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胜利”的余波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二十六章 “胜利”的余波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一场胜败难以定论的交战过后,徐州联军各部无不枕戈待旦,以防曹军来袭,却不知曹军早已连夜退去,只留下一座空营。

    平明,陶谦稍作休息,便召集各部,通报损失情况,并商议方略。

    毫无疑问,若赶跑了曹操,各部功劳大小,自然是看歼敌数量,而补偿多少,则看的是损失大小。

    “各位但可畅所欲言!”在陶谦看来,他挫败了曹操的进攻,虽然是战胜了,但他自己的形势并未得到太多改善。徐州徐州二郡化为丘墟,地方势力尾大不掉。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在战后放弃一部分权力,用来补偿在这场战争中遭受的损失的各方势力,这意味着他手中能掌控的地盘和资源将会进一步减少。

    中原日渐频繁的战争让陶谦很有力不从心之感,而徐州四面,皆有诸侯虎视眈眈,就连原本是南方盟主、徐州盟友的袁术也在占据淮南之后,自称徐州伯,毫不掩饰对徐州的觊觎之心。

    关东局势的瞬息万变,诸侯敌友难辨,让陶谦颇觉无所适从。加上他年事已高,二子无定乱之才,深感身后无人。所以陶谦想要在自己尚能掌控住徐州局势的时候,寻找一个可以托付身后事的人,这样才能在自己百年之后,保家门不灭。

    安抚好眼前这些人,就是关键的一步。

    昨日一战,损失最大的当属东南寨的臧霸。他的部队在几乎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遭到了曹军的突袭,若非因为准备出兵的缘故,提前集结完成,能够及时进行防御,损失必然更大。即便如此,他的部队伤亡也超过六千人。

    臧霸性情耿直,当先站起来,大声道:“我为陶公拒贼,兵不释甲,马不去鞍,劳心尽力,未尝懈怠。何以昨日遇袭,陶公仅以数千人援我,而用大众击贼本寨。以致援军反为贼军所破,几败大事!昨夜我部骤然遇袭,折伤逾半,血流成河。愿陶公能秉公处事,善加抚恤,否则不能令士卒效命。”

    客观来说,昨夜陶谦所用围魏救赵之计,于大局上是有利的,但当损失的是自己的人马的时候,就没有人能对此毫无怨言了。

    陶谦也知道自己昨夜没有全力援救臧霸,会让臧霸心中埋下一颗钉子,所以此刻也就诚恳地解释,并安抚他道:“昨夜贼军来袭,非我等所能预料,故而不知虚实,不敢妄动,唯恐为敌所乘,反而大败,故而才攻敌之必救,以解宣高之围。不过虽然如此,也是谦做的不对,在此,便向宣高赔罪。”

    他这般恳切地赔礼,臧霸反倒不好再不依不饶,道:“陶公也是以大局为重,只是我部折损实在太重,将士恐生怨言。”

    陶谦点了点头,道:“宣高所虑极是。嗯,待班师会郯城之后,自当拨付钱粮,从优抚恤,宣高也可于各郡募兵,重建部曲。如何?”

    如此,臧霸也就满足,行礼拜谢了。

    安抚了臧霸,陶谦又顾向田楷,道:“田刺史所部,折损如何?”

    田楷早已问了军吏,道:“昨日交战,我部折骑兵六百余,步卒二千余人。”

    陶谦了然于心,道:“田刺史为徐州之事,劳师千里,谦不胜感激,必有厚报。”至于回报有多厚,便不是此时商议的事情了。

    王翊立在刘备身后,冷眼旁观。徐州联军昨日小挫曹军之后,他本想提醒陶谦防止敌军夜袭。但刘备认为,众人战胜之下,难免自得,若是王翊当场提醒,必然遭人忌恨。王翊出于削弱陶谦力量的考虑,不再坚持。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因此受到损失最大的,却是臧霸。王翊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臧霸和刘备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毕竟臧霸前来参战,其实和刘备有颇大的关系。

    “玄德所部损失几何?”先问了田楷和臧霸这两个大军头,才轮到势力微小的刘备。

    刘备早已清点了损失,道:“昨日数战,备所部步卒战死者四百六十七人,轻伤六百八十人,重伤四百九十二人;骑卒战死百二十九人,轻重伤百三十四人。”

    这个伤亡数字,于实际的误差,最多在二三十人之间,对于总兵力不过六千人的刘备来说,这时相当巨大的损失,在损失比例上仅次于猝然遇袭的臧霸所部。

    但是众人一想到昨日刘备所部经历的苦战,也就能理解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损失了。刘备率领不到五千步卒,结阵固守,与两倍于己的强敌野战,伤亡近三分之一,战阵依旧牢不可破,这是不可多得才能。

    之前小看刘备的徐州诸将,眼下也对刘备刮目相看。

    陶谦叹道:“平原以孤弱之师,抗对强敌,步骑并力,不退一步,使贼众不能得其所欲,真良将之才也。”他稍作沉吟,道:“眼下玄德不在青州,一时间难以补充兵力,不如先使假司马徐盛率本部在玄德部下听用。徐文嚮资历虽浅,然胆气过人,智略足备,昨日交战,身先战阵,克敌致胜,今实授军司马之职,堪嘉其功劳。”

    众人于是向徐盛祝贺,不过除了刘备和王翊是真心高兴之外,其他人多半都是看徐盛前途光明,预先结交。

    大略安抚了各部,陶谦开言,道:“今我军虽多伤折,亦已稍挫贼军。贼众跋涉而来,粮道绵长,辎重等物,亦不足备。只要我军分兵守城,高垒不战,贼军退兵之日近矣。然犹不可待其从容自退,今我欲遣一军出贼军之后,伪袭彭城,挠其粮道。不知哪位将军愿当此重任?”

    此言一出,无人应答。

    本来熟知徐州地理的臧霸是最好的人选,可是他的部众刚刚惨败于曹军,虽不至于彻底丧失战斗力,但要深入敌后作战,显然是难以做到的。田楷和刘备倒是还有足够的机动兵力,但他们不是本地人,即便带上大量的向导,执行这样的任务还是有所勉强,所以不但田楷没有作声,便是刘备也沉默不答。

    至于陶谦自己部下的将领,薛礼跑了,笮融刚刚被罢免,现在还关在郯城的大牢里。许耽守武原,曹豹预定守傅阳,吕由能力有限,不见得能胜任。陶谦的丹杨同乡团差不多快星落云散,无人可用了。

    陶谦好不容易提出了一个用智之计,却无人能够将之付诸实施,令他很是尴尬。

    不过很快就有人来化解陶谦的尴尬,一个背插赤帜的小卒飞奔进来,禀报道:“贼已宵遁,只留空寨矣。”

    陶谦猛地占地来,问道:“果真?”

    小卒答道:“哨骑远出二十里,未见贼军踪迹。吕中郎已令哨骑继续远探。”

    吕中郎,就是吕由。

    陶谦沉吟,若曹军果然已经退兵,那么他这个计策也就没有实施的需要了。

    片刻之后,陶谦道:“既贼军已退,我军可先至傅阳,安抚守军,然后可以恢复彭城。”

    众人皆称善。彭城是徐州重镇,若无彭城,等于徐州大门随时洞开。

    午后,联军拔寨起行,尚未到傅阳,傅阳便来人报称:“傅阳曹军已撤围而去。”

    于是陶谦派出中郎将曹豹去加强傅阳的防守,继续率军向彭城前进。彭城距离傅阳稍远,但徐州联军依然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就畅通无阻地到达彭城城下,而这个时候,彭城的曹军也已经撤退。

    兵不血刃拿回了彭城,徐州军继续向北,又收复了留县、广戚、沛县、丰县,沛国北部诸城,皆不战而下。

    但这离战前两军的实际控制线,依然有一段距离。要知道此前,陶谦可是趁着曹操尚未安定兖州的时候,进攻到任城一带的,西面的兵锋也直达砀县。不过现在能够基本收复领土,陶谦也感到满意,不再继续进攻了。

    陶谦于是还军到沛,召集各部主将商议军事。

    王翊知道,这是真正的善后大会,所以也格外重视。他比照着地图,盘算着该争取哪个地方养军。历史上陶谦给了沛县,但王翊知道,沛县是不够的,就连整个沛国,也不够。何况在沛西的谯县,还盘踞着一个豫州刺史郭贡,拥兵数万,虽然战力不强,但现在刘备暂时无力与之争锋,这就严重限制了刘备的发展方向。

    田楷首先起来告辞,道:“今徐州既已解围,楷留此无益。青州留守诸将屡次发来信报,言袁谭数起战端,寇略诸县。楷当还军以拒之。”

    陶谦虽然不喜欢田楷这个北地武人,但若是田楷能够留在徐州助他,必定将十分利于他巩固在徐州的统治。因此,出于客气,也出于实际需要,陶谦出言挽留,道:“田君听老夫一言。青州荒残,人物殚尽,非争霸之所。今徐州四面皆敌,若田君离去,何人助我拒敌?愿田君留在徐州,如何?”

    说实话,这一瞬间田楷确实动心了,他是个贪心的人,所以才想挤走刘备,独据青州。但在贪心之外,他还有更多的忠心存在,所以田楷并没有答应,而是直言道:“以楷之微力,不足以当陶公十一。今陶公部下有臧宣高、徐文嚮、陈元龙诸人,若得善用之,足以拒敌四面,开辟土地。楷受奋武将军(公孙瓒)厚恩,誓当以死相报,终不弃之。”

    闻言,陶谦虽有些失望,但也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赞许道:“田君慷慨忠义之士。”

    田楷继续道:“若如此陶公尚忧不足,我可留平原相助陶公。”说完,又转向刘备,道:“玄德意下如何?”

    刘备当然是要答应的,但他不会直接答应,而是问道:“备若留此,青州之事如何?”

    田楷答道:“我与北海(孔融)为之。”

    刘备又问道:“幽、冀之事如何?”

    田楷于是答道:“此奋武将军为之。”

    刘备转向陶谦,问道:“然则陶公之意如何?”

    陶谦喜形于色,道:“此求之不得也。”

    刘备的才能,陶谦早已看在眼中,他认为像刘备这样的人才,公孙瓒阵营一定是舍不得的,但没想到田楷竟然愿意让刘备留在徐州。这让陶谦意识到,青州诸将,是非常不团结的。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对他有利就好了。

    刘备于是起身,道:“既然陶公不弃,备愿为陶公藩篱。”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