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9菇射神人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爱恨无俦正文 129菇射神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一脚还真管用,康康退了两步立在门前甩甩头,好像听懂木子因的安排,不再亦步亦趋跟随行进。

    好在当年逃命的印象多少还在,子因记得是从后院茅厕往北山跑的,尽管如此找到坠身的地洞附近,差不多是中午了。幸亏那时他在地洞周围做过记号,一大一小相对两棵树都刻过字,尤其那棵小树,是木子因一手裁削、最终长成壁溜势直。

    蓦然,一个光亮闪闪的影像映入眼眸,木子因走过去察看,正是自己当年刻完字、扔下的那把短刀,那是契丹匪徒准备杀他的兵器,想不到居然至今还在,尽管已是锈迹斑斑。子因躬身拾起锈刀唏嘘摇头不已,提着刀回走五六丈,向前后左右寻视片刻,似乎在追问怎的会这么巧,在这里捡了一条命。

    此时虽是春花灿烂、草木青翠之际,依然可以看见,唯有西面坡陡而且深,依稀记得管家在此同贼兵短暂搏斗,多半被贼兵砍伤滚下山,自己虽然跑不动竟掉进地洞里,拼死拼活后居然能活下来,现在看来真是不可思议。

    子因向山谷里拜了拜,心里盘算回家再给谷管家立个碑,自言自语我木子因、今生能保全性命,竟是许多人、甚至连狗都加以援手,看来我木子因命不该绝。

    木子因立于山顶思绪万千,猛然想起西北面、有一块刻着‘菇射神人’的岩石,于是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崖壁前。发现四周依旧寸草不生,站在石台上俯视整个姑射山,内心隐约觉得,这次想找谷管家交给自己的布包,但似乎并不是自己正真的想法。

    而当再次看到‘菇射神人’几个字时,想起那时说过,要拜会感谢这位菇射神人的,如今虽然自己已长大,文史熟读思想明确,对菇射神人难免有些怀疑。但这地洞与石台近在咫尺,若说毫无联系,连自己也难以相信,唯一的就是下去看看,亲自登门拜访一下。

    想到这里,子因拿起被遗弃的那把锈刀,将地洞周边的杂草乱藤稍加清理,再将所有的缆绳结成两根,一并拴在自己曾经刻过标记的那棵高大的树干底部。

    为防备万一,他还是做了保险的选择,将其中一根沿洞口放下,另一根拴在腰间,将两根绳都试了试,然后双手抓住预先垂下的绳索,双腿盘绕缓缓下滑。

    开始尚可看清洞内藤蔓条条、晃晃荡荡,随着地洞不断加深,光线也渐渐昏暗,已无法看见蔓藤之类杂物,洞内也似乎变得开阔,感觉整个身体摇摆不停,并且有一股冷气在不断扰动上行,只觉阴森四面袭来。

    初时还能抵挡,谁知之后竟牙关颤栗,有一种不自觉的不可抗拒的战抖,连抓住绳索的双手,都有点不灵活起来,子因不免有些后怕甚至后悔,心道这地洞万一深不见底,那可怎么办?

    子因忽然又担心起来,会不会下面有毒蛇猛兽,早已饿极了正等着寻找食物,犹豫停顿片刻,他想退却回头,但一想到对菇射神人的许诺,子因不得不咬咬牙,坚持继续登门拜谢下去。

    木子因心道,菇射神人会救我的,他救过我一次,自然就会有第二次,想到菇射神人就在洞底下等着他,又坚定了他自我无畏的信心,好像菇射神人注定、会在危难时刻出手帮他。

    因而子因越发踏实宽慰,手臂劲道骤生,下滑愈加快捷,越下越深再朝上望去,洞口俨然成了夜空中的唯一一颗亮星。

    速滑让他暂时遗忘了危险和恐惧,突然好像传来一声极细微的嗡音,隔一会儿他停住下滑之势凝神再听,果然又有‘嘀嗒’、‘嘚’、‘嘀嗒’,那响声明显是熟悉的水滴声。

    子因一阵欣喜激动,潜水游泳他在家之时就算得上灵便,何况后来在姑射山,闲时又得到不少锻炼,估计这洞底没什么好怕,冷意也一下消失了,下滑也加快不少。

    ‘扑通’一声跟着整个人落水,木子因发觉水温并不如何冷,忽然间想起什么,又慌忙跃起,抓住绳缆肩膀一阵酸麻,不经意间好像碰撞到什么,跟着哗啦水响,有东西掉在水里了。

    木子因睁眼四下察看,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再抬头搜索洞口,连微光都没有,急忙掏出火绒、火镰乘隙点燃,粗略看了看洞底形势好做预判。

    原来里面乃是一溶岩洞,刚才碰落的是一不大的钟乳圆石,于是木子因用油纸紧紧包好火石火绒,揣进怀里慢慢潜入水中。水里一股清凉,却一点也不冷,在水中他试着移动一下位置,发觉有的地方并不深,仅齐胸而已,而且感到洞水还在暗暗流动。

    子因又在水里寻觅一阵,发现超出一人多深的水位只有两处,其中一处便是刚才坠落钟乳石之地,木子因下潜几次一无所获,心想谷管家的布包、怎么会不在洞底呢?

    难道八年没及时打捞,布包就在水里烂了不成,那也不对啊!现在想来,包里是有些银子甚至金子的,可自己在水中折腾好久,什么也没捞着。

    又一想不对,这水既然流动就一定有出口,那就顺着水流再找找,于是解开身上的缆绳,又怕回来找不到绳子,干脆再将两根绳子缠在一起,横竖拉扯开来,易于返回时触摸找到。

    然后,子因沿着水流慢慢摸索,左拐右转三四处,不时地传来“吧哒、吧哒”的滴水声。

    突然前面微微有亮光,子因大喜放弃了一路摸捞,快速游走,谁知水位竟越来越浅,到洞口时已不及大腿深,洞口却越来越宽阔,犹如大厅一般。

    仰望无数长短不一的钟乳石,在头顶垂下甚是壮观,洞内不少石器中规中矩,看出有人工打磨的痕迹,好像有石桌又好似石台,其中一件特别宽大,像是石床又像不是,旁边还有三四个石凳,想来一定有人在此居住。

    子因走到石桌前,见桌面上一个石罐、两个石碗和三个石碟,除此外并未发现筷子,于是试探着、用手在石桌上轻轻抚摸,觉得光滑清凉颇为奇特。

    木子因由此推算,这里是常人居住之地,于是开口轻声问道:

    “这里有人吗?小生木子因,特来寻找失物意外到此,若是打扰了尊驾,木某就此道歉告辞离开。”

    说完之后木子因静静倾听,许久也没有回话传来,却隐约听见有沉闷响声,子因深感诧异循声冲出洞外,只见迎面一股清泉喷射而出,和洞中的暗流汇合在眼前的清水潭中,最终形成一股溪水,沿着南面的崖底潺潺东流。

    随着溪水前行不远处,有一间蛮大的茅草屋,就搭建在六棵大小不一的树干上,最小的一棵树有一人合抱粗细,而最大的一棵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参天大树。

    子因粗略估计眼前巨木,起码两人伸臂合抱不过来,抬头再看更是吓一跳,似乎只要大风这么一吹一摇助力,这棵树随之就能得势,将高耸的山体击碎乃至晃倒坠落,或许这山谷本就是这棵参天大树,东西扫荡、南北摇摆了数百年才开辟形成的。

    屋顶是白茅斜披,偶尔有散乱的青翠蔓延,那是几根野藤顺着树干攀沿而上,零星占据遍布茅屋棚顶的写照,只是藤蔓虽然顽强,但长势并不旺盛,或许是因位居乔木林荫之下的缘故,尽管时令已是四月之后,早已出了春。

    溪边一行四棵梨树整齐匀称,恰是花开的雪白,馨香袭人明艳纯粹,好像正等待着主人的回归。木子因大奇,难道果真是神人居处,不禁小心翼翼,四下察看心里七上八下,拿不定到底是立刻高声拜会,还是不惊动主人顺其自然。

    犹豫之间走近茅屋,细看茅屋临溪而建因陋就简,除背崖一面是茅草扎成隔墙篱笆,两侧屋墙呈半开半掩之状,迎面更是无遮无拦。

    奇特的是里面别无所有,唯有正中一块六尺径长的乳白色圆形石台,石台不高略有二尺盈余,四周是细碎的沙石夹杂若干鹅卵石,台面光滑如镜一尘不染。

    圆石南面仅一尺之隔的、是一块呈四方形灰黑色的平石,平石足有四尺见方,而且也很光滑,平石似乎不厚,只是稍微凸出沙地约莫一寸,明显比圆石矮许多。

    子因粗略估计,泥沙之下两石块可能埋入不多,目睹一圆一方一白一黑、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块硕大且造型独特的怪石,一北一南摆放在茅草屋里,其形状大小和方位用意,着实令木子因大惑不解。

    木子因盘坐在石台上,两手好奇地摩挲着圆石边缘,抬头巡视茅屋正前方,见两丈之处左右各有一异形石架,大小相似约六尺长三尺宽、厚约一尺。

    石架旁又各有一石凳,那是明显供人使用的,子因走下石台过去一看,难免惊讶不已,原来两个石架的台面上,都被人用利器镂空了一部分,显得有些古怪。

    木子因站在左边石架旁观望,不明白为何眼前平整的台面,其中上部被镂空一指多深,凹陷的部分分明是一柄剑的影像,凹陷的剑影中、还有两个横隔的支架,整个剑影的正中,刻有‘九龙剑’三个篆书字体。

    而剑影的凹槽外上方台面,刻的是隶书‘欲演九龙先修御龙’,子因伸手触摸发现,这些字并无凹凸感表面平滑,显然这并非利器所刻,木子因很是奇怪,再看剑影下方则刻有不少小字,整整齐齐排满整个石台表面。

    再看右边石台的镂空部分,在左右两侧均拉扯起数根丝线,这分明是一座特制的石琴,木子因一眼瞥见琴额上刻写的篆书,却是‘菇射琴’三个大字,他竟然产生一丝莫名的冲动,自然而然就走到近前。

    子因本就无意阅读左边剑台上,那苍蝇般大小的文字,何况他于武学一道早已哂然,对所谓‘九龙剑’之类刀枪兵器,更不感兴趣,所以才来到右侧的菇射琴台架正面,仔细审视这古老而又匀润的石琴。

    这架石琴比木子因之前所见、所弹的任何琴器,都要宽得多而且更长,估计它迸发出的声音,应该是更加细腻清脆、更富穿透力且能传得更远。一种冲动的欲望引导着他,子因竟莫名其妙地端坐在琴台旁,他好奇审视这具石琴,目数之下居然是九根丝弦,超出师传的七弦调琴。

    虽说古时琴具也有十弦、十八弦甚至三十二弦不等,但指法音调截然不同,再看龙池凤沼,更远超寻常瑶琴。龙池顶端同样刻有隶书‘欲奏射琴先习乘云’,其余部位仍旧整整齐齐刻满小字。字迹虽小却是毫厘不失、笔画清晰如新,无需凑近便可阅读,似乎是为边学边练、而故意保留安排的。

    想起师父平日教授自己的《逍遥游》琴曲,木子因坦然就坐正挥袖欲弹,五指未落蓦然觉着有些不妥,心念闪过便悬臂停住。

    想到此乃神人之物焉能乱来,子因慌忙站起身对着山谷、恭恭敬敬作揖一周,并再三大声致歉:

    “小生木子因,冒昧拜访菇射神人,敬请原宥!还望仙家不吝赐教。”

    山谷中只是传来阵阵回音,不停地嗡嗡作响并无异样。

    “……菇射神人……不吝赐教……菇射神人……不吝赐教……!”

    良久良久回音渐渐消失,木子因方才坐下,忽然间,就听见身后偏西位的断崖下,传来“哗啦”一声闷响。

    子因应声立起,回头紧急看去,那儿正是溶洞的出入门口,地下洒落了一堆石块,子因瞧着惊出一身冷汗。

    想到当时出了溶洞口,若是喜不自禁大喊大叫,极有可能被坠石砸死,亏得自己礼貌在先谨慎有余,幸为神人接纳,换做自我狂妄、任意不敬之辈,未必真的能活着离开仙居。

    子因呼出一口长气抬头庆幸,昂首忽见溶洞门口四丈高处的断崖,正是刚才脱落石块的岩壁,裂痕残面呈现一片灰白色,且上面赫然刻着两行诗,诗文共计四句:

    姑射山居千百年,神人自古不缠绵。

    风花雪月凝眸去,琴剑红尘赠有缘。

    字大堪比寻常人家对开的窗户,笔法起落分明,意蕴藕断丝连,气势恢宏锋芒执着,隐约可以看出诗人、个中性情与众不同。

    “琴剑红尘赠有缘!有缘……难道会与我有缘?”木子因念到此处,虽然有些怀疑,却也不免为仙家的神机妙算暗暗吃惊。

    子因走到近处,细看岩壁裂痕如新,绝非先刻后粘之类庸俗举措,即使真是后来粘补,那也非常人之功。况脱落下的石块厚约三四尺,最大的重逾千钧,依稀印有倒字,且与岩壁上字体相连,可知杰作乃神工写就。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爱恨无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爱恨无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爱恨无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爱恨无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