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围联重组(6)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紫塞轶录第二百零一章、围联重组(6)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种对于对手的上佳表现,而由衷表示赞佩的现象,即使在林林总总的各种竞技领域之中,也是不那么常见的。这位王斌很巧合,与王亚峰是高中同学。恰好王亚峰抽空前来,看到了这副牌,对蒙凡栋大为赞叹。随后,与王斌打了招呼。由于非常技痒,就与蒙凡栋打商量,请求对方能够让他打几副牌过过瘾。

    蒙凡栋这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王儒这个同伴,不过也只是前段时间,围联队的空窗期——洪宇飞离开后,余三少还没有加入进来的那俩月,在柴哥家里,大家曾经一起打过几次牌。说实话,并不能算熟悉。但是,王亚峰也算围联队后补队员的事情,蒙凡栋也知道。于是,也就答应了。本来,王儒很愿意自己下场休息,但是王亚峰不同意。他担心,不能与蒙凡栋配合好;就要求王儒继续“作战”。王儒无奈,只能继续“疲劳作战”。后面几年,王儒又经历过好多次这样“困境”。他非常愿意“让位于人”,自己下场休息;可惜,每一次都不能如愿。

    先有王亚峰、后有余三少,都是只能与王儒配合最好。诚然,没有人认为王儒水平很高,而且也绝非“万能”搭档;最起码他与柴哥试过几次,效果都非常不好。但是,王儒的优点在于,稳定性非常好,搭档对他很容易就能掌握;他的兴趣虽然主要放在下围棋方面,然而打桥牌时,专注力自然而然就全部集中到桥牌上来。他的性格严谨,想象力、灵活方面比有些人稍差,那主要还是因为目前实力不强导致。他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对于那点儿弱点弥补得绰绰有余。

    同时,老白之所以非常看重他,当然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拆散不拆散围联队,对于老白绝非什么重要事情;组织一支专属自己的强队,才是他最大的心愿。无独有偶,王亚峰后来也是如此盼望。他们俩人都是“非常愿意”,队伍里面只听得到自己的声音,最好不要有什么异议;他们同样都认为,天下没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更没有自己解决不好的问题。实际情况是,类似王儒这样的“好工兵”没有什么队伍不需要;任何队伍都至少需要二三位这样类型的队员。这个道理很简单,王儒这样心思单纯,从来对别人没有任何多余要求的人,实在是过分稀有。人们一般只能退而求其次,尽可能找一些相对“老实本分”的、不怎么追求个人“待遇”的队员,加入自己的队伍。

    王亚峰上场,实实在在地确实是来过瘾来了。他主打一副三无将定约,打到一多半时摊牌了,宣布完成定约。摊牌很正常,宣称略有问题。他的定约确实没有危险,只不过他的“声称”有点问题。他误以为已经超二了,实际上。梅花长套外面还有一张大牌Q,在王斌手里;而他已经没有能够大过这张牌的牌张,应该说清楚,再输一墩梅花,定约超一,这样才对!人家王斌因此,对他有些不满意;他居然还嘟嘟囔囔地,莫名其妙地抗辩了几句。

    王儒一直以来,就对王亚峰这种习惯感到无比头疼。他自己错了,从来不会老老实实承认他错了,而是一定会翻来覆去地、吹毛求疵地挑别人的毛病;千方百计地证明,别人也错了;甚至,万一能够把自己的错,一并都赖到别人身上才最好!最不济,也要影射,如果你没有这么错,我肯定不会那么错!总而言之,错误其实不怨他,而是应该怪别人。王亚峰别的方面,王儒真不了解;但是这份没理搅三分的功力,他实实在在地领教了好几年,切切实实地由衷佩服!

    这时,看到他对对方队员,而且还是他的同学,又来这一套;不由得非常火大。曾经王儒也特意找机会,私下里询问过王亚峰;他为什么会那么做?几乎最少有数十次,都被王亚峰胡言乱语、东拉西扯地转移了原本话题。王儒为此吃亏上当了许多许多次,生气了好多好多回!后来,王亚峰终于实在躲不过去了;无奈只能正面解释,别人对他说话,都是太扎耳朵!!王儒不懂,什么叫“扎耳朵”?王亚峰不屑地白他,这都不明白?话都几乎不能进耳朵里面去!

    别说,人家还挺会造词的。不就是听不进任何意见吗?还这么能拽。人人都知道应当虚怀若谷,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为什么明明正确的意见摆在面前,听不进呢?

    心胸不够广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坚信自己的正确。被过往的经验和自己已经有的认知树起了一堵墙。自己已经有的经验来的对事物发展的想象和推测象海浪一样,在心里一波接着一波。我们被圈在墙里,看不到外在条件客观实际的存在,也看不到别人建议与现有环境的配合,我们能看到的仅仅是“从过往经验带来的推测和幻想”。所以,几乎每个企业家都是自恋的、洋洋自得的、自以为正确的、本能上也是抵触改变的。

    只有当心能完全的静下来,把任何幻想、执著、预测....妄念丢掉的时候,心里空无一物,我们的心才会如一面镜子,客观照出外在的条件,以及各种建议的客观性,才能真正的博采众长。也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心不动,随机而动”。人不容易听进别人的意见是正常的,容易听进反而不正常。

    我们都知道下象棋,往往观棋的人能看出的招,下棋的人看不到;而下围棋则不同,下棋的人看得清楚,观棋的人,除非从头开始看,否则都很难看清楚死活。我们应该“听”别人的意见,但是不一定要“取”别人的意见,因为,有些事情,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为什么正确的意见也往往听不进去呢?(事后证明是正确的意见)因为你以为自己想清楚了,实际没想清楚;或者因为面子问题,而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如何解决?第一种,一定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第二种,一定要放下面子。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紫塞轶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紫塞轶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紫塞轶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紫塞轶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