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古庙奇遇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转世寻妻记第十七章:古庙奇遇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天下由安定到动乱,从来间隔不会太久,自古皇朝更迭,纷纷扰扰,也不会给百姓一个长久的安生,但万古纲常也都一代一代人的传下来。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这姓徐的老族长也是这么想的,痛失爱子之后,他甚至想过,要不是自己领一族人的生息,早就带家人南迁去了,至少保住祖先的血脉,国跟国的争斗是远在庙堂宫殿里的人要操心的事,他只管保住自己和家人性命。

    那天那个奇怪的外乡人,在他耳边说晚上大儿子会来找他,他倒不是不相信这事,而是从那个嘴上没毛的外乡人嘴里说出来,那简直是无稽之谈。

    没想到这天晚上,儿子果然出现在自己梦里了,跟以前一样的恭顺温良,徐族长就回忆起儿子在膝前的美好日了,不想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连儿子的身首都没见到,也不知葬身在了那一块荒野,寻都无处寻。老人在梦里竟然老泪纵横。

    他问儿子在那边过得怎样,儿子只含糊地告诉他还好。

    因为他不敢说,说了就触犯了阴间的条律,阴间的条律是绝无一丝懈怠的,根据轻重的不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折磨。

    在阴间,除了婴孩和老人可以直接投胎,其他人只能听从命令,女人全部生产,男人听从阴王或他属下的调遣,做抓人送人,维护秩序,折磨人的事。也根本不知道曾经人间的亲人、朋友在哪里,无欲无恨,像只战马一样,只有往前冲,到了一定资历,就可以转世投胎了。

    而且在人世的时候无论积再多功德,到了阴间一切从头开始,人世间所谓的“积阴德”,那是人们的美好愿望,阴间的人都说:“早知善恶多无报,多积黄金遗子孙。”

    徐老翁当然不知道这些,连法师夏炎也不知道。

    徐老翁还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和儿子在阴间重逢呢,他当然也不知道,儿子是受了法师的召唤才来他的梦里的,那个法师正是他以为的不靠谱的外乡人。

    儿子跟他说,他不后悔战死沙场,男儿本就该活得轰轰烈烈,又说兵弱则国弱,国弱则家危,让父亲不要再阻拦郑伯雍练兵勇。

    徐老翁不管认可不认可儿子的话,都要依他,再也不去武堂了。

    一千年前和后,山河是一样的山河,日月都是同样的日月,时间也是一样的流逝。

    夏炎想即然和郑锵已经结为兄弟,就应当等嫂子回来见见面,于是每日与郑锵饮酒练剑,这酒量也上去了,剑术也提高了,两兄弟的感情也日渐浓厚。

    这一日天气晴好,郑锵说是时候把妻儿接回来了,一大早就赶了牛车出门,到了晚上回来,夏炎毕恭毕敬的在牛车前迎接嫂嫂。

    三人下了车见到夏炎,郑锵的妻子立即两手相扣,放在腰侧,微微俯身,说道:

    “见过叔叔!”

    夏炎也躬身道:

    “见过嫂嫂。”

    郑锵的妻子是个书香人家的女子,年纪也不轻了,一身茶褐色的花茧绸女衣,白皙的脸上有了些许细碎的皱纹,薄薄的涂了一层脂粉,梳着一个圆髻,髻上插了一支珠翠,神情举止之间有一种大家闰秀的雍容气派,她又拉过儿子来给夏炎行礼,然后大家就一起进屋。

    夏炎也是时候该走了。

    郑锵非常不舍,也知道他寻妻心切,就不再挽留。

    他走到花厅的书案上,在一方砚台里磨了一点墨,提起一支小楷毛笔,写了一封信,封好之后给了夏炎,说:

    “此去一路艰难,为兄也帮不了你什么,如果到了东京,你去找韩将军的儿子,我们当年一起上阵杀敌,他一定会念我的旧情的,给他看这封信,有官府的帮助,凡事就便利多了。”

    夏炎就把信塞进行囊,郑锵在行囊衣物里面塞了五十两银子,又给了夏炎一个竹框,刚好放得下行囊:

    “这些银子收好,应当够你一路支应,到了州城,可以换作纸钱,比较轻便。如果有遇到卖驴的,就买一头来骑。”

    夏炎应着,把剑绑在身后,背上竹框,走出门来,向哥嫂一家深深作辑:

    “哥哥嫂嫂,你们多多保重,弟去了,如果顺利,我尽快托人带信给你们,将来也一定会再回来找你们。”

    说完,抬腿向东而去。

    刚走到村口大路上,郑锵又追上来,递给夏炎一顶宽大的圆竹斗笠:

    “你嫂子突然想起来,路途遥远,阴晴风雪都少不了,有个斗笠好遮风挡雨。”

    夏炎把斗笠抱在胸前,差点落下泪来,又深鞠一躬。

    郑锵站在路口目送他而去。

    戴着斗笠,背着长剑,一身青衣的夏炎,俨然一位行者,他思妻心切,不分昼夜风雨兼程。

    过了川平治的这片平原,往东是重重叠叠的群山,像风吹的湖水一样,起伏连绵。夏炎顺着路往南走了一会儿,前面一座小山,翻过小山应该是川当仁。

    山路是一条长长的石阶,两边枯木森森,杂草丛生。

    绕过几个弯,有一处石阶较徒,走上去抬头一看,有一个破败的庙门,再一细看,这庙就只剩下门这一侧的墙,其他三面都已经倒塌了,石块零乱堆在杂草里,墙面的灰几乎全部驳落,裸露着泥土,木门倒还关着。

    门前一侧还有一座像土地庙一样的小旧屋,刚好一人高,里面一个小小的石台,被灰尘盖得严严实实,供了三个小佛像也看不清模样。

    夏炎走到屋子里,看到墙角一个石碑,就蹲下来看,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古文。

    夏炎看完大意,知道了是这座庙叫太子庙,两百多年了,好像是前朝皇太子修行过的地方,石台上三个小人也不是佛像,而是这庙的和尚,说是当年太子离开此庙时,三个和尚跪送太子,不料太子一言不发,上马就走,三个和尚没听到“平身”两字,不敢起身,便一直跪到圆寂。

    夏炎刚直起身来看那三个和尚的像,外面轰隆隆电闪雷鸣,下起大雨来,他只好留在小屋子里,本想等雨停了再上路,没想到这一场大雨下到天黑也没停,屋外的泥地几乎成了水塘。

    他只好拿出一件衣服来垫在石台上,躺下来睡觉,准备等明早天亮再上路。

    雷雨声间间断断,他迷迷糊糊地睡着,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呼喊:

    “公子!公子!”

    他睁开眼,雨是小了许多,可是四下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但他知道一定有人或鬼在叫他,就下了石台来,这时刚好一个闪电,屋外霎时一阵青光闪亮,他看到一个女人的魂魄站在雨里,穿着打份居然像个宫庭女子。

    “姑娘,进来讲话。”

    那女子却不听从,反道说:

    “公子,你出来。”

    夏炎觉得蹊跷,想知道倒底怎么回事,就听了女子的话,把斗笠戴上,背上包袱,淌着雨水走到空地上女子的面前来。

    刚想开口说话,身后一阵巨大的轰隆声,他转身一看,庙门这一堵残垣断壁轰然崩塌,把他睡的那间小屋子压了个粉碎。

    夏炎在雨里惊出一身汗来,再一转身,女子却不见了,夏炎准备再招她出来,转念一想,女子救完他就走了,必定有原因,如有因缘,将来自然揭晓。

    于是他又连夜上路。

    第二天,夏炎从一处农户人家讨来粟米饭吃,喝了些井水,在一条平趟的泥路上走着,忽见前方路旁边一顶红布的轿子,看轿子的木框漆成金色,应该是富人家资物,觉得有些蹊跷,这里荒郊野地,怎么会有个空轿子?

    走近的时候,听到轿子里有女人的哭声,夏炎知道肯定是出了事,走上前去,问了一声:

    “是谁在轿子里哭?”

    哭声停住,里面女声咽咽说道:

    “公子救命!”

    夏炎放下背框,摘下斗笠,说:

    “姑娘为何零落在这里,如果方便,请出轿讲话,我也走得累了,刚好歇歇脚,听一听姑娘的遭遇,看是否能帮得上忙。”

    这时轿帘掀开,看见一只皎白的小手伸出来,又停了一下,走出个一身婀娜多姿的女子来,身穿淡绿色纱衣,皮肤细润,淡扫娥眉眼含春,花容月貌,脸上带着两行泪,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女子向夏炎深深一揖,夏炎也还了礼,然后说:

    “你坐在我这行囊上来,慢慢说。”

    女子听了夏炎的话,坐在竹框上来,向夏炎讲了自己的经历。

    原来此女姓季,名云婉,生在平凉府所辖华亭县的下关,是个寻常百姓家的女儿,从小卖给了平凉府的一位姓李的官员家做了丫鬟。

    她生性活泼,长得也好看,讨人喜爱,李家待她还算不薄,当半个女儿养着,还想着年纪大些就给她找个夫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一年在城外赶庙会时,季云婉被强盗绑了,贩卖到静宁西边的会宁,在一家富商人家做了奴婢,她心想这天高地远,反正也回不去了,就呆在那里了,委身了富商,生活在了会宁。

    富家商婢妾成群,整日争风吃醋,时间一久,把她的性子磨得泼辣锋利,得罪了富商的正妻。

    有一日富商出远门,正妻骗她说富商走到半路,想念她,让她去与他相会,便安排了几个伙计抬了轿子,将她送走,这一走就是三天,伙计们也不让她和路人接触,除了在客栈过夜,白天都在轿子里,这样一来,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

    这一天走到此地,伙计们说有东西丢在客栈,说要回去寻,让她在此处等待,她在这荒凉之地等了半天没见一个人影,于是知道了这是正妻安排的骗局,孤身一人无处着落,于是坐在轿子里哭泣。

    夏炎听了季云婉的诉说,很可怜她,问她肚子饿不饿,要不要拿点东西吃,云婉讲了得口干,于是喝了些水,歇了一会儿,看见夏炎一身行装,风尘仆仆的样子,问他:

    “公子这是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

    夏炎心里想着要帮她,于是跟她说:

    “我要去往东京寻亲,也是要经过平凉府,姑娘要是信得过我,可以跟我一起上路。”

    云婉听完便马上跪在地上,说:

    “公子这么说就折煞奴家了,你能带我一起走,就是我的救命恩人。”说完就要叩拜,夏炎急忙上去扶住她,拉她起身。然后从框里拿出一身衣服来:

    “你这一身行路多有不便,不如换上男装,我们两以兄弟相称,就说外出走亲戚。”

    云婉听从了夏炎的安排,拿了衣服进了轿子去换,一会儿之后再出来,已经是一个翩翩风流少年,她一脸笑容,欢愉灵动,说道:

    “哥哥,我们上路吧。”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转世寻妻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转世寻妻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转世寻妻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转世寻妻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