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南征的准备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二十八章 南征的准备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初二日,刘备率文武出北门送臧霸,临别嘱托道:“青州、泰山的方向的事情,就尽数托付给宣高了。”

    臧霸拜辞,道:“请明公放心,末将当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刘备哈哈一笑,道:“宣高勇气过人,又富于智略,我十分放心,只是仲台勇烈,临阵常奋不顾身,需要小心啊。”

    臧霸道:“蒙使君看重,末将必会告知仲台。”

    刘备于是使人奉酒,与臧霸饯别。

    臧霸连饮三杯,然后上马离去。

    鲁肃遥望臧霸一行远去,道:“我听说吕布在濮阳一带和曹操交战不利,又缺乏粮食,,兖州蝗灾严重,民人相食。吕布已经移兵驻守山阳就食,袁绍深恨吕布,派大将朱灵、路昭帮助曹操攻击吕布,并送给曹操大批粮食。曹操得到袁绍的支援,正分兵平定各地,若只凭借宣高一路,恐怕不足以牵制曹操,还需多做打算。”

    说来王翊虽然知道吕布不可能是曹操对手,但对于曹操是如何打败吕布的,并无印象,所以他根本没有想到吕布会败得如此之快。

    刘备点头,道:“子敬所虑是也,只是不久我军即当向南,并无太多余力用在兖州方向。”

    这倒是个问题。

    刘备屏退闲杂人,只留下几个重要官员,绕着城墙根闲走,问道:“有何策可以牵制曹操,使其不能平定兖州呢?”刘备并不想原本的“先南后北”的战略被轻易改变,毕竟先弱后强,是比较容易执行的方略,过早和曹操以及曹操身后的袁绍展开对抗,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的。

    王翊想了想,道:“吕布所困,首先在于乏粮,无粮则兵散,纵有谋勇,不得施展。以翊度之,吕布不久便会派人来徐州、豫州买粮,我们可以低价卖粮给吕布,这样吕布就能再度组织起军队,然后与曹操交战。此外,济阴太守吴资、陈留太守张邈,与吕布有同盟之约,也可以助之。”

    刘备点头,道:“如此也可,但须预先备足征南所用粮秣。”

    王翊笑道:“这是自然。除此之外,可以令沛北都尉吕公山率兵恢复鲁国。鲁相陈逸,素有政声,却常受困于盗匪,我等若助之,彼必然感恩,可以为我所用。既取鲁国,陈兵北部边境,足以威慑东平。”

    刘备又问鲁肃、陈登,皆曰“可”。

    于是遣使致书鲁相陈逸,具言助其平寇、防御曹操、吕布。又令沛北都尉吕岱,率沛北都尉府所属之兵三千,并沛国郡国兵千人,北进鲁国。

    当然,这样并不够。

    王翊接着道:“吕布若败,则我北边不安。宜遣使与吕布结盟,吕布交困之际,必然赞同。然后可使颍川太守田豫、梁相徐盛各率兵准备接应吕布、张邈,若吕布有败亡之象,则直接出兵兖州,先发制人。”

    不过对于出兵兖州,鲁肃有不同意见,这意味着主动和曹操开战,和之前的自卫反击有本质的区别。

    刘备想了想,道:“子敬所言不错,我军南向之际,不宜出兵兖州,可令国让、文嚮致书吕布等人,若有不利,可以退守边城,我军当为其供应粮食、辎重。”

    王翊想了想,觉得确实是自己过于大意了,违背了先南后北的原则,便也没有再多言。

    众人返回州府,开始商议接下来的准备工作。

    刘备道:“依此前之议,自可使曹操无暇南顾,即使南顾,也可抵御。只是袁绍处,又当如何应对?”

    若是和朝廷比起来,袁绍的威信的确差很多,但是表面上仍是声望高涨、节节胜利的关东诸侯的盟主。现在刘备打算对袁术动手,进而自己单干,但是在干掉袁术之前,还是要找颗大树乘凉。

    陈登直接就道:“袁术将为敌,公孙势不能久,宜遣使袁绍,佯结盟好,以释其疑。”

    刘备迟疑了一下,显然对陈登的建议动心了——袁绍是好面子的人,一旦接受了刘备的示好,那么就很难拉下脸来对付刘备。一旦达成这样的局面,那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要刘备不主动向袁绍开衅,袁绍就不大可能会和刘备翻脸。

    这当然是有利于刘备向南扩张实力的。

    但是这必须要跨过一个道德问题——刘备先是跟随公孙瓒,然后转属陶谦,都与袁绍敌对,现在形势改变,就抛弃自己原本阵营的盟友,向原来的敌人示好,显得有些太不地道了。

    这个时候,自然就要有人站出来,打消刘备的心理顾虑,让这个阵营的转换变得理所当然,无可指摘——至少也要是无可厚非。

    这样的事情,当然是早已经树立起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形象的王翊更合适了。

    王翊用很惊讶的语气,道:“明公是要做非常之事的人,怎么会有如此迂腐的想法呢?”

    刘备于是问道:“子弼何出此言?”

    王翊正色道:“先秦诸侯征战之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一切都随波逐流,没有人因此而非议他们,认为他们不讲信义。如今天下的格局,天子被奸佞所挟持,州郡被枭雄所分割,局势和当初诸侯相争的时候有什么分别呢?明公掌控着两州的土地,拥有十几万士兵,这是作为霸主的资本,足以削平天下,改易时局,岂能被时局所限制住?明公应该运用时势,为己方的发展谋取时机,而不是一味坚持道义,使得我们腹背受敌啊!”

    这可不就是非常实用主义的法家权势思想吗,但是汉朝治国有“儒皮法骨”之称,所以在场众人也没有对王翊的言论有什么反感之处,相反,还颇为赞同。

    陈登赞同道:“王君之言极是。术势虽衰,犹有人口近百万,甲兵多而器械足,不可过于小视。如果我军南进,袁术坚守,一旦旷日持久,则唯恐北方有变,大事遂崩。明公不宜在征袁术之时与袁绍为敌。”

    说白了,重视道义,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重视面子,刘备确实有些拉不下这个转投阵营的面子,但是王翊和陈登这么一劝,他顿时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想到这里,刘备又问道:“既然这是时势所迫,那便照此办理,只是公孙将军那里如何分说?”

    “此事易尔”,这次是鲁肃开口了,“明公可以在遣使致书袁绍的同时,派人先将此事报知公孙将军,就说明公的本意是表面结好袁绍,实则寻机北进,并将此前使君派藏宣高、孙仲台入泰山之事告知公孙将军。”

    “嗯……”刘备点了点头,又道:“假使公孙将军仍然不满,却将这些事情泄露给袁本初,那我们岂不是既不能结好袁绍,又结怨于公孙吗?”

    说到底,刘备对公孙瓒这老同学已经不怎么信任了,尤其是他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杀了刘虞之后。连刘虞都敢杀,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可能一个冲动就做出来了。

    还是王翊站出来,道:“明公不必为此担忧。目下公孙将军在幽州四面皆敌,正是需要明公援助的时候,不会与明公轻易决裂的。所以我预料公孙将军不但不会责怪使君,反而会遣使拉拢使君,以求外援。”

    话已至此,刘备也放下心中疑虑,令陈登起草给袁绍的书信。

    陈登展开布帛,挥笔写道:“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

    大意就是:上天把灾祸降到了徐州,州牧病死,百姓没有依靠,我们担心奸雄一旦乘这个机会作乱,就会给盟主您的大好势头给搞没了,所以我们徐州的吏民共同尊奉原来的平原相刘备府君作为徐州之主,使百姓知有所归,(本来应该亲自来向您致意,但是)如今到处都是盗寇,我们忙于作战,所以只能派遣一个小吏来向盟主您报告。

    这封信有条有理,不卑不亢,刘备看完,非常满意,指示不用修改,让陈登安排可靠的人送去给袁绍。

    总地来说,这封信在表示和袁绍结好、承认他为关东盟主的同时,又暗含警告之意:奸雄(袁术、曹操)还没有被消灭,您虽然如日中天,但是也不是没有敌人,而我们徐州人虽然屡次遭逢战乱,所以我们兵不卸甲,严阵以待,要打仗,我们是不怕的。

    现在还没有人对刘备的真正实力有全面的认识,这对刘备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做到闷声发大财。出头的椽子先烂,争夺天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低调发育才是上策。

    如果袁绍知道,刘备如今拥兵十余万,地连二州,而且上下一心,人才济济,已经积极准备对外扩张,只怕就要睡不好觉了。

    王翊大概知道,留给刘备的时间并不多,今年春天,关中就开始大乱,秋天天子东归,那个时候,刘备必须能够抽出一定的兵力去采取行动——无论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还是别的其他策略,总之不能无动于衷。

    刘备征淮南的行动可能会完全拖住孙策渡江攻略江东的步伐,为未来减少一个强大的敌人,但是也有可能面临孙策和袁术的并力对抗——如果这样,形势就不可预测了。

    还有,吕布完全不是曹操的对手,若是吕布被灭,南方还没有肃清,那时的局面,王翊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想到这里,他也只能安慰自己,就算是那样,也比留在青州好多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