

    次日,刘备果然传来败报。曹操令夏侯惇以虚兵数千人围城,而令曹仁率轻骑数千牵制陶谦主力,再以于禁、乐进率精兵五千攻击刘备军的前锋张飞,战于襄贲西二十里。张飞只有步骑三千人,战不利,只好求救于刘备本队。刘备担心张飞安危,不顾鲁肃、陈群等人劝阻,率许褚、陈到、夏侯博等万人疾驰往救。

    刘备大队与张飞合兵,击溃于禁、乐进,而曹军大至,众二万余,夹击刘备。刘备与张飞再战不利,向西退却。幸亏梁习与后队赶到,乘高擂鼓摇旗,曹军稍稍退却整队,刘备和张飞才得以脱身。

    此战刘备一方战死一千二百余人,重伤一千六百余人,轻伤能战者二千余,失踪离队者六七百,张飞的前队直接被打残。至于曹军的伤亡,因为刘备一方退却,所以并无详细数字,不过根据刘备的估计,加起来不会超过三千人。

    这仗打的,一战就损失了超过六分之一的兵力,数日之内,刘备军无法再战了。不过损失了过六分之一兵力仍未溃败,可见刘备手下诸将治军有方,士卒保留着相当高昂的士气。

    也幸亏后队的将领们应对正确,不然很可能刘备的那一万人都要全部搭进去,如果战局到了那个地步的话,这场仗也就不用打了。

    不用刘备再说,王翊立刻发兵三千人,押送粮食赶往前线,这样刘备就能将重伤兵送回沛县修养了。与此同时,王翊传信给田豫,让他加紧训练军队,同时可以视情况再征召两到三千人的军队,以待田豫所部东进之后守卫沛西。

    王翊当然希望不用吕布袭击兖州,刘备也能稳住战局,但目前看来,不大可能。

    归根结底还是时间太短,刘备来不及建立稳固的军政制度,军队的训练也不充分,所以战斗力不够强,也因为粮食不足的原因,无法调动全部的兵力。

    这两个问题,非假以时日不能解决。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