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传国玉玺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二十一章 传国玉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孔明,你说我决水灌寿春的计划,可不可以实行?袁术虽然是叛逆,可是城中百姓,都是我大汉子民,如此虽能速胜,但我还是有些于心不忍。”王翊路过龙亢,顺道去见诸葛亮,便提出了这个问题。

    诸葛亮反问道:“那先生有更好的的办法,可以既不损伤百姓,又能速胜袁术吗?”

    王翊摇头道:“没有、寿春城池坚固,如果我不惜将士性命,日夜强攻,自然能够攻下,可是……将士的命也是命,我一样舍不得。与之相比,城中的百姓,终究尚未谋面,便能够狠下心来……虽然说起来自私,但确实如此。”

    诸葛亮道:“先生所想,并没有错。人都是先亲自己所亲,然后亲人之亲,这是人之常情。何况如今天下板荡,百姓痛苦不堪,岂止是淮南这一隅之地呢?先生应该考虑到普天之下黎庶的痛苦,然后用最短的时间消灭袁术,去解救更多的百姓……这样才能救更多的人,即使是史书之上,也不会对先生有什么苛责的。”

    王翊听完,顿觉拨云见日,拜谢道:“多谢孔明教诲。”

    诸葛亮谦逊道:“即便没有小子多言,先生也能想通此节。眼下淮南大局已定,亮想一同道淮南去,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王翊点头允了,他当初把诸葛亮打发到龙亢后方,就是担心前方兵凶战危,怕有不测,现在大势已定,基本安全,也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二十三日,王翊和诸葛亮回到龙亢,诸葛氏兄弟相见,颇为欢悦。

    “诸君,水攻之事,准备得如何了?”王翊问道。

    关羽答道:“寿春周围矮墙基本修筑完成,引水的沟渠也大致完工,不过我担心他们从水流的变化看出我们灌城的企图,所以尚不曾塞住河道。”

    王翊道:“云长做得极好,这样,袁术就没有办法了。”

    关羽道:“明公对此事怎么看?”

    王翊道:“明公让我自行裁定。我以为唯有此法,我方代价最小,破城最速,别无他法。”

    诸将皆点头。

    王翊道:“不管这些了,继续进行,还有,围城的矮墙修得厚实坚固一点,不然承受不了水的压力,可能会先崩塌。”

    众将领命。

    五月二十八日,引水灌城的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

    “袁伯,我要见袁伯!”已是亥时之后,阎象不顾守卫的阻拦,强行闯进了袁术的府邸。

    正在饮酒作乐的袁术见阎象来了,脸上飘过一丝不自在,随即笑道:“阎主簿来了?来人,给阎主簿增置一席!”

    侍者从命,阎象大怒,道:“袁伯,你将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你知道吗?”

    袁术脸色一变,闪过一丝怒气,道:“阎主簿不要口出胡言,动摇人心。你几次说贼军会决水淹城,可是他们的围墙修得那么矮,壕沟修得那么浅,根本不像是要淹城的样子。主簿是杞人忧天了吧?”

    阎象抗声道:“袁伯,如今诸城俱失,独寿春尚在,孙策自立之心已显,外无救兵。我们坐困孤城,不过是凭借着城垣高峻,粮食充足,兵力众多。对方的壕沟是浅,围墙也低,淹死人不容易,可是淹没我们的仓库,让我们无粮可用,却已经足够了。没有了粮食,再高的城墙,再多的兵将,又有什么用呢?敌人只需要围在城外,就可以把我们都饿死啊!”

    袁术悚然而惊,他之前只想着淹不到自己,也淹不死人,自己府中有很多粱肉,但士兵却没有。他们仰给于官仓,一旦官仓被淹,又当如何?城内的仓库自然选了相对较高的地方修筑,地基也高出地面二尺,可是如果水深三尺五尺呢?这么多的因素的综合作用,加上侥幸心理,让他的思维迟钝了。

    他立刻下令道:“命纪灵带上所有能带的将士,把补给都移到高处,准备防水!”

    阎象匆匆传令而去。

    肥水边上。

    “先生在犹豫什么?”诸葛亮问王翊。

    王翊等人正站在河堤边上,水流已经被堵住,水位不断升高,其实现在就已经可以开始决堤了。

    一旦决堤,滔滔河水会顺着之前依地势开出来的几里长的沟渠,流到事先修建好的围墙里面。围墙的缺口已经被堵住,水流有进无出,很快就能在寿春城中形成深五六尺的积水,这些积水将会把袁术的存粮全都变成发霉的有毒粮食。

    王翊道:“我在给他们留一点时间。袁术手下不是没有聪明人,但是袁术喜欢享乐,并不待见他们。如果他能醒悟过来,赶紧转移粮食,那么还能够保留下一部分,不会立即就到人吃人的境地。只是城内的百姓,黑灯瞎火,他们又能准备什么呢?”

    “将军,河水快要溢出来了!”魏延提醒道。

    由于梅雨的持续,肥水的水位涨得很快,更不用说他们还用大量的土石堰住了河道,使得水流不畅。

    “文长,我走之后,你便决堤吧。”王翊下令道,在决堤的当晚,他已经下令各营移营高处,只留下少数士兵观察水流情况,并监视水位。

    次日,王翊登高瞭望,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矮墙之外,没什么积水,矮墙之内,却水深五尺,如此估计,城内水深也在五尺上下,估计没什么地方不被淹了。

    “袁伯!”“袁伯!”……

    见袁术到来,站在水中的诸将纷纷向他行礼。

    袁术嘴唇动了动,苦涩道:“如今水来了,可我们却不是鱼鳖,不能活在水里。”

    纪灵道:“我们赶到仓库的时候,大水已至,末将只好命令数千将士,每人扛上一袋粮食,站在高处避水,所以藏在地窖里的粮食,一粒也没能救出来。由于城中处处低洼,无处可以放置,官仓之外水尤其深,无法通行,有些士兵已经扛着粮食站了一夜了。”

    袁术失魂落魄,道:“剩下的事情,阎主簿你来安排吧,本伯累了。”

    阎象于是指挥着士兵垫高路面,让扛着粮食的士兵通过,把粮食扛到袁术的府邸去,那里地势稍高,积水很少,便于储存剩下的粮食,也便于控制这仅存的养命之粮。以前是袁术比粮食重要,现在,即便阎象也不得不承认,粮食已经和袁术差不多重要了。把粮食放到袁术的府上,袁术的死士们就只用保护一个目标——在饥饿面前,很少有能靠得住的,死士还稍稍让人放心。

    “袁伯,如今粮仓被淹,象点数一番,所余的粮食不过五六千石。如今城中百姓无粮,士兵饥饿,这几千石粮食根本不够支用多久。袁伯要早做打算啊。”阎象面上满是愁云,如今他可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金块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这个时候还真不如一袋粮食重要。

    舒邵道:“既然城中百姓无粮,袁伯也没有粮食供给他们,不如放他们出城,这样也少些变乱。”

    袁术心神俱疲,摆了摆手,道:“放吧放吧,放出去也好,反正水未退,他们也不会来攻城。”

    舒邵领命去了。

    袁术忽然坐起来,问道:“阎主簿,你说我们能不能求和?”

    杨弘苦笑道:“我们坐守孤城,城中无旬日之粮,他们为什么要答应我们求和呢?”

    袁术道:“我有传国玺啊,只要敌将退兵,我可以答应把传国玺给刘备!不……不用他们退兵,只要他们答应让我去河北,我就把传国玺给他们,绝不失信!”

    虽然不抱什么希望,但阎象还是打算尽自己的职责,道:“既然袁伯有此意,那象愿往刘营一行。”

    袁术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站起身来抓着阎象的手臂,哭道:“如此,我的性命就托付给主簿了!”

    阎象领命而去。

    “传国玺,真在袁术手中?”王翊有些不信。

    阎象道:“当初孙坚讨董卓而入雒阳,在雒阳宫中得此玺。孙坚常在外征战,将此玺交给其妻吴氏保存,袁伯从吴氏处取得此玺。”

    王翊冷笑道:“国玺本汉室之物,自当归于天子,私相授受,皆非人臣所为。”

    阎象不在这个问题上多言,道:“将军退兵,袁伯将此玺交给将军带回。将军意下如何?”

    王翊笑了笑,道:“此事事关重大,我须与诸将商议,阎主簿且在别帐等候。”

    阎象下去,王翊令人请关张等诸将。

    传国玺,象征天命,虽然本质上不过是一块残缺的玉,但普通人并不见得这么想。

    诸将之中,有主张答应袁术的,如张飞,他们出身小地主,对天命很是敬畏;有反对的,如关羽,他们游侠出身,对天命这种虚无的东西,就不怎么在乎;还有赵云这种良家子弟,就比较倾向于答应,而且答应之后就不该毁诺;与之对应的,自然也有答应之后,拿到玉玺,然后再搞掉袁术的建议——反正消息的源头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外人能如何?

    王翊忽然看向诸葛亮,他虽然年少,但常有惊人之语。

    诸葛亮会意,道:“亮有一言,请诸公静听。”

    众人随即安静下来。

    诸葛亮道:“诸君大都以为玉玺就是天命,可是亮却不以为然。若是玉玺就是天命,那么秦得了天命,为何二世而失天下呢?孙文台得了玉玺,却中道而亡,袁术得了玉玺,如今却困守寿春,朝夕难料。高祖先推翻了暴秦,然后才得了传国玺;世祖先定了大势,然后才得了传国玺。他们都是先得了天命,然后才得到玉玺的例子,所以说,在无道之人手上,玉玺不过是一块印章罢了,而有道之人,也自然会有天命加身,不是玉玺能够决定的。况且玉玺是始皇帝所制,那在此之前,诸多圣王的时代,难道就没有天命了吗?那么那个时代的天命,又是什么呢?若说是大禹所作九鼎,那么九鼎为什么又会没于洛水呢?诸公,天意在乎人心,天听自我民听,先有天命所归,后有玉玺。天命何在,取决于君道所在。图谶之说,天道玄远,岂可轻信?”

    众人于是信服。

    王翊让人请来阎象,正式答复了他——袁术最好的出路,就是率吏民出城投降,那么可以考虑从轻发落;其次的,就是自杀,那么家人最多贬为徒隶;最次的,就是据城顽抗,那么城破之后,玉石俱焚。

    阎象听完,不发一言,转身离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