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飘渺歌声来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二十七章 飘渺歌声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在皖口筑城,并不是王翊仓促的决定,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皖口的水路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天下未定之时,江南尚且不那么重要,而一旦天下已定,那么大举开发江南将是缓解人地矛盾的最佳策略。那时皖口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自能成为江淮之间新的枢纽之地。

    至于现在,皖口也是渡江攻取江南的最佳跳板之一,虽然不如历阳——毕竟历阳离江南的核心地带只一江之隔,而皖口还须多走几百里路——但也没有太大分别。王翊当然想要转军历阳渡江,但那意味着又要多走好几天的路,他实在懒得走了,还是等新的大将上任之后,由他自己决定为好。

    一连在皖口留了三四天,王翊每日里泛舟垂钓,倒也颇为自在。

    “中郎,皖口新城的选址已定。”随军的文吏来报。

    王翊接过规划的草图,新城前临大江,右依皖水,南北九里,东西六里,有两座水门,三座陆门,若是建成,必将成为江淮之间的重镇。王翊大略看了一下,他对这些风水和建筑大略是一窍不通的,自然也就不多放厥词,把这些事情交给手下人来办。他把这份草图交还给文吏,道:“建城是千年大计,不能轻易动工,需要仔细勘察地脉,不着急动工。要向江南用兵,战船必不可少,应当先把战船造起来。我会移书后方,征调粮食、钱财,你们可以就地募集人力。”

    文吏问道;“此城叫什么为好?”

    王翊想了想,道:“方今天下纷纷,民人不得安定,我们起兵征战四方,不过为求一个安乐世界。安定、安乐皆已存在,不宜重名,那这座新城就叫安庆罢。”

    文吏领命而退。

    王翊登高而听卑,见大江浩渺,天地寥廓,草木竞长,千万年风起雨落岿然自若,而人生一世,不过百年,醉心利禄,终究也不过换来一抷黄土六尺碑,顿觉索然。倒不如将此身尽付与山水之间,享乐天真,来得快活自在。此念一起,就无论如何也消不去,他自是孑然一身,无牵无挂,所念的似乎也只有一点仁心,看不得天下苍生受苦受难。想到此处,他心中顿觉大安,也暂时息了归隐的念头。

    回想起来,刘备对自己推诚相信,文武将吏也莫不深加敬重,这俱是不能轻易辜负的情谊,若不有以报答,就算真能卸下肩上重担,也难得清净自由。说起来,王翊为官之前,既已父母俱丧,又无亲戚朋友,更无家室子息,如此三无人员,刘备也能信而用之,倒也真可见刘备的不凡之处。

    “中郎,陆太守来了。”王翊刚一回寨,恰好遇到赵云,得知陆康到来的消息。

    王翊问道:“陆太守带了多少兵来?”

    赵云道:“没有带兵,只有轻车一辆,子侄数人,陆公似乎身有疾病,我已请他们在中军帐中少坐,中郎何时去见?”

    王翊下意识地捋了一下胡须,俄而点头道:“我们要在庐江筑城,自然要与陆公谈妥。子龙,我们去见陆公。”

    赵云应诺。

    “陆公亲至,翊适才在外,故而有失迎接,请陆公恕罪。”王翊敬重陆康的气节与辈分,自然当先行礼,赵云亦随后行礼拜见。吴郡陆氏累世高名,虽然在这个年代还远远比不得中原的高门,但在吴郡却可以称得上首屈一指。日后渡江,若得陆氏的支持,可以事半功倍。

    陆康在陆儁的搀扶之下站起身来,道:“老夫疾病缠身,不能率军当先,惭愧。如今时日无多,来见征南,有事相托。”

    王翊讶然道:“前方见陆公,贵躯虽然微恙,也未如此,何以今日相见,到了这个地步?”

    陆儁替父亲答道:“父亲自庐江被围,坐不安席,旦夕忧思,是以积劳成疾,已在腹心。后围寿春,疾病愈重,驱驰南下,不得休息,是以如此。”

    王翊叹道:“陆公忧国爱民,世间纯臣。但有所托,翊自当从命。”

    陆康于是坐下,道:“老夫自为庐江太守,履职尽责,自问不愧,虽死无憾。如今老夫年已七旬,旦夕将死,当上表辞官,乞骸骨还乡。然而老夫也深知当今权臣在位,朝政不由帝主,深以为恨。刘使君奋英雄之志,展骐骥之才,挽汉室之倾颓,扶大厦之将崩,必在乎于刘使君矣。故老夫愿与刘使君一同上表,荐刘使君属意之人为庐江太守。征南以为如何?”

    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王翊还琢磨着怎样让陆康同意自己在皖口筑城,陆康就提出将庐江交给刘备集团。但是王翊自有打算,他想了想,道:“陆公之言大善,我听说公维(陆儁字)兄跟随陆公左右,仁厚爱民,深得陆公的家风。翊想把公维兄举荐给刘使君,请公维兄接任庐江太守——不知陆公意下如何?”

    陆康断然拒绝,道:“愚子无治平之才,徒知仁而不能用威,难以大用。”

    王翊忽然想到什么,道:“皖口要地,当长江之险,翊想上书刘使君,在皖口设县,治舟船,公维兄熟知造船之事,不知可愿屈尊为县长?”

    陆儁道:“此事容某思之。”

    王翊点头,淡淡笑了笑道:“此事不急,公维兄可从容处置。我听说陆公幼子天性纯孝,从孙议聪敏神慧,不知能否一见?”

    陆康显然对陆绩和陆议都很满意,笑道:“不想征南也知愚子和愚孙之事,不过事有不巧,去岁我便差家人送他们回吴郡避乱去了。不过事会之来,岂有终极?征南想见,来日方长。”

    王翊笑问道:“不知此二子年岁几何?”

    陆康道:“幼子绩年方八岁,从孙议长绩五岁。”

    众人赞道:“陆氏后继有人,俊彦秀出,陆公可以无忧了。”

    又复攀谈一阵,陆康辞去,要回舒县。王翊率众人送出十八里之外方回,谓赵云道:“若是明公用我之方略,遣将渡江,攻略江东,子龙认为何事为重?”

    赵云对于此类事颇有见解,道:“自是平乱为先,然后用贤能,抚黎庶,全其人、地,使其各安本业,江东自然可定,不复多劳。若是随意杀戮,但用兵威,不施恩信,则终我等众人之世,江东亦不得久安。”

    王翊点头道:“子龙之言极是,何不上书明公言之?”

    赵云笑道:“云所言乃自然之理,明公岂能不知?纵然明公身在后方,不知详细,诸公亦知此理。既然无论如何明公都会这样做,云又何必上书赘言呢?”

    一番话说得王翊哑口无言,不由得感叹,赵云就是太朴实。建言献策一旦被采纳有效,皆是功勋。虽然赵云不说,刘备也会这样做,但若他进言之后刘备再这样做,就显出了赵云进言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能给他的政治生涯加分。可赵云对此毫不在乎,便可见其谦退有德、不争荣宠的气节,与之相比,王翊实在是有些无地自容。

    归途之中,晚风轻抚树梢,翠竹掩映流水,王翊目睹耳闻,顿觉胸中块垒尽消,心神圆融如意,十分畅快。

    正策马徐行间,忽闻不远处林下水边传来阵阵女子的嬉笑,间而夹杂着清亮悦耳的歌声,虽然因为距离太远而听不大清,却能听出满是空灵脱俗的意境。王翊似鬼使神差般地拨转了马头,循着声音而去。

    众人无不讶然,赵云见状,道:“我与中郎有事商议,你等且先回营寨,不必等我们。”

    众人心中虽有疑惑,但都知道赵云和王翊关系亲近,也十分放心,于是从骑与众人皆原路返回,赵云策动白马,追上了王翊。

    “中郎哪里去?”赵云扯住王翊所骑白马的辔头,笑而问道。

    王翊蓦然惊醒,尴尬道:“我闻那边水边林下有人声,故而好奇,过来看看,从骑何在?”

    赵云答道:“我让他们先回去了,中郎想必不会怪我。”

    王翊哈哈一笑,道:“自然不会。”

    赵云见王翊无回头之意,问道:“中郎还要去看?”

    王翊一副神秘的表情,低声道:“子龙称我的字便可。子龙适才可听见人声?有女子作歌,辞曰‘鸿蒙初判,清浊始分。大道生我,逾于神明。仰天地寿,偕日月行。惜乎不永,混沌无期’,此歌苍凉闳放,为变徵之声,令人垂泪,何乃似神人语也?”

    赵云闻言,侧耳倾听,却什么都没听到,面有疑色。

    他正要相问,忽闻那边有歌声飘飘渺渺传来,入耳清越,细细一听,正是:

    “清若天河水,皎若昆仑雪。

    形胜巫山人,质如蓝田玉。

    浣纱碧溪边,谁人知妾意?

    好水濯我心,意气比风烈。

    北望尽尘埃,南望使心怯。

    何人闻我声,将心托日月……”

    歌谣对仗虽不甚工整,然两汉诗歌本就不讲究这些,反而带了不尽的从容意气,在清婉空灵之中又夹杂着几分悲哀彷徨之意,令人闻之而堕泪。

    赵云听完,忽地笑道:“子弼诓我,哪来什么神人作歌?只是浣纱女吟唱楚地歌谣,不过子弼若想窥之,云倒是乐意奉陪。”

    王翊一愣,旋即捧腹而笑,看来这浓眉大眼的赵子龙,也不见得就始终是个老实人啊。

    ……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