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雪中送炭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十六章 雪中送炭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何才能筹集粮食?王翊抓了无数遍头皮,最终确认,在不向大族动手的情况之下,豫州的地面上已经再也搜刮不出一石粮食了。

    由于百姓家里比州府还要穷,所以官府无从征缴粮食,一部分百姓甚至还需要官府不时接济。所以但凭刘备和他手下这些人,已经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刘备不得不召集众文武商议,向同盟借粮。

    也不要多,只要能借得八万到十万斛粮食,便能够勉强度过这段最为艰苦的时间。而且,与之前借粮不同,这一次街粮食吗,一定是有借有还的。

    鲁肃首先提出建议,道:“陈王殿下素与明公相善,肃敢请明公写书付肃,肃愿往陈国借粮。”

    刘备也觉得刘宠是不多的几个能借粮给他的人,所以没有过多迟疑,便写就一封书信,用了私印,交于鲁肃。陈王刘宠据土乱世,并无太大野心,故而严守中立,不参与各方征战。而在不会损失自己太多力量的情况之下,刘宠也确实乐意结善缘。这便是鲁肃如此有底气的原因之一。

    至于陶谦处,刘备并不打算求助于陶谦,盖因陶谦也处于困境之中,虽然没有像刘备这边那样闹饥荒,却也只是勉强不饿死人的程度,无力救援。

    “当然”,鲁肃笑道,“陶府君无力借粮不假,徐州各大族却存粮极多。若其愿卖粮于我等,休道十万斛,便是百万斛亦非难事。”

    陈群担忧道:“谷贵钱贱,恐不济事。”

    王翊当然不是没想过花钱买粮的办法,但是如今豫州大饥,谷一斛万钱,除了颍川、汝南的一些大族之外,无人能有存粮,若是花钱买的话,那些大族必定会乘机抬价——这其中多半也包括颍川陈氏。

    因着这个原因,陈群没好意思把话说出来,但大家却都明白得很。陈家是出君子的家族,但陈家并不全是君子。

    众人商议了片刻,还是决定派人与徐州的大族接触,商议购买粮食的事情,至于价格,贵点也只能接受,总好过饿死。只是如此一来,府库中就一个铜板也没有了。

    鲁肃又道:“肃家中颇有资财,存粮六千斛,若使君不嫌少,肃可写书回去,使君派人,一并运来,肃分文不取。”

    王翊饿得发慌,不待刘备说话,便道:“如此极好。”

    刘备想了片刻,道:“豫州虽困,不宜如此。可算作州府向子敬借粮,秋收之后返还,如何?”

    鲁肃亦不在意,道:“可。”即刻写书付与从人,刘备也派人跟着去运粮。

    众人正商议应向何人买粮的时候,门吏来报,说汝阴太守梁习派人来见。

    来的正是守城父令的军司马陈禄。

    陈禄气喘吁吁地与众人相见,也不待休息片刻,便道:“梁使君知沛国各县乏粮,使下官押运粮食七万斛前来,以稍解乏粮之困。首批二万斛已到城外,下官先入城告知。”

    刘备霍然站起,既惊又喜,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陈君莫非戏言?”

    陈禄连连摇手,道:“下官岂敢诓骗明公?确是梁使君使下官运粮前来。”

    王翊也十分惊讶,问道:“豫州各郡,公私俱匮,无以相救,何以梁使君有粮?”

    陈禄不急不忙,道:“梁使君上任之后,以为欲使州郡大治,必先严肃纲纪,整肃法治,处置不法之辈。然此前数年,豫州纷扰,汝南各县,大族筑坞自守,侵吞人口、土地无以计数;且汝南本袁绍、袁术故里,大族多与二袁勾连,为害尤大。梁使君上任,晓谕百姓,使检举不法,又暗访其与二袁勾结之事,尽知其状。然后量其轻重,或收而杀之,或没产业入官,百姓莫不称快。得粮十余万斛,金宝无以计数。梁使君以汝阴近袁术,朝夕有用兵之需,故而留其半,使下官运半数前来。至于金宝之类,尚在点数,待清点完成,即行上报。”

    梁习这一番操作,有理有据,天衣无缝,又一举多得,王翊自叹不如。

    刘备听罢,抚掌叫好,道:“子虞所虑极是,可密令汝南太守李通,效仿汝阴,查访与二袁交通之人,先加捕拿,然后上报。”

    这些人掌握着相当规模的社会资源,一旦谋乱,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刘备立即令人清查汝南境内的二袁党羽。与之相比,刘备刻意淡化了这些人的横行不法之事。

    刘备使人为陈禄奉茶,道:“明府前来,实解一州之困也!”

    众人亦向陈禄致意,更对梁习感激万分。梁习刚一上任,就为解决缺粮的问题作出如此贡献,无疑极大地树立了能吏的形象。

    刘备先留陈禄吃饭,然后才派人去接粮食入库。

    有了这一批粮食,度过此次难关的可能又大了很多。

    众人正在用饭,又有人来报,言糜竺来访。

    糜竺上次来,还是曹嵩被杀的时候,离现在差不多小半年了,不过在徐州一众官吏之中,他也算这里的常客。就在众人纷纷猜测糜竺此来为何的时候,糜竺已进到厅上,与众人见礼。

    刘备亲下堂相迎,众人亦紧随其后。一番客气寒暄,复回厅上坐下,刘备使侍从给糜竺添了一张短案,上了杯盘碗箸,请他用饭。糜竺也不多推却,坦然入座。

    待看了众人盘中食物,糜竺不由叹道:“人言玄德公节俭,食无粱肉,衣无绮绣,竺尚不信,今日信之矣。”

    众人苦笑,倒是刘备,坦然笑道:“子仲说笑了,备素好华服,喜饮酒,只是今岁大荒,不得不如此罢了。”

    刘备如此坦诚,糜竺也不由得笑了笑,道:“我听闻袁术在九江,士卒百姓取蒲籯为食,尚不得饱;而袁术居于广厦之下,食珍馐美馔,饮三齐之酿,所余者即弃之而不甚惜。与袁术相比,玄德公可谓是尧舜之君啊。”

    众人亦多有附和者。

    刘备避席谢道:“备无德无才,岂敢比圣君之万一?子仲莫笑备。”

    糜竺正色道:“当今能够知民生疾苦者已经不多,而能与民共苦者尤少,所以像玄德公这样的仁人之行,才尤为珍贵。”

    刘备又复逊谢,才问糜竺为何事而来。

    糜竺道:“正为解玄德公之困也。”

    刘备道:“愿闻其详。”

    糜竺道:“我糜氏世代货殖,至竺这一代,颇有资财,玄德公如今乏粮,或许竺能助一臂之力。”

    刘备大喜,道:“子仲可如何助我?”

    糜竺从容道:“竺愿以谷一斛作价二百钱,鬻粮十万斛与玄德公。”

    “十万斛?每斛二百钱?”王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因为这个价格太高,恰恰相反,而是因为太低。

    在前汉五铢钱最为坚挺、粮食产量最大的时候,差不多谷一斗五六钱,合一斛谷五六十钱;东汉五铢钱几经废止,质量大大下降,又无法禁绝私人盗铸,币值大降。平常年月,通常谷一斛二百上下,屡有起伏。糜竺说愿意以谷一斛二百钱的价格卖十万斛给刘备,在太平年月自然算不得什么,可在如今这样的荒年,就是雪中送炭。

    须知如今粮市上,谷一斛已经过万钱,糜竺要价仅仅是五十分之一。

    糜竺又笑着说道:“若玄德公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钱,也可待秋后再还,不计利息。”

    “不妨,不妨!”刘备下堂拜谢,道:“子仲此来,真救豫方于穷厄之间也,备代万民拜谢。”

    至于糜竺表示可以赊买一事,刘备自然没有采纳,豫州虽穷,但是钱还不是最缺的,此前没有把钱全部买了粮食,也是因为谷价太高,花光了府库存钱也只能是聊胜于无。现在糜竺愿意低价卖粮,自然是最好不过。

    糜竺也早就准备好了合同,当下双方各签了名用了押,众官充作邻舍作了见证,当场便把这生意做成了。刘备自然是非常干脆地写了手令,用了印鉴,派人带着糜竺手下的人去提钱。

    做成这笔买卖,刘备心头去了一块大石头,心情大好,便随意问道:“子仲自郯城来,不知陶府君一向可好?”

    听得刘备此问,糜竺叹息一声,道:“不如从前矣!”

    王翊本来就耳听六路,一闻此言,耳朵立刻就竖了起来。糜竺说陶谦身体不如从前,多半是病了,若是陶谦病愈,徐州自然暂时无事,若是病死了,那可就是徐州风云变幻之时了。

    不出所料,糜竺徐徐道来:“曹贼退兵之后,陶府君颇有欢喜之意,于是车骑出行,遍至各县,却目睹郡县残破、百姓流徙之状,因此忧虑成疾,日渐沉重。”

    “医官诊断如何?”这下是鲁肃发问。

    糜竺顾望四周,刘备屏退闲人,糜竺方压低了声音道:“医官言,陶府君之病,积重难返,已在膏肓,不可治矣,度其存世之期,恐不得过岁末。”

    众人纷纷叹息,至于其中情意真假各几分,不得而知。

    末了,糜竺又复叹息,道:“陶府君在徐州数年,虽数有小过,然亦颇有治绩,百姓多感其德,若陶公去,徐州又将托付于何人之手呢?”

    王翊瞥见糜竺有意无意地目视刘备,便知他意,于是道:“此但有德之人可论,非区区在下所能知也。”

    鲁肃、陈群等人皆会意,避而不言。

    何为有德之人?刘备字玄德,可不就是有“德”之人吗?当然,曹操也有“德”,但在徐州人眼里,应该早就丢得差不多了。

    刘备于是劝解道:“天佑仁人,陶府君终能无恙,子仲无需过虑。”

    糜竺欲言又止,旋即称“是”。

    傍晚,刘备留糜竺吃了顿便饭,糜竺便辞道:“粮食交割关乎生民性命,我当亲往,从速运来,玄德公不必相留。”

    众人送出门外,糜竺于暮色中飞身上马,在从人的保护下驰骋而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