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诸葛氏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十七章 诸葛氏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送走了糜竺,众人回到厅上。

    张飞到底比较莽撞,不是很沉得住气,当先问道:“糜子仲有托徐州与明公之意,明公何以避而不应?”

    刘备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益德认为我应该直接表明我意?”

    张飞刚想说“当然”,又犹豫了一下,于是摇头。

    刘备微笑,道:“这便是了。糜子仲为我们考虑,备自然十分感激。然而若我果真是有德之人,那么徐人必定会拥戴我掌管徐州,自然不必我去强争;若我是无德之人,那么即便我依靠诸君的谋划和子仲等人的支持,暂时占据了徐州,也不能长久。何况陶公尚在,足以保徐州安稳,尚且不是讨论徐州归属的时候,诸君以为呢?”

    众人皆服其论。

    刘备又道:“虽然糜子仲已经卖粮给我们,但陈王那边,依旧要去一次,此事尚需辛苦子敬。”

    鲁肃领命。

    众人也无异议,有借有还,一来一往,才能有交情,这是人之常情,在政治关系中也相当程度上适用。

    依靠从糜竺那里买来的粮食,以及梁习派人送来的粮草,加上鲁肃又从陈王宠处借得粮食六万斛,豫州应该可以暂时摆脱饥荒了。

    这是一件大好事,只要第一季庄稼收上来,就等于刘备集团在豫州初步有了根基。而豫州百姓在刘备的治下吃上了饱饭,也就意味着刘备集团的统治能够被豫州人认可。豫州的大族虽然是刘备集团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仅论重要程度,还是不如数百万黔首。

    接下来的时间,众人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准备秋收,和准备保卫秋收。

    大争之世,也是大饥之时。饥饿的不仅仅是百姓,那些不事生产的军阀同样饥饿。典型的例子是淮南袁术,历史上他两次因为借粮不成,便派人消灭对方。受害人,一个是陈王宠,一个是庐江太守陆康。

    饥饿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而且会用最卑劣的手段,穷尽办法。

    “希望这个秋天袁术没那么饿。”王翊自言自语。

    实际上,这个秋天袁术确实很饿,不过他的力量都在孙策率领之下攻击庐江太守陆康,暂时没时间来抢豫州。

    尽管如此,该有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少。

    因为除了袁术之外,也可能会有各地流民入豫州就食。

    这是一个既好又不好的事情。虽然在今年春夏也有不少饥民进入豫州,但主要目的还是抱着渺茫的希望求活。可是今秋豫州大丰已成必然,那么原本看起来渺茫的希望就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粮食。

    可以预见,各地饥民得到消息之后,一定会大规模的涌入豫州。这些饥民,如果处置得当,定居在豫州,将会成为刘备增强自己实力的助力。如果安置不当,就会成为一个炸弹,把稍微得到安定的豫州炸得粉碎。

    面对王翊提出的这个可能,刘备也颇觉困扰。但是他到底不是那般目光短浅的人,当即责成王翊等人拿出解决办法。

    王翊既然敢于提出这个问题,自然早就有了解决的方略,当下道:“可以令各县调集军士,在边境道路上设立关卡,囤积粮食。若有流民到来,则造册登记,编成部曲,缺粮的则发给口粮,愿从军者,选其勇壮者为兵;其余分在各县,归属各县令长管辖,令其开田自养。”

    安置饥民,不可能总是养着他们,开田自养总是不容须臾迟缓的办法。最大的困难是,今年已经到了秋天,离春耕还遥遥无期,虽然可以种一些生长期短的作物,但终究不可能替代粮食。这半年的时间如何度过,着实是个大问题。

    刘备当下道:“若入豫州就食之饥民过多,可分一半到徐州,徐州逢曹操之乱,死者极多,三郡残破,若有这些饥民定居,多少可以恢复生气,陶公必定不会拒绝的。”

    鲁肃赞道:“明公妙策,既然如此,何不用王子弼旧计,大开民屯,如此可无乏粮之虞。”

    王翊暗暗向鲁肃竖了个大拇指。

    刘备沉思片刻,道:“不妥不妥,民屯只可作为一时应急之策,然而聚敛过甚,百姓虽不敢反,心中怀怨,日后必然生变,长远来看,还是录为编户为好。”

    编户齐民实行得好,是前汉强盛的原因之一,实行得不好,也是后汉衰落的原因之一。

    编户齐民,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国家控制更多的人口,屯田制也可以起到这个作用,但是适应了编户齐民制度下相对宽松的兵役、劳役制度的百姓,必定不会喜欢屯田制之下过多的约束。

    若是把屯田制放得过于宽松,又与编户齐民之下的生产制度没有太大区别,收益不多,却要另置官吏管理,成本实在过于高昂了。

    见刘备如此执着于编户齐民,众人也不敢再多说。

    之后的几天,糜竺的粮食陆续运到,鲁肃也从陈国返回,带回了大批粮食,众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只要粮食不在仓库里放着,无论有多少可以入账,总归是不放心。

    二十六日,休沐日。

    刘备召集了无事的众人,备了些蔬果之类的东西,在府上闲谈。

    这段时间以来,刘备集团的几个主要人物无一刻得闲,更无一刻不担忧。眼下大麻烦终于暂时解决了,心情甚好,所以谈论间皆是喜笑颜开。

    正闲谈见,门吏来报,说有自称琅琊诸葛氏之人来访。

    谈笑声戛然而止。

    王翊当初路过阳都,刻意去拜访了诸葛家,想要预先结交一下诸葛氏那两位未来的大人物。也是王翊运气好,见到了诸葛玄本人和诸葛氏诸昆仲姊妹。那时诸葛玄已经卖掉了大部分家产,准备在春夏间南下避难。如今才到豫州,想来是因为曹操来攻,道路阻绝,因此没有成行。

    诸葛氏人物风姿,王翊时常和众人提起,刘备更是耳朵都磨出了茧子。眼下有诸葛氏的人物来访,众人更不迟疑,刘备当先,众人随后,鱼贯而出,迎接来访之人。

    若能得诸葛氏之龙相助,即便刘备创业的过程中不能得其力,也可保政权百年不衰了。

    这也是百年大计。

    王翊一眼便瞧见门口立着那人,不是诸葛玄又是何人?他身边站着诸葛瑾,诸葛瑾身后站着诸葛亮,真如芝兰玉树生于中庭。

    刘备疾步迎上前去,笑道:“今日清晨,喜鹊上梅梢,我便知有贵客前来,没想到竟然是子贡先生纾尊前来,备有失远迎,恕罪!”

    诸葛玄连称不敢。

    王翊也上前与诸葛玄相见,道:“子贡先生,数月不见,可还安好?”

    诸葛玄笑答曰:“劳子弼下问,微躯无恙。”

    刘备又笑问道:“想必这二位郎君,便是子弼常常提到了诸葛氏龙虎了?”

    诸葛瑾温言谦逊,道:“岂敢?子弼先生过誉了。”

    诸葛亮问道:“子弼先生,敢问何谓龙虎?”

    王翊愕然,旋即笑道:“《易经》云,‘云从龙,风从虎’,你兄弟二人日后当为叱咤风云之人,如何当不得龙虎?不过眼下虎未曾啸,龙不曾翔,可先为伏虎、卧龙也。”

    众服其论,于是诸葛氏兄弟又得号曰“伏虎”、“卧龙”。

    众人一番寒暄,到堂上坐定。

    刘备使人添了果蔬、茶汤,问道:“子贡先生近来在何处闲住?”

    诸葛玄答道:“本来玄以为北方动荡,欲南下扬州避难。子弼先生劝我说,扬州战乱不休,袁术数度侵攻,又不能安定黎庶,非久居之地,劝我往荆州去。玄以为子弼所言有理,便欲在春夏间南下,不想曹操又攻徐州,道路阻绝,因此不能成行。六月下,曹兵退还兖州,道路得通。玄携诸子侄南下至郯城,闻说张子布在彼处闲居,因此前往,与之谈论近月。如今方辞了张子布,准备南下荆州。恰从此间过,本不欲烦扰诸位,小侄亮力劝,因此上门叨扰。”

    刘备笑道:“子贡先生贤人也,能到访敝处,备高兴还来不及,岂会不乐?”于是让张飞取酒来招待叔侄三人,张飞无奈,只好去了。

    豫州禁酒令执行得很严,但是禁酒令颁布之前便已经酿好的酒不在禁止之列。张飞素来好酒,听说要禁酒了,便加紧囤积了一些,天知道他是凭借着何等毅力,忍住没有喝完。不过现在全部便宜了众人,除了诸葛氏叔侄尚不明就里,众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诸葛亮好奇之下,连连追问,简雍趁张飞取酒不在,与三人解说,三人亦大笑。

    酒食到,刘备亲为三人把盏,众人也纷纷致意,只有张飞抱怨众人欺负他老实。

    众人又复大笑。

    酒过三巡,陈群道:“刘景升名闻海内,誉满天下,子弼劝先生南去,倒也不能说错。荆州安乐,实乃避乱之所。只是嘉听闻,刘景升“善善恶恶”,恐非用人之主也。”

    诸葛玄因问道:“何为‘善善恶恶’?”

    陈群笑道:“‘善善’者,谓刘景升‘善善不能用’也;‘恶恶’者,言刘景升‘恶恶不能去’也。如此之人,优柔寡断,多谋少决,安得为人主?”

    刘表虽然能辩善恶,但知道人贤能却不能任用,知道人作恶却不能罢退,不过是老好人罢了。

    众皆言是,惟刘备不语。

    诸葛玄叹息道:“此亦玄之无可奈何也。”

    王翊忽然道:“子贡先生何不就留在豫州。如今我主虽然不比刘景升带甲十万,地方数千里,却也镇守一州,地连数郡,足以护一方安定。子贡先生若留在此间,待徐豫靖安,也可就近还乡,岂不胜过在刘景升手下度日?”

    诸葛玄似乎有些意动,却还不能决断。

    现在就是拿出筹码的时候了。

    刘备道:“先生若留在此间,其余备不敢言,大县守令、一郡之丞,先生还是当得起的。”

    大县县令秩千石,郡丞秩比二千石,刚一出仕便能得到如此重用,也只有刘备这般求贤若渴之人才舍得如此高位。

    历史上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然而彼时豫章却已有朱皓、华歆两个太守,各自拥兵,诸葛玄根本没有争夺豫章治权的能力,不过是个空头太守,根本比不得在刘备这里,能够掌握实权。

    儒家各派观点不同,但总体还是主张入世安天下的,诸葛玄也不例外。所以当刘备抛出如此优厚的条件之后,诸葛玄也没有过多推辞,当即答应了下来。

    瑾、亮二人暗暗点头,颇觉满意。

    言毕,刘备又道:“如今州府中尚缺一记室,不知可否屈子瑜之才,暂当此任?”

    记室史虽然官职不高,却位在中枢,能参阅机密,可谓位卑而权重,诸葛瑾初到,能得如此信任,连王翊也有些意外。

    诸葛瑾连忙站起身来,道:“蒙玄德公看重,只是瑾有老母幼弟,须时时看顾,恐怕……”

    “哈哈!”刘备摆手笑道:“不妨不妨,州府左近尚有空宅,子瑜可将家人搬进去居住,这样便能公私两顾了。”

    “如此,瑾多谢明公了。”诸葛瑾也不再迟疑,答应下来。

    “嗯……”刘备又看向诸葛亮,道:“至于亮贤侄,年纪尚幼。若是愿意,便可随子瑜在州府出入行事;若是要读书,州府藏书也随你观阅,如何?”

    诸葛亮年未及冠,刘备许他出入州府,却没有要求他必须做任何工作,便是想让他在学习之余,能够有机会接触政治,可谓用心良苦。诸葛亮聪慧远过常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毫不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一切皆大欢喜。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