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会议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二十一章 会议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虽然糜竺和陈登的信里并没有说参加这次会议的人都有谁,但是用脚指头也能猜到,一贯和陈登、赵昱等人不和的曹豹、许耽等丹阳派是不会参加的。

    这次会议的结果,将决定刘备能不能得到徐州本地派的全力支持,顺利地接过徐州。所以在王翊看来,这次会议至关重要。

    刘备只带了王翊、陈群、陈到三人,在糜竺等人派来的心腹的引导之下,很快在一个装饰得非常华美的厅堂上见到了糜竺。这是糜竺在郯城的一座私宅,平时不曾用到,这次总算派上了用场。

    座中众人,有糜竺兄弟、陈登父子、陈瑀、赵昱等人,这些都是徐州大族之中的主事之人。但还有一个人的到来,却是王翊和刘备都没有想到的,那个人就是孔融。

    “呵呵……”孔融微微笑道,“平原一别经年,风采更胜往昔啊!”

    孔融面色白皙、形貌俊伟,清隽之中带有几许硬朗之气,是个风度翩翩的中年美男子。

    刘备对孔融很是尊敬,还礼道:“若非文举公提携,备无以至今日,请文举公受备一拜!”刘备一边说着,一边行礼,孔融连忙上前扶起,道:“玄德不必多礼,此次只论才具,虚名不足为道。”

    若非孔融的大力推崇,刘备还真不能在关东士林之中有这么好的名声,所以这一拜,倒也值得。

    陈群也很敬重地对孔融执晚辈之礼,倒是王翊,对孔融这样的清谈骨鲠名士并不感冒,但碍于刘备的面子,也虚情假意地说了一堆“久仰大名”之类的话。

    这才轮到陈登、糜竺上前,道:“这几日治丧,辛苦玄德公了。”

    刘备其实并不觉得辛苦,但还是道:“陶府君仁人,能为陶府君身后事略尽绵薄之力,固所愿也。可惜天不佑仁人,陶府君享年不永,使生民无所依靠。”

    众人闻言,颇有悲伤之色。

    在这种情况之下,悲伤并不能解决问题,但却是必要的。

    哀悼了逝去的陶谦片刻,众人方各自落座,徐州原有众人在左,刘备一行在右。

    远道而来的孔融作为客人不便说话,还是糜竺当先开口,道:“如今陶公已薨,徐州无主。陶公临去时,曾嘱我等,言‘非刘使君不能安徐州也’,令我等迎使君为徐州牧。使君意下如何?”

    陈登也道:“今汉室陵迟,海内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万,欲屈使君抚临州事,还请使君勿辞。”

    刘备自然想要徐州,而且眼下他也有足够的实力接下徐州,但是他也并非没有顾虑,道:“陶公随去,二子现在,子承父业,自然之理也。”

    说来众人在这里讨论徐州的归属,却没有陶谦的亲属在场,无疑是很不合理的。

    陈登点头,道:“使君无须忧虑。”便让人请公子商、公子应。

    陶商和陶应就在后堂,二子见了众人,亦复为礼,方对刘备道:“如今关东大乱,互相攻伐,家族夷灭者不可胜计。我兄弟二人无才德,若领有徐州,不异于孩童怀抱稀世之珍行于闹市,必自取其祸也,实不敢受。刘使君有英雄器略,实治乱之人,推贤德而归之,当仁不让,复何辞焉?况且家父遗命,我兄弟二人不敢违背。还望使君万勿推辞!”

    陈寿评刘璋云: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虽不符合道德与公理,却是对乱世争衡的最真实写照。陶商与陶应若领有徐州,也会被人夺取,若是幸运,还能保全性命,若是不幸,则家族夷灭,这在当今并非少见。

    陶谦二子如此有自知之明,倒也让刘备不好再劝,道:“备非是不愿领徐州,只是才能、兵力不足以保徐州无恙。袁公路近在寿春,此君四世五公,兵多将广,何不迎为徐州之主,则无忧他人侵犯。”

    若是在不知道袁术是什么货色的情况之下,刘备可能还会真心说出这样的话,毕竟袁术表面上的势力还很庞大。但是现在而言,这话就是纯粹的推托之词,并不见得有什么诚意。

    听到刘备建议迎袁术来徐州,陈瑀立刻站了起来,道:“袁术目无君上,擅自占据州郡,这样的人,是祸乱的根源,应该竭尽全力扫除掉,如何能用朝廷的州郡,迎合这样的逆臣呢?刘使君这样的话,难道是忠臣应该说的吗?”

    也不怪陈瑀火气这样大,他当初任扬州刺史,就是被袁术给赶走的。现在刘备竟然给袁术说好话,他自然不高兴了。

    刘备自知语失,急忙谢罪。

    陈登也道:“袁公路骄矜豪奢,绝非能治平乱世之人,为什么要把徐州托付给他?使君雄才大略,足以比拟古代的贤君。使君若是答应接手徐州,我们愿意为使君募集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就像五伯那样的功业;再下一等,也能割地守境,书功绩于青史。如果使君不能听从我等的劝告,那么我们也不能听从使君的话了。”

    孔融虽然经学传家,但却不是那种迂腐之人,言辞犀利,当即道:“袁公路岂是忧国忘家的人?他家虽然累世公卿,但现在都是冢中枯骨了,何足介意!当今之事,百姓归心,上天赐予,使君若有意,唾手可得。俗语云,天予不取,悔不可追!使君还有什么可迟疑的呢?”

    赵昱道:“袁术贪残而无道,曹操多疑而凶狠,袁绍善得人而不能用,在昱看来,都不是足以托付州郡的人,只有使君宽严有度,弘毅忠厚,堪为人主。希望使君不要因为爱惜羽毛,便弃徐州之人于不顾。”

    说起来若非陈登刘备等人联合把笮融搞下台,赵昱说不定就要遭他毒手了。当时陶谦虽然痛恨笮融,但终究念及同乡之情,只不过把他一撸到底,关在牢里。现在陶谦不在了,暂时也没有人有权力决定笮融的生死,所以依旧关着。

    陈珪是老一辈的人物,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是分量还是很重的。所以当陈珪站起来的时候,众人都静了下来,很认真地听着。陈珪并未多言,只是道:“术量狭而不能治州郡,不能为人主,只可利用,不可信之。刘使君若一味推辞,那么老夫也不敢请教,只好回家读书去了。”

    众人又连番劝谏,刘备终于答应下来,道:“如此,备定不负诸位厚意。”

    于是以陈珪、陈瑀两个老一辈人物为首,糜竺、陈登、赵昱、糜芳等人随后,一齐拜见新任徐州牧刘备。陶谦去世之前,早已准备好推荐刘备继任徐州牧的遗表,加上赵昱、阴德、刘馗、陈登等郡守、国相的奏疏,一并择日送往长安。

    决定了徐州的归属,接下来,就该讨论如何应付陶谦的那几个丹杨同乡了。

    讨论这样的事情,显然有的人需要回避。孔融本来就对徐州内部的斗争不感兴趣,他主要是来为刘备站台的,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告辞离去。

    孔融既然离去,也不须再顾忌什么了。刘备直接问道:“以诸公高见,当如何行事?”

    陈登直接道:“丹杨兵骄横不法,欺掠士民,人怨极重。以登愚见,可杀笮融,罢曹豹、许耽,其余军吏,黜退不用,然后寻其罪状,徐徐治之。”陈登正直而有智略,忧国忘家,对这些人自然是早看不顺眼了。

    不过王翊却有不同的看法:“元龙虽是好意,然而丹杨军吏若罢退,必散在各处,反而为祸,难以剿除。不如遣之回乡,使其据丹杨,助刘繇以抵御袁术。则日后若下江南,亦有所用也;丹杨兵得回故乡,必感使君之德,不复为乱。如何?”

    陈登的办法更加正义,而王翊的办法更讲求实效,刘备一时难以决断。

    还是陈登道:“子弼高见,登所不及。日后若能并吞江南,乃大业之基也,使君不必犹豫。”

    刘备于是决定下来,打算等到陶谦的葬礼结束之后,再找个机会,威逼利诱,赶走这群看自己不顺眼、自己也看不顺眼的丹阳兵,然后物尽其用。

    赶走这些丹杨兵,刘备心中也没什么可惜的,丹杨兵固然战斗力强悍,但是军纪不好,又好勇斗狠,骄横难以管理,还是打发走比较好。等他们到了自己的故乡,总不能再到处抢劫了吧?

    至于王翊,更不对丹杨兵感冒了。在他看来,士兵的战斗力主要取决于训练、装备、身体素质和斗志四个方面,和士兵是不是好斗基本没有关系。甚至于恰恰相反,好斗的士兵,往往对军令的执行不够彻底,袍泽之间还容易产生矛盾,更不利于作战时互相配合。

    定下来赶走丹杨兵的方针,接下来就是讨论一些具体的细节性问题。

    比如花多大成本让他们开拔?如何防止他们抢一把就跑?该用什么理由让他们回家?如何联络刘繇,表示己方的善意?等等。

    这一些并不是简单的问题,万一丹杨兵暴走,那么徐州就完蛋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