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史密斯的军事教学之二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们的洪流第一百一十三章 史密斯的军事教学之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讲到了这里,史密斯突然停了下来,他看着天王,说想专门就上海战役中太平天国与鞑靼人队伍之间武器装备问题好好地说一下,请问天王和大家能不能给他这个时间让他就这个话题说下去?

    卢森就笑着问大家,众人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于是,卢森就点头让他继续往下说。

    史密斯就举起了拳头,向大家示意,意思这就代表武器。

    然后,他说:“在武器装备方面,天国与鞑靼人队伍的差距也相当明显。但比起第一次战役,太平军装备显著改善,第二次战役中,法军发现浦东李容发部至少有几百支西式滑膛枪,而第三次战役时忠王麾下数万人竟有1/3配备各种西式枪械,大多是老式滑膛枪。但这些洋枪多数是缴获和走私所得,型号杂乱,质量低劣,许多枪根本不堪使用或打不准,且由于弹药来源匮乏,实际作战中并不敢多放,影响了战斗效果,部队中仍装备抬枪、火绳枪等旧式枪械,这些采用火绳发火的武器射速慢、瞄准困难,而且一遇雨天就不能使用,这样的话,多数太平军的战斗力只有以刀矛等冷兵器计算了。

    在这次上海的战斗中,联军和常胜军使用的制式步枪为英国.577英寸恩菲尔德1853/步枪和法国m1859式11mm步枪,都是雷汞发火的前膛来复枪,由于有膛线,精度和射程有了相当保证,当时西方弹道学家试验表明,在200步距离处射击,滑膛枪所费子弹相当于来复枪的2倍,300步处为5倍,400步处至少l0倍。超过400步射击距离,滑膛枪已完全失效,而来复枪在800码处还可射击较大的目标;在1000码处,弹丸还有足够的末端能量,可穿透4英寸厚的软质松木板。因此,有人说,与当时的其它轻武器或冷兵器相比,每个握有来复枪的士兵等于拥有一门可达同样有效射程和最大威力的火炮,加上雷汞发火可以在阴雨天射击,单兵火力上联军和常胜军占据压倒优势,而他们的训练水平、单兵素养和火力组织能力又让这一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清军、尤其淮军仍处在和太平军同等水平的冷热混编、热兵器中土洋混编阶段,但由于编制固定,后勤统一,实际效果好于太平军,且由于身处上海商埠便利,加上列强大力支持,洋枪供应源源不断,即使损失也易补充,火力提高很快。淮军刚到时洋枪还很少,但第三次战役时已有足够洋枪将全军所有鸟枪替换。”

    讲到这里,边上一个人递给了史密斯一碗水,史密斯笑着向他表示感谢,喝了两口,又接着往下说:

    “尤为令人遗憾的是,即使在各种炮的使用上,我们与敌对的方面也是相差悬殊。太平军的火炮主要是自造土炮,由于采用泥模铸造,气孔较多,加上冶铁技术落后,铁的杂质多,炮身容易炸裂,不得不加厚管壁和加上铁箍,导致火炮笨重;此外不懂得尺寸比例和弹道学远离,全凭经验出发,又没有完善的瞄准装置和实用的炮架、炮车,导致火炮准确性差、使用转移不便;太平军中也有少量“洋庄”即西方铸造的熟铁老式滑膛炮,这些炮采用新式炮架和瞄准装置,携带方便,且炮身较为耐用,但太平军自己不能制造,一旦损失无法补充,影响了使用效果;太平军在战役中也缴获使用了极少量西方野战炮,由于相同的原因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而对方呢?联军和常胜军全部使用西洋野战炮,英军、常胜军主要配备6磅、9磅、12磅、24磅和32磅前膛野战炮,并使用爆破弹、实心弹、霰弹等多种炮弹和适合不同射程的发射药;法军还装备了当时最先进、被称为“小四寸”的1858式四英寸后装线膛野战炮,这些洋炮的大量使用改变了战场格局,此前清军对于太平军凭借城墙坚垒为依托、使用望楼为耳目的防御体系束手无策,如今洋炮却可以轻易将这一切夷为平地,高桥、青浦、嘉定诸战,清方都是依靠联军或常胜军用炮火摧毁太平军阵地才取胜的。

    清军在上海之役中仍以装备旧式中国炮和“洋装”为主,即使淮军也只在最后阶段装备了10门左右西式野战炮,但由于多数战斗中他们能得到联军、常胜军或会防局炮队支援,所以同样可以在火力上轻易压倒太平军。

    于是,就又回到了刚才所说的火药问题,由于物资匮乏,太平军使用的火药只能使用以城砖和草木灰熬制的土硝,琉璜则因来源困难含量更少,这样的火药燃烧性能尚可而推力不足,用作枪炮发射药则射程、穿透力都大打折扣,不论是土枪土炮还是洋枪洋炮都不例外,这就使得即使装备完全相同的太平军和清军遭遇,清军也能轻易地在太平军射程外用火力杀伤他们。

    这里,我略微提一下水师的问题,清方的优势水师控制了制江权,保障了上海城的侧翼,西洋舰船上的重炮又给予沿江太平军以极大的杀伤。在第二、第三次战役中,联军、常胜军大量使用浅水炮舰和武装轮船,在水网密布的上海地区取得了极大便利,一方面,浅水炮舰的炮火可以延伸到陆军火力不及的纵深和侧翼,另一方面,轮船或小艇可以运输少量突击队和火炮运动到太平军腹地抢占要害;此外,由于拥有轮船之便,清方即使出现部署错误,也能很快弥补错误,用轮船将兵力迅速运送到缺口地区,在第二、第三战役的许多关键时刻,正是由于轮船将清方援兵及时运到,使得太平军功败垂成。

    上海之役暴露了太平军火力不足、尤其射程不够的弱点,此后的苏南各役中,常胜军、淮军先在太平军射程外用精确炮火摧毁其工事、然后再用步枪火力扩张战果,成了教科书般经典的战法,由于装备的差距,太平军对这种战法束手无策,导致苏南各地纷纷失守。

    而最值得我们天国的领袖们考虑的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上海之役的险胜使得淮军发展壮大起来了。由于亲眼见到洋枪洋炮威力惊人,西洋军制训练下的军队作战凌厉,上海战役结束后仅4天,清廷就谕令选派军官学习西洋兵法,并认真学习洋人制造枪炮技术,“以为自强之计”,而切身感受到洋炮威力的李鸿章走得更远,战后不久,他就先后把淮军中的抬枪队、刀矛队统统改编为洋枪队,使得淮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完全装备火器的步兵,并大量搜罗洋炮,扩编洋炮队,还雇用英国人马格里在上海附近的松江设厂制造枪炮弹药。

    我所说的这些,出了战术上的分析,再就是对清廷中淮军这一股新式军事力量的担忧,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些,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的。”

    听完了史密斯的讲话,半晌,大家都没有说话,还是梁王张宗禹开口打破了沉默,他说:“我与鲁王马上就要调过来两万的军兵进山来,可是,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最先教给他们的会是些什么东西呢?”

    听了这么直截了当的问话,史密斯倒是来了劲儿,他比划着说:“我亲爱的梁王殿下,你和鲁王的士兵进入山谷中的第一天起,我要通过简单的平跑步等方式来观察一下士兵们的身体状况,如果没问题,能通过的,他们就将开始一些具体的训练。那么,我也知道,很多的太平天国的军官也会质疑,为什么就用我一个人的想法来改动天国的固有的军制呢?

    那么,我就要告诉大家,我所依靠的绝不是我一个人在几个月里就研究出来的东西。

    我所依靠的是什么呢?就是英国皇家的步兵操典。

    在英军的步兵操典中,共分为八个步骤:1、士兵们听从号令装填滑膛枪;2、维持现在的阵形行军接近敌阵;3、与敌阵距离约100米处,减缓行军速度;4、与敌阵距离约50米处停止;5、听从号令用滑膛枪对准敌阵;6、每列向敌阵一齐射击、再装填、再一齐射击(反复);7、当敌阵十分混乱,阵形大乱之时,听从号令装备刺刀;8、全军突击。

    这些,听上去有些简单,对于一名士兵,实现起来也并不困难。但让数千人组成的庞大军团在血肉横飞战场保持一个个队列,作出整齐划一的动作,不管身边是什么样的动静,是水还是火,你都得按照指令去进行,这就不是什么队伍都能做到的了。

    法兰西共和国的将军斐耶评论英国的红衣兵,“英军的光荣基本上来自严格的纪律,以及士兵的冷静和顽强”可是,这遵守严格军事纪律和冷静顽强的士兵是怎么得来的呢?那就必须要通过严格、科学、缜密的训练才能得到。

    说到这里,史密斯友好的看着梁王张宗禹,“那么,我亲爱的梁王殿下,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您的问题没有?你是否满意以这种方式来训练您的士兵呢?”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们的洪流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们的洪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们的洪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们的洪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