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消失的孙策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季汉风云录第二十四章 消失的孙策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袁术既死,除了死忠诸将和一些文官负隅顽抗,少数成功突围之外,寿春举城而降。

    在各部士兵的押送之下,俘虏和降兵被分别看押起来,等待甄别——如果足够强壮又愿意投降,那么自然可以被吸收加入自己的军队;如果不愿意留在军队的,也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回到故乡,过上平凡的生活。王翊当然不能要求他们昨天还和自己互相厮杀,今天便亲如一家。

    袁军受伤的士兵,自然也要予以妥善的救治,即使己方颇有怨言,但这可是彰显仁心的大好机会,王翊一向不会浪费。

    “赵将军此战,奋威耀武,施天人之勇,贲育弗加!若非赵将军,此战着实难以预料,赵将军当受翊一拜!”王翊诚心向赵云道谢。

    赵云谦辞道:“中郎过誉了,云行动迟缓,致使中郎陷于险境,几乎导致我军败绩,皆云之过也。”

    王翊笑了笑,道:“是我大意,小看了袁术,非赵将军之过。待此间事了,我会向明公上书。”王翊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说。

    他坚守自己的将旗,自是出于职责所在,但若真的刀剑临身,他也不会傻傻站着不逃跑——虽然不见得能跑掉,毕竟骑术实在不佳。故而赵云救命之恩,扭转战局之功,实实在在没有半点水分。

    完人就是完人,几乎没有可挑剔之处。

    “诸君,我们先进城看看,不要让他们等太久。子瑜传令给各军,请诸将在收容降兵、安扎营寨之后,到城中议事。”王翊道。

    诸葛瑾应了,又问道:“袁术的尸首如何处置?”

    “嗯……”王翊沉吟片刻,道:“把他的肢体找全,装在笼子里,挂在城头上示众半日。等到晚上再取下来,让医工清洗缝好,换上得体的衣冠,明天在城外找个好地葬了吧,下葬之时派人来告诉我。”他随即补充道:“毕竟也算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诸葛瑾问道:“是否要请示一下明公?毕竟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王翊摇了摇头,道:“无妨,明公许我便宜行事,那这就是小事,我自会向明公上报。”

    袁徽应道:“中郎仁心。”

    王翊笑了笑,道:“现在天热,不然我倒是想把他的尸首送去徐州。”

    诸葛瑾问道:“墓碑上写什么?”

    王翊道:“就写汉左将军袁侯之墓。”

    诸葛瑾记下。

    王翊想了想,又补充道:“传令各军,我军战死将士的遗体,一定要弄清楚身份,然后分别火化,把骨灰带回去,交给家人,没有家人的,等我上报明公安置。至于敌军的,如果能做到,也尽量。三天……不,两天之内,这事要办完,到时候没有处理的,全部烧掉,不然恐有疫病。”

    这个年代的各种疾病,相对而言可怕程度远远超过了战争。就连王翊自己,也担心不知哪天就魂归九泉,虽然他认为自己命很硬,也绝对到不了无视疾病的程度。

    说话间,众人已到城门下。

    “罪人琅琊惠衢,拜见征南中郎将!”城门下,袁术的故吏惠衢带着投降的大小文武,拜迎王翊率军入城。

    王翊已经提前下马,扶起惠衢,道:“诸位请起。诸君能在惠君的带领之下,弃暗投明,忠于朝廷,真是难得。要安定淮南,还须仰仗诸位之力。”

    众人纷纷附和。

    正准备进城,忽有人来报,说有沛国相人刘馥,劝服袁术故将秦翊、戚寄率兵数千来降。

    刘馥字元颖,在谯沛之间有盛名,王翊早有耳闻,听得刘馥来投,王翊喜出望外,也就不急着进城,先带着众人去迎接刘馥。

    “沛国刘馥,拜见征南中郎将。”刘馥是个三十多岁的文士,看上去宽容慈和。他身后的戚寄和秦翊也一同拜见。

    王翊上前扶起三人,道:“翊久闻刘君清名,只可惜一向不得见,今日刘君又为刘将军请来这两位义士,实在是令翊喜出望外,二位将军能够与翊一同在刘使君麾下为朝廷效力,翊万分欢迎,还请一同入城叙话。”

    众人片刻在公廨中坐定,王翊问道:“此间必有贤良,诸君若知道,不妨告知,我当向刘将军举荐。”

    惠衢道:“有河内张范字公仪、张承字公先兄弟。”

    王翊问道:“可是故太尉张公讳延之子?”

    惠衢答道:“中郎所知甚多。此二君清白方正,世之良才。”

    王翊笑道:“我明日便令人请二君来见。”

    刘馥道:“此间还有河南郑文公在此,中郎可有意一见?”

    王翊惊讶道:“莫非是故郑侍郎之弟?”

    刘馥笑道:“然也。郑君自公业公病逝后,避居淮南,在芍陂躬耕自养,志趣高洁,中郎当一见。”

    王翊笑了笑,道:“这是自然。郑氏累世博学,翊景仰久矣,当往一见,就请元颖为翊写书一封,如何?”

    刘馥答应了,又道:“此间有陈国人何夔,字叔龙,以孝友称,庄重严肃,隐居在潜山,不阿事袁术,也是难得的贤士,刘将军一定很想见他。”

    王翊于是一并令人去请。

    待了一会,众人纷纷告辞离去,王翊道:“我想请元颖暂时代理寿春令,戚寄、秦翊两位将军协助元颖,意下如何?”

    刘馥郑重道:“愿意效劳。”

    王翊当即签了令状,使人张贴出去,刘馥则立刻带兵巡城,开始恢复寿春的秩序。

    ……

    “初步估计,各军战死者约在三千人上下,重伤四千六百多人,轻伤近万。”诸葛瑾道。

    王翊扶额,道:“我知道了,战报子瑜和子卿商量着写罢,写完不必给我,直接送给明公阅览。”

    众人退去,诸葛亮道:“先生似乎很不高兴。”

    王翊努力显得平静些,道:“全军战死三千,而仅仅我所属四部,就死了一千六百多人,薛司马和赵司马重伤,我还有何颜面领兵?等此间事务稍稍稳定,我便会上书辞去军职,专事政务,至少……不会再直接临阵了。”

    诸葛亮宽慰道:“袁术全军两万人,精锐全在南门这一路,先生兵力既少,交战不利,情有可原,明公不会怪罪的。”

    王翊点了点头,道:“孔明替我写封信,派人送给淮陵的陈太守,就说我已经救出了公琰先生,公琰先生很快就去淮陵见他。让他见过之后,就把郡治移到寿春来,然后和宪和接洽,商议赈济百姓、恢复生产等事项。”王翊占领寿春之后,就把袁术扣押之下的名士之类全都放了出来,其中就有陈瑀的弟弟陈琮,这下兄弟也能团聚了。

    诸葛亮答应了。

    王翊正思虑间,门外有人来报:“陈国相使人送信来。”

    “是下邳相陈元龙?”王翊问道。

    来人一怔,道:“正是。”

    王翊道:“快请!”王翊接过战报,看完大惊。

    原来陈登率许褚、吕由等步骑一万五千与孙策对峙于历阳,孙策激励士卒,与陈登交战,陈登战不利,退兵二十里。孙策放弃历阳,率军西进,行军神速,六月初二日已进入庐江郡界,陈登未得明命,未继续追赶。据陈登猜测,孙策意在取皖口渡江。

    王翊把杂事暂时交给袁徽,立即赶去见陆康。

    ……

    “什么?”陆康猛地站起,不顾侍者的搀扶,一把抢过王翊手中的信件,看了起来。

    王翊道:“孙策一面对刘使君拖延,一面策划渡江。他在历阳受阻,自然会设法改变渡江地点。皖口船多,足够孙策渡江。即使朱太守和刘刺史能够及时赶到,但北面必定无人牵制,孙策就有了渡江的可能。”

    之前在历阳,孙策北面有陈登一万五千多人,对岸又有朱皓、刘繇堵截,所以无法渡江。而现在朱皓、刘繇在北岸打不过孙策而不敢渡江登岸,陈登又因为没有得到明确的命令,没有越界追击而耽误了时间,也就是说孙策在北岸将不会受到足够的牵制,如果孙策筹到足够的船,那么渡江就有了可能。

    孙策一旦渡江,想要再压制住他,就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事情了。

    庐江是陆康管辖的区域,此前王翊为了避免他的误会,没有和他商议在必要时候让陈登进入庐江作战的事情,现在果然出了问题。王翊虽然后悔不迭,但也改变不了什么。

    陆康看完战报,果断道:“老夫即刻回兵,还请征南率军相助。”

    王翊稍作思考,道:“请陆公整顿士卒,翊立刻去安排。”

    回到城中,王翊立即起草命令,令陈登进入庐江,尽快找到孙策的踪迹;令赵云、李通各选精锐,准备南下;令魏延、徐勉整顿士卒,随同南下;南下各部,带五日之粮;伤兵全部留在寿春,关羽统摄留守寿春诸事。

    诸葛瑾道:“将士们今日一战,劳累困苦,可否明日再出发?”

    王翊犹豫了一下,点头道:“也好,我会去和陆太守商议。子瑜顺便把这件事上报给刘使君。”不等他说话,王翊又补充道:“明日袁术下葬,他虽然与我们为敌,但还算不辱没他的家风,子瑜代我祭奠一下。”

    诸葛瑾答应。

    “此间诸事,关将军为主,子瑜也请多加留意。”王翊虽然有些不放心,但也只能这样叮嘱了。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季汉风云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季汉风云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季汉风云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季汉风云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