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征途中的拜访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九章 征途中的拜访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大军只在临朐休整了一日,便拔寨南行。

    至于行军的序列,则延续了之前主战部队在前,辎重部队在后的顺序。刘备本人与关羽、张飞等人率军为前部,而王翊则依然是带兵在后,押运粮草,护送百姓,这让他十分郁闷,谁不向往纵马驰骋的快意?

    好在刘备知道他所部兵力过少,不足以保证辎重的安全,故而让田豫带领所部五百人暂归他调遣,所以他也不算太无聊,至少学识颇为渊博的田豫可以帮助王翊补一下经学的课程。

    刘备军一路顺着沂水南下,沿途有损坏的桥梁便进行修补,王翊沿着刘备前军留下的道路一路南行,十分顺利。就这样,王翊的后队一直经过东莞、东安,接近了阳都县。

    在行军途中,王翊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看地图,然后对地图进行修正,毕竟这个年代的地图还是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看着地图上的琅琊国阳都县,王翊忽然就想起一个人来,那便是历史上后来辅佐刘备,建立季汉王业的诸葛亮!

    杜工部诗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一个后来人,即便不知道曹操、刘备这等英雄人物,也不会不知道诸葛亮。

    这位千古人龙,以其超卓迈世的才能、鞠躬尽瘁的忠诚,成为后来臣子效仿、君王推崇、百姓爱戴的典范。虽然在诸葛亮身上有极多的争议,但稍有识见者,便绝不会怀疑他的才能。这是一位在后来有着“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之崇高赞誉的人物。虽然现在他可能还没有成才,但王翊还是想去见一见他,提前拉上几分交情,不然等到以后战火延及琅琊,便想见也不容易了。

    诸葛氏郡望琅琊,声名显赫,诸葛亮之祖父诸葛丰曾任司隶校尉,父亲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在郡中少有人不知晓。王翊随便找了几个路人,便问清楚了所在。

    他想了想,请田豫暂时负责统兵先行,自己带了十几骑去拜访诸葛氏。他自己存留有一些私产,鉴于目下时间紧张,便使人尽快置办了一些礼物,前往拜访。

    本以为诸葛氏为琅琊大族,必定人丁兴旺,车马辐集,没想到走到门首望时,却见一副门可罗雀的景象。王翊心中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好生打发了带路的人,自己带着随从的士兵去敲门。

    过了好久,就连一向耐心很好的王翊都有些等不及的时候,才有人来开了大门,王翊一看是个走路颤巍巍的老者,便也不好意思露出抱怨的神色,只是躬身问道:“劳烦长者,敢问此处可是前泰山郡丞诸葛君贡先生府邸?”

    诸葛君贡,就是诸葛亮和诸葛瑾的父亲。

    老者打量了他几眼,道:“不错。只是君贡先生已过世一年多了,现在是子贡先生在家。”

    “啊……”王翊面露惊讶之色,道,“是在下失言了,请恕罪。”他虽知诸葛珪早卒,却也不知他现在已经去世,所以便问得有些唐突了。

    老者轻轻颔首,看到王翊身后的十几骑,也不多说,便问道:“请问足下何人?来此何为?”

    王翊又行了个礼,道:“还请老伯告知诸葛子贡先生,就说行平原典农都尉齐国王翊拜访。”说着,便从袖中取出一块用竹板写成的名刺,合着一块赤金一起,递给那老者。

    不想那老者笑道:“此处不是高门,用不着那一套。”便只取了名刺,不取金子,道了声:“客人少待。”便进门去了。

    王翊顿觉赧然,羞愧无地。

    诸葛玄正在后堂小坐,指点几个子侄学业,忽然家人王伯来报,说门外有一个叫王翊的年轻文士拜访,还递上名刺。诸葛玄接过名刺来看,上面写着“行平原典农都尉王翊子弼百拜”。诸葛玄寻思许久,也想不起来自己何时认识了一个叫做王翊的官员,何况他认为自己在经学和官场上也不算出名,故而是慕名来访的可能也不大。

    他便把这名刺递给两个侄子传看,年长的诸葛瑾道:“侄也不曾听闻此人,如今官军多非善类,当小心应对。”

    年少的诸葛亮目光如星,道:“不拘何人,他既有礼有节,叔父请进来一问便知,何必劳神?”

    诸葛玄想想也是,便让王伯去请进来,不过又觉得不妥,暗道:“我虽不知他是何等人物,但好歹也挂了一个都尉的职衔,且他是以礼前来,不好怠慢。”便叫住王伯,自己去迎接。至于几个子侄,仍叫在后堂读书。

    王翊等了没多久,大门再次打开,一个看上去四十来岁的中年文士迎了出来,与王翊相见。王翊看他清奇古貌,丰神俊朗,气度不凡,便知他是诸葛玄,连忙行礼道:“后生齐国王翊,久闻琅琊诸葛氏之名,路经此地,特来拜见!”

    诸葛玄与他客套了一番,请他进去,王翊使从骑留在廊下等候,只带了一人,到堂上拜过诸葛珪灵位,然后就坐。

    王翊于是使人奉上礼物,诸葛玄推辞了一番,见王翊态度甚是坚定,便也收下了。

    两边坐定,诸葛玄不知王翊底细,便问道:“玄与王君素昧平生,得蒙王君屈尊来敝处,实在喜出望外,不知王君一向在何处高就?”

    王翊效仿者士人语气,道:“翊后生晚辈,先生何必客气,直呼某草字即可。翊向在乡里,得州郡辟为僚佐,后在平原刘使君部下为功曹,行典农都尉事,所为不过安辑流民,抚劝黎庶而已。后刘使君东屯齐国,与琅琊相近,故而翊听闻琅琊诸葛氏君贡、子贡二位先生,才气亮达,清正雅量,与凡人不同。此番徐州被难,使君将兵相援,军情如火,不曾拜访。翊督军为后队,故而冒昧前来拜见。可惜,君贡先生天不假年,翊无缘请教,遗恨无穷。不过恰好能遇到子贡先生,也不虚此行。”

    诸葛玄摇手道:“如此,恐怕要叫王都尉失望啦,先兄已逝,玄一介庸碌之人,浮于流俗,岂堪下问?”

    王翊微笑道:“不然,先生家门之风,清直不群,真世之模楷也,不知胜过多少累世公卿之门。”便将之前赠金于王伯,而王伯不受的事情说与诸葛玄听。

    诸葛玄大笑,道:“子弼真妙人也。”

    王翊笑道:“如今人心不古,公门之中,做事也不容易。当初翊在临淄的时候,每次去拜访豪右,若是不给看门的两个酒钱,他便在主人面前毁谤,让我办不成事。而我赠与王伯一金,王伯却视如粪土,可见清白之风,不为金钱所动。那些累世高门与先生的家门比起来,才是真正的流俗。”

    王翊这番话说得诸葛玄十分受用,二人谈论一番世风,甚是相得,于是结为忘年之交。

    诸葛玄置酒相待,殷勤相劝。

    感觉关系拉的差不多了,王翊问道:“诸葛氏乃琅琊大族,一郡之望,缘何翊今日此来,只见门庭冷落呢?”

    诸葛玄叹了一口气,道:“自先兄去后,我便有心不问俗事,归隐于岩穴之间,读书讲学。故而今岁秋收之后,我便将此处田产出卖,佃户遣散,等开春暖和的时候,带着几个子侄、儿女迁到扬州去,寻个山清水秀之地安居,也恰好避开这乱世之局。”

    王翊赞道:“先生志趣,与常人不同,如此亦可谓是保身之策。敢问先生膝下,还有几子几女?”这才是他此来的目的。

    诸葛玄答道:“玄自有一子一女,先兄留下三子二女,也暂时在此居住,可叫他们出来拜见子弼。”

    于是使王伯入后堂,叫出来七人,四男三女。最大的一个已是成年,最小的一个才三四岁。

    诸葛玄便一一介绍给王翊认识,先介绍年龄最大的,道:“此乃先兄长子,名瑾,先兄去前,为他取字子瑜。”

    王翊稍作打量,见除了脸稍长几分,也是面如冠玉,形貌昳丽,不由得抚掌赞叹道:“握瑜怀瑾,容仪恭美,真良才美质也。”

    诸葛瑾逊谢道:“子弼先生谬赞。”

    之后是诸葛玄的子女,王翊道:“星辰照目,辉映无端,亦美器也。”

    之后是诸葛珪的长女,也就是诸葛亮的大姐,王翊赞道:“淑容有德,近乎惠班。”这是把她与著名的才女班昭相比,可谓是非常高的评价了,诸葛玄代为谢过。

    然后是诸葛珪的次女,王翊也赞道:“风致俨然,有英敏之气,不郁郁于闺门之间也,善乎哉!”

    然后才是年方十三岁的诸葛亮,诸葛玄言语中对这个侄子也是十分地满意,道:“先兄在日常言,能光大诸葛氏的,除了子瑜,便是中子亮了。”

    王翊看诸葛亮,但见他虽然年纪尚轻,却已有七尺高下,面如傅粉,唇若抹朱,高冠广袖博服衬托出俨然气度,真如玉树临风,日月行空一般。

    他讷讷了片刻,觉得自己脑海中那可怜的词语储备根本就无法用来形容诸葛亮,前生今世,他都不曾见过如此出众之人。

    王翊一下子就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赞道:“久后必乾坤柱石,命世之英也,翊生年以来,不曾得见。先生府上真卧虎藏龙之地!”

    之后的诸葛均,不过六七岁,王翊也赞了一番,但比起诸葛亮的“命世之英”,便远远不如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