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兄弟齐上阵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转世寻妻记第二十三章:兄弟齐上阵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冬至,早在春秋时就已测定的节气,六朝时期尤为重视,与春节并列,这一日夜最长,昼最短,是务农的重要物候时节,魏曹植专有诗云:

    “四方交泰,万汇昭苏。亚岁迎详,履长纳庆。”

    这里称冬至为亚岁,就是指相当于春节岁首的意思。在韩佑这一朝代,冬至举国官员都休沐七日,也就是全国放假,可见其隆重。

    即使一千年以后,这一天也是极其重要的节日,和除夕一样,摆席大筵,焚香祭祖。

    不过现在,先人韩佑就坐在夏炎的面前,跟他大谈冬至的重要性。

    夏炎不知道韩佑为何要留他在军中,也许想让他见识一下明日的惊天大战,也许有其他用意。

    两人一道用过餐后,夏炎被安排到一个士兵的军帐中过夜,有人把他的包袱还给了他。

    隔日凌晨,天微亮,鼓角齐鸣,帐外一阵密急的兵器和盔甲碰撞声,夏炎起来随一位照看他的士兵一起出了帐营。

    迎面而来的冷风,一阵紧似一阵,兵士们一个个凛凛笔挺,铠甲鲜亮,上戴锥形头鍪,身上铁甲臂披掩心,下身护腰腿甲裙合一,手持长枪,排成整齐雄壮的长队,正在往大营外行进。

    出了军营,灰蒙天空仍然被浓厚云层遮蔽着,苍茫旷野里,横亘着的汾水因冰冻而显得安静。

    长队汇入巨大的方阵,林立的长枪像是麦田里一望无际的麦子,后方晋州城的城墙下,又有一支浩浩荡荡的骑兵部队在集结,骑兵方阵前方,矗立着一排高耸入云的投石车。

    大军集结完毕,疾行而进,往江岸开去,夏炎紧跟走在方阵的最后,快到江边时,两人停了下来,只在远处看着大军云集排列在江边,投石车也被调集到了步兵后方。

    远远看到韩佑的帅旗就在正中间,他在一匹纯黑色的战马上,披甲带刀。

    从西边辽远的天际线上,漫漫浮现了跃动的军队的影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密,震天的马碲声随着西北风一齐席卷而来,江这边的军队严阵以待,天地间充满了紧张与亢奋的气氛,寒冷的空气像是都快要眼江水一样冻结了。

    北国骑兵在旷野上纵马狂奔,很快,就踏上了江面的坚冰,潮水般汹涌而来,呼喊声,战马声,兵器撞击声,惊天动地。

    这时南军后方的投石车一齐启动,翻转着长臂,向空中投去巨大的石块,砸向江面,江中一时石矢齐下,冰雪横飞,人仰马翻,许多冰面被砸开了,坚冰洞裂开来,不及躲开战马直接裁倒进江水里,矛枪刀盾在江冰面上下翻飞。

    整个延绵的汾水战场,汹涌起伏,杀声震天,北军虽然损失不小,仍然用不可阻挡的气势,冲上岸来,挥舞着弯刀,向着南军的长枪阵冲撞而来,双方一阵砍杀,血肉飞溅。

    眼看冲过江的骑兵越来越多,主帅帐旁边的一面蓝色旗帜挥动,后方的南军骑兵也狂吼着冲向阵地。

    夏炎是第二次亲眼看到这样的场面了,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作一将成名万骨枯,这个国家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浸渗着这些无畏赴死的兵士的鲜血,他们为何而战?他渐渐感觉到似乎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在等着他,自己对这个苦难深重的人间有一种无可推卸的责任。

    这一战,虽说北军损失惨重,但南军终于抵挡不住北军锋芒,退守晋州城,任重介战死,南军损失将士一万一千余名,韩佑神情严峻的坐在州署衙门的堂上,面露疲惫之色。

    这晋州城是先帝扩修的大城池,由于四面平原,城池的坚固就非常重要,本朝皇帝虽然年幼,却从谏如流,即位当年在韩佑等一批注重防御的大臣的安排下,又扩建了一次晋州城,把外城当作了内城,周长达到了二十五里,护城河二丈宽,只开西南两个城门,增筑外城城墙比内城高出一丈,两个城门上都有六根大柱子城楼,城楼的拐角处还修了隅楼,常年哨兵轮守。

    州署靠近城西,离城门不远,便于战时主将驻扎指挥城防,东西是各司衙门,前门临西街,后门直达南街民宅,州署里分五个院落,功能不一,东边是军械库和判官署,西边是粮仓和钱库,正堂有三进,正中厅上挂着大扁额上书“正思堂”。

    韩佑在正堂上缓了缓精神,马上招众将士们商议了加紧城防的安排,然后与夏炎一起随意进了些食物,匆匆喝了杯茶,两人骑了马来到城门,登上城楼来。

    北军驻在江岸边上,此时正是烧火做饭的时间,浓烟四起。

    “夏贤弟。”韩佑远望北军,眉头微紧。

    “韩将军。”

    “眼下形势,你觉得如何?”

    夏炎早已在心里翻来覆去思考了多少遍了,此刻心里已经沉静下来,缓缓说道:

    “将军应知我军战力不及北军,前日是为了阻其锋芒,今日想据江岸死守,不料敌方太过强劲,只得退守,这是对的,拼死抵抗的话,必定损失殆尽,这一节一节守,我军兵援不断,北军战线却越来越长,所以我军并无不利,再过一个月,河面解封,北军补给坚难,如果攻不下晋州,就该退去了。”

    “嗯。”朝佑点点头。

    “那你可有何良策,可助我守城?”

    “我有一策,不知道将军是否赞同?”

    “请讲。”

    “郑兄在静宁陇水任乡团练,这战事一起,他必定急募壮勇,此时说不定已经有了规模,如果与当地驻军合一处,就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军队,我想回陇水,传将军的将令,把陇水民防、乡团全部收编到禁军,由郑兄统领,北上攻北国的西平,使其首尾不可兼顾。晋州城的压力必定减弱。”

    “好!”韩佑大喝一声:

    “跟我想到一处了,之所以留你,正是有此打算,想让你与义兄一起袭敌军后方或直接北上攻西平,我果然没有看错夏贤弟!只是天寒路艰,从晋州到陇水,快马也要三天才能到。”

    “我不用,我夜里不用歇息,没有马也一样奔走。有快马一天就能到。”

    他哪里知道夏炎非凡人之身,夏炎说从渭州来的一路,也是经常昼夜不停,韩佑太为惊奇。

    回到州署,韩佑取来大将军符印,书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渭州知府陈廷,一封给庆州知府丘檄,命两州驻防厢、军、营和各县民防,统归郑锵统领,郑锵即刻任指挥使,两州务必接应其粮草、马匹,兵器,然后由夏炎传令,郑锵所部直接从庆州进攻北军后方。

    夏炎同意了进攻敌军后方而非直击西平的策略,即刻告辞启程。

    韩佑在晋州城下,亲自将自己的马缰递给夏炎,夏炎翻身上马,乌膘长嘶一声,前蹄跃起,在暮色中飞驰而去。

    翌日夜里,到了川平冶,马不停赶往郑锵家,只有嫂嫂和小儿在,说郑锵领了乡兵已经去往通边集募人马去了。

    夏火又急往通边县的防寨,找到了郑锵,兄弟俩像小孩一样拥抱在一起。

    渭州十五年没有战事,现役兵士极少,连静宁州城也只有一名千总,州城的骑兵步兵全算上就只有一百人。

    还好在战时,大将军的命令就相当于皇帝的圣旨,郑锵有韩佑的将令,在渭州知府陈廷的协助下,把四处主动投军和募集来的兵士统一了编制,加上他本来已经招募到的两千人,二日之内,集合了一支一万人的军队,火速赶往庆州。

    这日行军快到庆州城时,队伍前方传来消息,说又有几十名务农的年轻人来投军,正在路边等候指挥使,郑锵很高兴,笑着对夏炎说:

    “难道愚兄的威名已经传到了庆州?“说完哈哈大笑。

    夏炎笑笑没应他,等到了那些投军年轻人的跟前,发现曹英竟然在其中,仍然是一身简单的短衫,袒露着键壮的胸膛手臂,在人群中异常扎眼!

    他赶紧勒住缰绳,跳下马来,奔过去,一把抓住曹英的手臂:

    “曹英兄弟!”

    曹英转脸来,却已经不是那个活泼天真、无忧无虑的少年,脸上带着些愤慨和悲伤,疑惑地看着夏炎,由于夏炎一身铠甲军戎,他一眼没认出来,等反应过来,一把抱住夏炎,痛哭失声。

    夏炎心想坏了,难不成曹老爷子命归西天了?

    曹英缓下来后咬牙切齿地对夏炎说:

    “夏哥哥,我大哥在北军入境时,从庆州调往延安府守城,延安府失守时,他……战死了!”说着声音里又有些硬咽。

    “我要投军!哥,你跟主将说说,一定让我随军参战,我要杀敌,为哥报仇!”

    夏炎看着他澄澈双眼里流出的那种义无反顾的坚定,想起了同样义无反顾,为了细水手刃仇人的夏冰。

    他心里很清楚,即使有一万个不情愿,也无法阻止他上战场了,就像当初无法阻止夏冰一样。

    况且,曹英武艺高强,天生是块上阵拼杀的料,说不定将来成长为一员猛将也不一定。

    他扶着曹英到郑锵跟前,把他介绍给郑锵认识,郑锵见这后生身材如此壮实,英气勃发,也是非常喜欢,从旁边的士兵手里拿过一把长枪,丢给他:

    “舞一个我看看!”

    曹英仰首挺胸,举手接过空中飞来的长枪,掂了掂,又抓住两头往中间一折,“啪”的一声,木枪柄就断成了两截,他把残枪往地上一丢:

    “这个太轻,不好使!”

    兵士和投军来的年轻人都呆了,四周静下来,一是为他的神力惊奇,二来以为指挥使要发怒了。

    夏炎心里清楚郑锵没有那么小气,况且还有他在。

    郑锵果然眉头挑起,哈哈大笑起来,点头说道:

    “好!好!国危家难之际,要的就是曹弟这种豪壮男儿!”

    他下马来,往队伍后面走到一辆载满兵器的板车边上,从里面选了一柄铁制的长枪出来,亲手递给曹英,又让人牵过一匹战军,捧来一身铠甲。

    把投军的人都安排好,三人并骑上路,没多远就看见了大门紧闭、城外杳无人烟的庆州城池。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转世寻妻记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转世寻妻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转世寻妻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转世寻妻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