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少年设计整倭儿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红岸风云第7章 少年设计整倭儿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张文萃心想:都说孙胜斌鬼点子多,看来真不假。于是就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说出来听听。“孙胜斌瞧了瞧身边的这几个小孩,然后坏笑着说:“雄本他爸不是个商人么,经常不在家,只要我们想办法把咱学校院里大杨树上的喜鹊窝掏下来,堵在他家烟囱上不就得了。““这招不错,只要不被发现,可够雄本那小子受的。“王思奇附和着说。张文萃心想:这招虽然有点缺德,但一时自己又想不出什么别的好办法,也只好这样了。

    孙胜斌仿佛看出了张文萃的心事,走上前说:“不用文萃哥亲自出马,我和王思奇就能办好。“贾六清也要去。王思奇斥责道:“你嘴笨,手脚也笨,要是再让人捉住,就坏了大事了。“

    要说孙胜斌和王思奇也真属于那种调皮捣蛋的熊孩子,说干就干。孙胜斌趁先生休息时,一个人爬上大杨树,费了不少工夫,才将喜鹊窝拽了下来。当天夜里正逢初一,天上只有微弱的星光,伸手不见五指。孙胜斌、王思奇两个人来到雄本家住的平房外,看周围没人,孙胜斌跳到雄本家的房上,小心翼翼地把喜鹊窝塞到烟囱里,又蹑手蹑脚地爬了下来。就在这时,远处传来几声狗叫。以为有人来了,孙胜斌、王思奇吓得拔腿就跑。

    话说雄本第二天早上起来,帮助母亲蓄好柴火,好生火做饭,用火柴点着后,只见火不往里走,反而不断地外喷,着了一会儿就开始往外冒烟。雄本以为外面没风,就出门一看见天上的云彩纹丝不动,就嘟囔了一句:“确实没风。”于是安慰母亲说:“可能是没有风的事儿,烟囱抽不上去火,一会儿就好了。“

    可惜事与愿违,不到一个时辰,雄本家的屋里已经待不了人了。雄本和母亲呛得直咳嗽,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雄本低着头冲进厨房,把火熄灭,然后打开门窗把烟往外放。看来不能在家吃早餐了,雄本和母亲只好去街上的饭馆要了两碗馄饨。回来时也巧,正好遇到前来探听消息的王思奇。这小子走近一看雄本双眼红肿,一定是被烟熏的;近前一听雄本不住地咳嗽,一定是被烟呛的。这娘俩一身的烟味,边往家走,边商量炉子不好烧是不是炕堵了。

    眼见着就到了上学的时间,看来今天也就只能这样了,雄本的母亲就让雄本先去上学,明天再请假掏炕。

    王思奇把自己打探到的情形向张文萃、孙胜斌、贾六清讲了一遍,逗得这几个人哈哈大笑。张文萃心想,这么一折腾也够可以的了,要是被发现就不好了,于是就对孙胜斌、王思奇说:“差不多也解气了,咱们还是就此算了吧!要是被发现,让人家找到先生那可就要受罚了,今晚你们俩就给人家把喜鹊窝掏出来吧!“

    当晚孙胜斌和王思奇分好工,一个把风,一个上房掏喜鹊窝,没用上10分钟就把事情搞定了。趁着夜色,他俩一路小跑地赶回家中。回去的路上,这两小子还不忘编好瞎话,骗家长说到张文萃家温习功课去了。回家后,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这一夜,雄本和母亲睡了一宿的凉炕,冻得这辗转难眠,娘俩一早起来对着镜子一看,都生出了黑眼圈,就像一大一小两只熊猫。

    第二天一大早,这娘俩就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挖来黄泥,把炕面刨开,用饭勺子把灰一勺一勺地掏出来。就这样忙活了一个上午,终于算是掏完了炕。雄本拿来火柴一点,果然火往里抽,架好柴草后,火呼呼直响比平时还好烧了许多。这娘俩脸上放射出了兴奋的笑容,相互对视后,雄本的母亲不忘教育起孩子来。她对雄本说:“你父亲曾经说过,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一定要正视它,不能置之不理,那样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困难就会变成大困难,最后就会无法解决。所以就一定要勇敢地去解决掉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雄本认认真真地点了点头,并大声回答道:“我一定会努力的!“

    他们俩要是知道有人捣鬼,一定会把鼻子给气歪了。

    这一日,张文萃、孙胜斌、贾六清三人早早来到学校。先生坐在前面,没戴花镜先点了一遍名,当点到王思奇时,孙胜斌一看那小子没来,就机智地站起来替着先答了一声到。等点到孙胜斌时,王思奇还没来,孙胜斌哪敢再站起来答到。先生喊了几声不见动静,就问道:“这孙胜斌是不是还没睡醒呢?“正在这危急时刻,王思奇刚好歪歪斜斜走了进来。贾六清一看高兴地说:“刚,刚睡、睡……“本想再说个醒字。没等他说完,先生就怒道:“怎么,孙胜斌刚睡,实在是太不像话了,罚他抄写《孝经》10遍。“

    1928年秋,张文萃的父亲把刘德荣接了过来,选了一个黄道吉日给二人完了婚。

    因为一直生活在农村,初到张家的刘德荣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无论是窗明几净的二层洋房,还是院中拴着的高头大马,还是桌上摆的各色书籍,还有古玩字画,及柜子中的名贵旗袍,还有箱子里的长短枪支,这些她都没有见过。

    在家时,作为家中的长女,从8岁开始,放牛打柴这些活就都落到了刘德荣的身上。淳朴的中国农民对耕牛有着特殊的感情,春种秋收都离不开。大部分农民家的牛老了,都会选择让它们终老在牛棚里。

    家里的男丁春夏需要驾辕除草,秋冬需要抹墙上瓦,放牛的事就落在了刘德荣身上。一个8岁的女孩,每天赶着四、五头牛到村外去放养。除此之外还要再拾回一捆柴草,有时把刘德荣累得直哭。哭过之后,活还得照干不误,要是背不回柴草来,父母会责罚的。

    西伯利亚暴风雪堪称世界之最,东北的冬天就深受其影响,一进入12月份,就会刮起大烟炮,有时一刮就是几天,只见狂风怒吼,风雪漫天,那可真是飞禽走兽无踪迹,路上行人苦断肠。

    风雪过后,为了节省食料,挨过漫长的冬天,牛还是要照常去放的。刘德荣牵着牛去啃食那些露在冰雪外面的庄稼杆,不一会,手就冻得通红。冻得没办法,就用冰雪搓一搓,有时冻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就伸到衣服里暖和一下。刘德荣的童年有的只是劳作,并没有其他孩子那些快乐的回忆,惟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那双比男人还要大的手。

    张家只有一个佣人郑妈,有时一大家子的人还真忙不过来。嫁到张家后,刘德荣几乎什么家务都做,洗衣,做饭,侍候婆婆,这让郑妈轻闲了不少。

    张文萃对父母包办的婚事虽然没有反对过,但心里也不是十分认可。刘德荣身高1.7米,长相一般,没上过一天学,而张文萃知书达理,向往着新生活,两人之间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文化程度相差也很大,这注定了这桩婚姻中的男女都不会幸福。就这样,张文萃和刘德荣虽然每天都睡在一张床上,但也就仅限于此。双方除了简单的问候外,说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孝敬老人。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到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自发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1931年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1931年9月21日,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1931年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1931年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

    沈阳城内的老百姓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就做了亡国奴。穷老百姓没什么办法,想跑也没有路费呀!为了避难,张文萃的母亲领着他们兄妹和刘德荣登上了开往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的火车。他们不知道,这一走从此再也没有和张姓族人联系上。

    1931年11月4日,日军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中国守军。1931年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张文萃和母亲、妹妹、妻子流落到富拉尔基郊外的一处村子里,买了处房子后,身上带的财物很快就花光了。

    本文为(http://)首发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红岸风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岸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岸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岸风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